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冠心病除了“搭橋”還能咋辦?看國醫大師鄧鐵濤如何妙用溫膽湯!

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的心臟病, 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溫膽東加減(廣東名醫鄧鐵濤方)

【組成】法半夏9g, 雲茯苓12g, 橘紅4.5g, 枳殼4.9g, 甘草4.5g, 竹茹9g, 黨參15g, 丹參12g。 水煎服, 每日1劑, 分2次或3次溫服。

【功效主治】補氣, 化痰, 通瘀。 主治氣虛、痰瘀痹阻型冠心病, 症見胸悶、心痛、心悸、氣短、肢麻、眩暈、舌苔質或舌有瘀點瘀斑、脈細澀或促、結、代。

【方解】方中用黨參補氣扶正, 丹參活血通瘀, 溫膽湯除痰利氣、條達氣機。

【加減】如心痛明顯, 可合失笑散3g或三七粉3g沖服;如脾氣虛弱合四君湯;兼陰虛不足者合生脈散;兼高血壓加草決明10g、珍珠母15g;兼高脂血症加山楂15g、制何首烏10g、麥芽10g;兼腎虛者加淫羊霍10g;兼血虛者加黃精10g、桑寄生10g。

【驗案】

例1:宋某某, 男, 59歲, 幹部, 住院號13155。

8年前開始頭暈眼花, 並發現高血壓, 血壓波動在(170~200)/(110~136)mmHg, 伴心悸、氣短、胸悶、肢麻、乏力, 近兩周來症狀加重而人院。 3年前患者在某醫院普查心電圖二級梯雙倍運動試驗陽性, 診為冠心病。 入院時檢查:神清, 一般情況尚可, 體形肥胖高大, 血壓230/136mmHg, 心律規則, A2>P2, 舌嫩紅稍暗, 苔膩, 脈弦滑。 X線胸部透視:主動脈段增寬、伸長、紆曲。

心電圖檢查:心肌勞損、左室電壓稍高。 二級梯雙倍運動試驗陽性。 眼底動脈硬化Ⅰ0~Ⅱ0。 診斷為冠心病, 高血壓病;中醫診斷為胸痹、眩暈。 認為本病由心氣不足, 痰瘀阻滯, 肝陽偏盛所致。 治療從補氣化痰、活血通瘀、平肝潛陽立法。 處方:黨參18g, 雲茯苓18g, 枳殼4.5g, 橘紅4.5g, 竹茹12g, 赤芍15g, 赭石30g(先煎), 牛膝15g, 草決明30g, 玉米須30g。

有時方中用北芪30g以降壓。 經上方隨症加減治療, 患者頭暈、眼花、心悸、氣短等症狀大為減輕, 胸悶消失。 血壓穩定維持在(160~170)/(100~110)mmHg。 複查心電圖:運動前為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二級梯運動試驗陰性。 其住院88天, 自覺症狀明顯改善, 於1976年6月17日出院。 出院後繼續門診治療, 病情穩定(本例患者于血壓較高時曾配合用過少量降壓藥)。

例2:陳××, 男, 47歲, 工人。

心悸怔中間歇發作已兩年餘。 常感胸悶, 氣短, 心前區膺悶, 間有疼痛, 痛徹肩背, 容易出汗, 面紅, 夜睡不寧, 食納不甘, 大便幹結, 兩日一解。 曾在某市某醫院診為冠心病, 心律失常。 服西藥效果不明顯。 於1975年7月來院門診治療。 初診時唇紅, 舌紅嫩, 舌苔白嫩黃,

脈弦滑、時結。 聽診:心律失常, 呈心房纖顫。 心電圖檢查:心房纖顫, 心動過速(心率110~150次/分), 室性早搏。 中醫辨證:病由營衛不調, 心氣心陰不足, 痰濕阻滯, 致使心失所養, 胸陽不宣, 脈絡瘀塞所致。 宜從調和營衛、益氣養陰、除痰通瘀為治, 用溫膽湯合生脈散加減。 服藥後自覺心悸減輕, 睡眠好, 但有時仍胸悶不適, 口幹, 大便幹結, 舌嫩紅, 苔薄黃, 脈緩, 偶結。 繼續服以下方藥:黨參15g, 麥冬9g, 五味子6g, 玉竹30g, 天花粉12g, 白芍12g, 橘紅4.5g, 雲茯苓12g, 炙甘草4.5g, 丹參12g。

經4個多月治療, 諸症好轉, 心電圖複查正常。 但仍間有胸痛陣陣, 有時則在上方合用失笑散, 現病者一般情況良好。 能堅持半天或全天工作。

本文案例出自劉俊著述的《常見病 名醫秘驗良方》。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本文案例出自劉俊著述的《常見病 名醫秘驗良方》。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