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可怕的兩歲以後,三歲還有更大的坑等你入

最近, 寶寶要和他爸爭風吃醋的勁兒越來越足了。

前天我有事兒要出去, 可爸在家陪了寶寶一天, 晚上也是可爸哄睡, 可爸說他表現的特別好。 但是第二天白天我一回家就完全不一樣了。

回家以後, 寶寶反復的說:“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媽媽坐的地方, 你不要坐!”“我要媽媽給我拿飯, 你走!”“你不要碰我的媽媽!”可爸真的超級受傷, 說:“你媽不在家你對我可好了, 你媽一回來你就這樣。 ”

日常生活裡如果我和可爸稍微靠近一點, 他就要把我拉開說:“媽媽你過來麼, 你到我這兒來麼!”我說:“這是我老公啊。 ”他說:“才不是呢!你是我媽媽!”然後我和可爸會一起給他解釋:“爸爸媽媽先結婚了,

然後才有的你, 知道嗎?”

早上我因為要工作, 寶寶睡醒之前我就要出門了, 穿鞋的時候就他的臥室裡傳來寶寶的哭喊:“這是我媽媽的枕頭!你不許躺我媽媽的枕頭!”

中午寶寶問我:“媽媽, 那個是你老公嗎?”我說:“是的呀, 你長大以後也會是別人老公的。 ”寶寶想了想說:“那我能凶你老公嗎?”我說:“為什麼啊, 我老公對你很好啊, 你也要對我老公好一點。 ”寶寶說:“我才不要, 他是霸王龍!”可爸在旁邊默默的聽著, 然後歎了口氣, 緩緩的飄走了。

同一時期的女孩兒可能會表現出對爸爸特別特別的感興趣, 和媽媽吃醋。 我記得我侄女三歲多有段時間經常要粘著爸爸, 我哥在外地出差, 每晚我嫂子都要打開視頻, 讓我哥通過視頻哄睡她才可以, 不然就不睡覺。 我哥在家的時候更是幹什麼都要爸爸來。

這個階段可以稱為:

性別敏感期或者俄狄浦斯期

具體表現是:寶寶們對自己的性別身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開始對異性父母格外感興趣。

男孩喜歡粘著媽媽排擠爸爸, 女孩喜歡粘著爸爸排擠媽媽。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寶寶可以從單純的和媽媽的一對一的二元關係慢慢把視角放大到爸爸、媽媽、我的三元關係。 而這個三元關係, 也幾乎就是我們這輩子所有人際交往裡最主要的關係原型。

對於男寶寶來說, 這個階段需要達成的目標是把對爸爸的敵意慢慢轉化為對爸爸的模仿和認同。 對於女孩來說就比較麻煩一點, 要先和媽媽分化, 試圖認同爸爸, 然後再認識到自己是女孩, 轉過頭來和媽媽從競爭關係變為認同模仿的關係。

大白話版本:

男孩女孩開始都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樣的, 到了這會兒, 男孩突然發現, 哎?我媽怎麼還有個老公?他為什麼和我媽關係這麼好?不行我要把我媽搶過來,

我媽只能屬於我!

搶了很久男孩發現, 我既沒有這個人高也沒這個人力氣大, 而且我媽和我爸關係也很好的樣子, 那好吧, 我就努力也長成爸爸這樣的人吧, 以後就能找到像我媽一樣的老婆。

女孩子是突然發現媽媽有個老公, 有老公好像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那這個老公我也要。 但慢慢發現, 我喜歡的洋娃娃小裙子這個男人好像不喜歡, 和我媽搶了半天發現我媽和他老公關係很好, 我插不進去, 那好吧, 我就努力讓自己長成我媽的樣子, 以後好找到我爸這樣的老公。

這個時期其實孩子要處理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競爭。 這個競爭就概括了日後生活裡遇到的一切競爭, 包括考試、升職、戀愛等等。 其實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 所以這個階段爸媽的處理方式也是格外的重要。

這個階段異性父母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保護孩子脆弱的小心靈的前提下可勁兒的和另一半秀恩愛, 同時強調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

同性父母的主要任務是:不要和孩子對著幹,不要把孩子甩手扔給另一半,不要真的和孩子吃醋。儘量引導孩子做一些你倆共同喜歡的事情,發展出來一些屬於你倆的愛好。

以下這兩種情況要避免,我們就拿男孩來舉例子:

1.媽媽鼓勵兒子無限制的和自己親近,甚至和兒子一起抵制爸爸,向兒子傳遞一種:媽媽以後就靠你了,媽媽沒有你就活不下去了,媽媽對爸爸已經失望透頂了的感覺。(調換一下性別有也是一樣,爸爸也要避免對女兒這樣表達。)

這樣會造成兒子在心理上覺得自己確實已經取代了爸爸的位置(女兒會覺得取代了媽媽)。這樣的“超越”是不切實際的,會引發孩子巨大的內疚和焦慮。一方面竊喜自己比爸爸要厲害,另一方面又恐懼,自己沒有爸爸了。

2.爸爸對兒子過度嚴厲和打壓,對妻子態度也是忽視的或者頻繁爭吵。會讓兒子陷在對父親的恐懼中,不能像父親認同。男孩會認為男性是可怕的,反而更容易和身為女性的媽媽黏在一起。

第一種情況會讓孩子以後覺得一旦競爭自己就等於在想像中殺死對方。所以,儘管自身條件很好但是卻沒辦法面對競爭和突破,因為想像中競爭勝利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媽寶男其實就多見於第一種家庭培養出來的,沒法當一個很好的員工,很好的丈夫或者父親,因為那樣就意味著再一次戰勝了爸爸,這所激起的焦慮和恐懼是他沒辦法承受的。

第二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自己根本喜歡面對任何競爭,他不是怕自己勝利,是根本不敢去爭。所以也會儘量避免一切能夠讓自己出彩的機會,對於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自己過得太好就總覺得會被懲罰。

俄狄浦斯期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話題,所造成的性格差異也是多種多樣的,是不是覺得養孩子越養越費腦子?其實只要把握一個要點:爸爸媽媽彼此相愛,爸爸媽媽都愛寶寶。就足夠了。

最穩定的家庭肯定是建立在夫妻倆彼此相愛的基礎上的,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這麼好運,如果夫妻關係出現變故也並不意味著孩子這輩子就毀了。

只要我們作為成年人能夠儘量守住自己的邊界,不把孩子當做處理自己情緒的工具,而是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的時候,孩子還是能夠順利的成長的。

同性父母的主要任務是:不要和孩子對著幹,不要把孩子甩手扔給另一半,不要真的和孩子吃醋。儘量引導孩子做一些你倆共同喜歡的事情,發展出來一些屬於你倆的愛好。

以下這兩種情況要避免,我們就拿男孩來舉例子:

1.媽媽鼓勵兒子無限制的和自己親近,甚至和兒子一起抵制爸爸,向兒子傳遞一種:媽媽以後就靠你了,媽媽沒有你就活不下去了,媽媽對爸爸已經失望透頂了的感覺。(調換一下性別有也是一樣,爸爸也要避免對女兒這樣表達。)

這樣會造成兒子在心理上覺得自己確實已經取代了爸爸的位置(女兒會覺得取代了媽媽)。這樣的“超越”是不切實際的,會引發孩子巨大的內疚和焦慮。一方面竊喜自己比爸爸要厲害,另一方面又恐懼,自己沒有爸爸了。

2.爸爸對兒子過度嚴厲和打壓,對妻子態度也是忽視的或者頻繁爭吵。會讓兒子陷在對父親的恐懼中,不能像父親認同。男孩會認為男性是可怕的,反而更容易和身為女性的媽媽黏在一起。

第一種情況會讓孩子以後覺得一旦競爭自己就等於在想像中殺死對方。所以,儘管自身條件很好但是卻沒辦法面對競爭和突破,因為想像中競爭勝利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媽寶男其實就多見於第一種家庭培養出來的,沒法當一個很好的員工,很好的丈夫或者父親,因為那樣就意味著再一次戰勝了爸爸,這所激起的焦慮和恐懼是他沒辦法承受的。

第二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自己根本喜歡面對任何競爭,他不是怕自己勝利,是根本不敢去爭。所以也會儘量避免一切能夠讓自己出彩的機會,對於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自己過得太好就總覺得會被懲罰。

俄狄浦斯期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話題,所造成的性格差異也是多種多樣的,是不是覺得養孩子越養越費腦子?其實只要把握一個要點:爸爸媽媽彼此相愛,爸爸媽媽都愛寶寶。就足夠了。

最穩定的家庭肯定是建立在夫妻倆彼此相愛的基礎上的,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這麼好運,如果夫妻關係出現變故也並不意味著孩子這輩子就毀了。

只要我們作為成年人能夠儘量守住自己的邊界,不把孩子當做處理自己情緒的工具,而是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的時候,孩子還是能夠順利的成長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