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年半壘起一幢三層樓

為給智障妻子和9歲兒子造一個“家”, 惠萍鎮公和村村民黃衛家說幹就幹——

兩年半壘起一幢三層樓

如今, 在農村蓋一幢三層樓, 一般只需兩三個月就能完工。 而在我市惠萍鎮公和村, 49歲的黃衛家為圓一家人的樓房夢, 幾乎憑著一己之力, 用兩年半時間, 一磚一瓦壘起了一幢三層樓房。 眼看著樓房年底就要封頂了, 他說, “有了房子, 就什麼都好了。 ”

40歲得了個兒子, 說什麼也要蓋幢樓房

黃衛家身材瘦小, 一米六剛過的個頭, 戴著一副眼鏡。

因為家貧, 黃衛家有過一段短暫婚史, 但未能維持多久。 直到他年近40歲的時候,

經人介紹和一位有智力障礙的女子結為夫婦。 雖然妻子無勞動能力, 但是黃衛家靠平時修電視機、做鋼筋工, 日子倒也能過得下去。 在黃衛家40歲那年, 得了個兒子, 兒子健健康康智力正常, 新生命的到來給這個家帶來了喜悅, 但是黃衛家感覺自己肩頭的壓力也大了起來。

因為家貧, 自己到了40歲才娶妻生子, 一定要盡自己的努力給兒子更好的生活。 在他心中有個簡單而又執著的念頭——一定要給妻子和兒子蓋一幢樓房。

蓋房子最實際的就是要準備磚頭, 所以從4年前開始, 黃衛家用多年打工的積蓄先從磚瓦廠拉來了8萬塊磚。

兩年半, 從8萬塊磚到一幢樓

2015年春, 黃衛家的蓋樓計畫啟動。 蓋一棟樓房除了需要磚、水泥等材料外,

還需要泥瓦匠、鋼筋工、水電工等一套施工隊伍, 但是這些黃衛家都請不起。 然而在他看來既然有了目標, 憑個人的努力, 早晚會實現。

對於未來的房子, 黃衛家並不是腦袋一熱說幹就幹, 他說這就跟下棋一樣, 在下第一步的時候就該想到第二步、第三步棋, 而他的確也考慮得相當周到。 比如混凝土攪拌機, 節省成本的話一般會選擇租一台, 但蓋樓不是三兩天、三兩個月的事情, 他付不起租金, 所以一咬牙花了1900元買了一台。

以前在工地當過鋼筋工, 他自己在幹活的時候總會看別人幹活, 比如泥瓦匠是怎麼做的, 水電又是怎麼安裝的, 黃衛家很慶倖自己當初無心的“偷師”居然現在派上了用場。 他在自己的腦海裡設計,

丈量畫線做地基。 但是起步就很艱難, 光地基就打了三個月。

門窗該砌多高心裡沒數, 他就帶著尺子去鄰居家量, 房子的佈局該弄成啥樣, 就去鄰居家看, 記在心裡。 沒錢了, 停工一段時間, 靠打臨工、妻子的殘疾人補貼攢下後買材料繼續施工。

壓力就是動力, 再累也不能停

漸漸地, 樓房居然有了模樣, 越來越高, 這讓鄰居們也十分詫異, 黃衛家當初想蓋好一幢樓誰都不信, 但居然真讓他蓋了起來。

樓房建到第三層的時候, 黃衛家已經有了明顯的吃力感。 最多的時候, 他每天要搬著磚頭上下近500次, 走一萬多步臺階。

更難的是, 他不僅忙著蓋樓, 還要照顧家庭, 接送孩子上下學、給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妻子洗衣做飯, 照顧八十多歲的父母。

可這些都沒嚇退他, 沒累倒他。 記者問他, “有沒有想過放棄?”黃衛家的回答很乾脆, “沒。 ”“為什麼?”“因為有壓力, 我要給老婆孩子一個家, 一幢樓房。 我今年49歲, 等兒子成年我已60歲了, 我不能停下, 壓力就是動力。 ”

雖然房子還沒有封頂, 但是底樓的門窗已經安裝好, 黃衛家帶著老婆孩子也已經住進了樓房裡。 在採訪快結束的時候, 記者環顧四周看了看, 一張老式的套帳床、一張破舊的桌子, 一台14寸老式彩電……再加上裸露的磚牆, 黃師傅的家真的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 但是他帶著妻子在建成的樓房前合影時, 從他眼裡, 從他妻子的眼裡看到的是滿滿的驕傲。

被問到什麼時候可以歇一歇, 黃師傅抿了抿嘴, 回答“到孩子結婚的時候吧。

今年年底三樓封頂之後我要出去打工掙錢, 牆面粉刷、裝修一點點來吧。 ”

黃衛家一人蓋起一幢樓房的事情感動了很多人, 就在記者採訪的同時, 江蘇移動啟東分公司總經理曹進忠在下鄉工作中得知此事。 他派人免費給黃師傅家安裝了寬頻, 送去米、油、手機, 並表示今後還要與黃師傅家結對幫扶。 希望社會上有更多的人能參與愛心接力, 讓黃衛家一家人早日實現樓房夢。

本報記者 王天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