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一牆一瓦 敘盡家園情懷 一磚一石 寫滿歲月留痕

什麼是家?有人說:“有房就有家”, 也有人說:“和親人一起生活的地方”。

可要我說, 家是舊時江南的粉牆黛瓦, 是尋常巷陌間燕子的呢喃,

是不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 依然默默等候我歸去的徽州老瓦房。

黃山, 有著如夢如幻的自然風景, 隨處可見白牆、青瓦, 馬頭牆的徽派建築, 鱗次櫛比, 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它們都見證了徽州無數的傳奇故事。

天地之間有片瓦, 五行相合是吾家

《周書》載“神農作瓦器”, 《禮記》雲“夏時昆吾作瓦”, 瓦的起源幾乎和中華文明一樣悠久。

在千年的歲月中, 中國人的瓦分陰陽, 正面為陽, 反面為陰, 一塊陰一塊陽相扣相合, 陰不離陽, 陽不離陰, 陰陽相濟, 方為大道。

瓦, 順乎陰陽, 合乎五行, 它不僅守護我們走過千年歲月,

更是陪伴我們生老病死。

瓦在, 家在。

有瓦的日子裡, 春夏秋冬都是詩

你見過瓦房的四季嗎?

秋天, 豐收了, 一片片青瓦曬著紅色的辣椒, 煙囪上升起嫋嫋炊煙, 氤氳著人間的煙火氣, 溫暖而妥貼, 是“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裡煙”。

冬天, 屋子裡燃燒著猩紅的炭火, 雪花片片落在青瓦上, 月光清冷如水, 是“雪花數片又成晴, 透瓦清霜伴月明”。

春天, 落花鋪滿青瓦, 夜裡忽來一場雨, 雨點敲擊瓦楞的清響, 瓦溝淌水的聲音, 清清泠泠, 飄入夢鄉, 是“一春夢雨常飄瓦”。

夏天, 烈日炎炎, 青瓦沉沉, 老貓在屋簷陰涼處打盹, 庭前投下斑駁的樹影, 午夢被流鶯婉轉的啼聲喚醒, 是“綠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就這樣, 從秋流到冬盡, 春流到夏, 有瓦的日子, 春夏秋冬都是詩。

瓦上的徽州, 那些流傳千年的美學

宏村

黃山腳下, 雲蒸霞蔚,

粉牆黛瓦, 幾許人家?

小橋流水, 深宅大院,

如同書寫于素淡白絹的水墨畫卷,

只待世人靜靜賞看;

如同遺落于時光深處的黑白剪影,

只待世人溫柔拾起。

這裡沒有蘇杭的繁榮貴氣, 卻有著一種難以言狀的質樸, 帶著這種質樸的感覺去撫摸宏村, 你會發現自己的靈魂竟然會有刹那間的恍惚:曾幾何時, 自己的心靈與這一小村莊是如此的契合。

西遞

行走西遞村中、青石路上,

只見民宅祠堂牌坊錯落有致,

青山綠水瀑布點綴其間,

花卉植物林木共用芳華。

自《桃花源記》問世以來,喜歡尋蹤探源的人們,都在尋覓那個“世外桃源”的真實所在。湖南武陵、江西廬山、浙江天臺、福建龍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使人產生一種“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之感。

呈坎

呈坎雖小,內有乾坤。

其佈局符合陰陽,

其環境順應八卦。

兜兜轉轉好幾回,歸來又是起始地。

以前有人問,小時候背詩詞有什麼用,其實沒用,可能唯一的用處就是,你走遍這溫山軟水,都會有種故地重遊的感覺。前世今生尚未涉足,每當想起,都有一種柔軟的疼。畫橋上,自己便是那千年前的人,為尋自己的舊夢而來。

南屏

這裡有在《菊豆》中上鏡的葉氏宗祠,

有在《臥虎藏龍》中現身的葉氏支祠,

只消念念這名字,

就仿若能感受到嫋嫋動人的古音韻律。

如果你是一個電影迷,一定可以邂逅似曾相識的畫面,序秩堂是張藝謀拍《菊豆》的地方,葉氏支祠是李安拍《臥虎藏龍》的地方。

人們常說,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但我想在徽州,找一處白牆黛瓦的民居,與你一起看遠山,一起看原野,一起看花落花開,走著石路,騎著單車。

花卉植物林木共用芳華。

自《桃花源記》問世以來,喜歡尋蹤探源的人們,都在尋覓那個“世外桃源”的真實所在。湖南武陵、江西廬山、浙江天臺、福建龍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使人產生一種“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之感。

呈坎

呈坎雖小,內有乾坤。

其佈局符合陰陽,

其環境順應八卦。

兜兜轉轉好幾回,歸來又是起始地。

以前有人問,小時候背詩詞有什麼用,其實沒用,可能唯一的用處就是,你走遍這溫山軟水,都會有種故地重遊的感覺。前世今生尚未涉足,每當想起,都有一種柔軟的疼。畫橋上,自己便是那千年前的人,為尋自己的舊夢而來。

南屏

這裡有在《菊豆》中上鏡的葉氏宗祠,

有在《臥虎藏龍》中現身的葉氏支祠,

只消念念這名字,

就仿若能感受到嫋嫋動人的古音韻律。

如果你是一個電影迷,一定可以邂逅似曾相識的畫面,序秩堂是張藝謀拍《菊豆》的地方,葉氏支祠是李安拍《臥虎藏龍》的地方。

人們常說,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但我想在徽州,找一處白牆黛瓦的民居,與你一起看遠山,一起看原野,一起看花落花開,走著石路,騎著單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