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荊軻的褲子真的是吊帶襪嗎?

事情是這樣子的, 典籍《荊軻刺秦王》中記載曰 “軻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箕踞(jī jù)以罵”。

其中“箕踞”指張開兩腿, 這個坐姿在我們現代是非常普通,

但在那時候卻是非常失禮的, 因為那個時候的褲子是開著襠的!(下圖)

於是網友好奇了!如果先秦時期的褲子是這樣的, 那麼他們如何出門?

有網友解答說, 那時候的人們會穿上衣的, 長袍似的上衣可以把膝蓋以上的部位都遮住。 那麼具體是什麼樣子呢?

今天就給大家看下古代不同時期的服飾。 一、山頂洞人時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距今1.9萬年左右)遺址中, 發現有1枚骨針和141件鑽孔的石、骨、貝、牙裝飾品。 證實當時已能利用獸皮一類自然材料縫製簡單的衣服。 中華服飾文化史由此發端。

二、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期的中國, 貫頭衣已成為一種典型的衣著。 所謂貫頭衣, 就是在一幅布的正中央剪出一條直縫, 將頭從這條縫裡套過去, 然後再將兩腋下縫合起來的衣服。 也有資料說, 最早的和服是在布上挖一個洞, 從頭上套下再用帶子系住兩腋下的布, 再配上類似裙子的下裝。

三、商周時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 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 以暖色為多, 尤其以黃紅為主, 間有棕色和褐色, 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 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下圖為商周貴族服窄袖織紋衣、蔽膝穿戴圖。

西周時, 等級制度逐步確立, 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 掌管王室服飾。 王室公卿為表示尊貴威嚴, 在不同禮儀場合, 頂冠既要冕弁有序, 穿衣著裳也須採用不同形式、顏色和圖案。

東周時期沒有扭扣, 男子穿衣時一般在腰間系帶, 有的在帶上掛玉制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紳帶”;另一種以皮革製成,叫“革帶”。

四、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之交,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春秋戰國時期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趨迥然。深衣剪裁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連接。

曲裾深衣圖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

戰國婦女的曲裾深衣

五、秦漢時期

秦漢服裝面料重錦繡。繡紋多有山雲鳥獸或藤蔓植物花樣,織錦有各種複雜的幾何菱紋,以及織有文字的通幅花紋。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不論單、綿,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及內衣。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六、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籠冠的形象與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圖像略同,是北朝時期的主要冠式之一。

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漸成主流,不分貴賤、男女都可穿用。東晉末至齊、梁間,衣著為襦裙套裝。穿褲和短上襦,合稱襦褲,但貴族必須在襦褲外加穿袍裳,只有騎馬者、廝徒等從事勞動的人才直接把褲露在外面。

七、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男子冠服特點主要是上層人物穿長袍,官員戴襆頭,百姓著短衫。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齊胸襦裙、高腰襦裙,即短上衣加長裙,裙腰以綢帶高系,幾乎及腋下。

胡服流行於開元、天寶年間。特徵是翻領、對襟、窄袖、錦邊。凡穿胡服的婦女,腰間都系有革帶,革帶上還常有若干條小帶下垂,只是裝飾之意,無使用價值。

隋唐女子好打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

八、宋遼夏金元時期

宋代漢服大致有官服、便服、傳統服等三式。男子流行襆頭、幅巾,女子則流行花冠和蓋頭。

遼代服裝以長袍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一般都是左衽、圓領、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紐襻,袍帶於胸前系結,然後下垂至膝。

金代的裝飾圖案喜用禽獸,尤喜用鹿。下圖為左衽窄袖袍、長裙。

元代貴族襲漢族制度,在服裝上廣織龍紋。元代蒙古族男子,戴一種用藤篾做的“瓦楞帽”。

九、明朝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以袍衫為主要服飾,而官員則以“補服”為常服,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衫。所謂“補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塊方形刺繡圖案的官服,文官圖為飛禽,武官圖為猛獸。用袍衫顏色和圖案的分別來區分官階品位。

明代婦女的服飾,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為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

十、清朝時期

清王朝時,以暴力手段推行剃髮易服。清代男子主要服飾有長袍、馬褂和馬甲。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

婦女主要穿旗袍,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

有的在帶上掛玉制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紳帶”;另一種以皮革製成,叫“革帶”。

四、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之交,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春秋戰國時期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趨迥然。深衣剪裁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連接。

曲裾深衣圖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

戰國婦女的曲裾深衣

五、秦漢時期

秦漢服裝面料重錦繡。繡紋多有山雲鳥獸或藤蔓植物花樣,織錦有各種複雜的幾何菱紋,以及織有文字的通幅花紋。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不論單、綿,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及內衣。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六、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籠冠的形象與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圖像略同,是北朝時期的主要冠式之一。

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漸成主流,不分貴賤、男女都可穿用。東晉末至齊、梁間,衣著為襦裙套裝。穿褲和短上襦,合稱襦褲,但貴族必須在襦褲外加穿袍裳,只有騎馬者、廝徒等從事勞動的人才直接把褲露在外面。

七、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男子冠服特點主要是上層人物穿長袍,官員戴襆頭,百姓著短衫。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齊胸襦裙、高腰襦裙,即短上衣加長裙,裙腰以綢帶高系,幾乎及腋下。

胡服流行於開元、天寶年間。特徵是翻領、對襟、窄袖、錦邊。凡穿胡服的婦女,腰間都系有革帶,革帶上還常有若干條小帶下垂,只是裝飾之意,無使用價值。

隋唐女子好打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

八、宋遼夏金元時期

宋代漢服大致有官服、便服、傳統服等三式。男子流行襆頭、幅巾,女子則流行花冠和蓋頭。

遼代服裝以長袍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一般都是左衽、圓領、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紐襻,袍帶於胸前系結,然後下垂至膝。

金代的裝飾圖案喜用禽獸,尤喜用鹿。下圖為左衽窄袖袍、長裙。

元代貴族襲漢族制度,在服裝上廣織龍紋。元代蒙古族男子,戴一種用藤篾做的“瓦楞帽”。

九、明朝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以袍衫為主要服飾,而官員則以“補服”為常服,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衫。所謂“補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塊方形刺繡圖案的官服,文官圖為飛禽,武官圖為猛獸。用袍衫顏色和圖案的分別來區分官階品位。

明代婦女的服飾,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為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

十、清朝時期

清王朝時,以暴力手段推行剃髮易服。清代男子主要服飾有長袍、馬褂和馬甲。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

婦女主要穿旗袍,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