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中山逝世出現權力真空,胡漢民地位受到挑戰,建議改組大元帥府

中國國民黨自1919年由中華革命党改組成立以來, 其組織與黨員成分就相當複雜, 尤

孫中山北上前讓胡漢民出任代理大元帥之職,

但胡在黨內的影響力遠不及孫中山, 孫在世時, 他可以理所當然的以助手身份暫時控制局面, 孫中山一旦逝世, 胡漢民在黨內的地位馬上受到挑戰。 胡漢民自己非常清楚這個關係, 所以在孫中山病危時他就對廖仲愷等人說:“大元帥職權, 兄弟實不當再行代理, 最好能將大元帥府根本改組為政府, 並採用委員制, 使本党同志, 能有共同負責的機會。 ”

胡漢民改組政府的提議得到眾人認同, 但不久後即傳來孫中山逝世消息, 國逢大喪, 改組之事也被譚延闓以“大局未定, 不便立即進行”為由擱置了。 不久後, 黃埔黨軍在第一次東征和平定楊、劉之役中取得勝利, 廣州革命策源地得到鞏固, 此事又再一次被提上議程。 1925年6月14日,

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做出將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的決定, 改組後的政府實行委員合議制。 同時規定“政府的方針必須由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做出決定後再以政府名義執行”。 也就是國民政府“以党治國”的原則。 在組織形式上, 胡漢民在公佈的改組方案中為國民政府規定了中央、省、市三級機構。 中央一級的機構具體有“設國民政府, 掌握全國政務;設軍事委員會, 掌握全國軍務;設監察部, 監察政府各級機關官吏之行動及考核款務;設懲吏院, 懲罰貪污不法及不服從政府命令的官吏”。

1925年7月1日,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開府典禮在廣州第三公園舉行, 宣告正式成立。 參加第一次會議的國民政府委員共有16人, 會議推舉汪精衛、許崇智、譚延闓、胡漢民、林森為常務委員。

國民政府主席由汪精衛擔任, 此外特任胡漢民為外交部部長、許崇智為軍事部部長、廖仲愷為財政部部長、徐謙為大理院長兼司法行政事務。 同時聘任來自蘇聯的鮑羅廷為國民政府高等顧問。 7月3日, 國民政府成立了最高軍事領導機關——軍事委員會。 軍委會於8月26日決議, 廢除以省命名的粵、湘、滇等軍事番號, 並將之前的党軍、建國軍等番號一律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