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為的“分錢”哲學

老闆最大的痛苦是什麼?莫過於給員工分錢。 華為的成功與分錢的智慧息息相關。 任正非說過:“公司發展到今天,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貢獻的話, 就是在分錢的問題上沒有犯大的錯誤。 ”

■文/卞志漢, 廣州眾恩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

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什麼?很多人認為是願景、戰略、客戶、技術產品, 甚至是情懷。

在任正非看來,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人才, 而是培養和保有人才的能力。 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是人才的問題, 而是利益分配的問題。 也就是說, 好的利益分配機制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當前的環境下, 過去常用的一些激勵機制的效果已經越來越差, 比如銷售提成制。 有關企業分錢的難題, 幾乎在每個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而在這些難題的背後, 其實只有一個核心, 即如何讓員工像老闆一樣的努力工作?

那麼, 如何分錢才能夠起到最大化地員工激勵效果?

分錢的原點、原理與原則

是否有一種更具實踐意義的分錢總結, 能夠讓企業家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呢?基於我在華為的管理經驗和觀察, 我從原點、原理與原則這3個層面對如何分錢, 才能最大化地激勵員工進行探討。

1.激勵的基本動因:原點=動機—動力—動作

首先, 激勵最基本的動因是什麼?即動機—動力—動作。

華為會針對不同的員工、不同的層級, 從動機的角度去設定一些基本的原則。 比如, 我們在設計激勵機制的時候, 要遵循“讓基層員工有饑餓感, 中層員工有危機感, 高層員工有使命感”的原則, 才可能會激發這3個層次員工最底層的動機。

華為有很多的海外機構, 其中有很多設立在艱苦的國家或地區。

如何激勵員工前往艱苦地區工作呢?華為給在這些地區工作的員工提供“艱苦補貼”。 在海灣戰爭期間, 派駐到伊拉克的基層員工能夠獲得的艱苦補貼高達近200美元/天, 最後導致基層的員工紛紛申請前往伊拉克工作, 在伊拉克的員工都不願意調動到其他地方工作。

2.激勵的基本內容:分錢=分權+分利+分名

中國人認為,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天下攘攘, 皆為利往”。 基於此, 我將華為分錢智慧簡化為名、權、利3方面。 華為的分錢, 實際上指的是廣義的“分錢”, 它具體表現為:分權、分利和分名。

分權。 華為分權激勵機制表現最徹底的就是華為的輪值CEO制度。

分利。 華為的做法非常多元化:包括寬頻薪酬、獎金、虛擬飽和配股、TUP期權激勵、各種專項獎方案等。

分名。 各種基於榮譽的或者名譽的激勵, 包括藍血十傑、明日之星或者各種首席專家的頭銜等。

所以, 當其他企業對標華為的分錢機制時要清楚, 這個分錢是廣義的, 它包括對錢、對權、對榮譽的分配, 這也是華為激勵最基本的內容。

3.激勵的基本導向:從外在的激勵到內在的自我激勵

激勵本身只是手段或工具, 它並不是目的。 激勵的核心是要導向員工實現自我激勵, 產生高績效的行為, 能夠做到無需揚鞭自奮進。 為什麼國內一些企業, 牆上掛著高大上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 但是勞資關係卻異常緊張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落後激勵機制的導向下, 員工被迫一切向“錢”看。 描繪企業未來藍圖時特別有理想情懷,

但在實際落地的時候, 尤其是在涉及到分錢的時候要麼斤斤計較, 要麼用錢強刺激。 這些都是不科學分錢方式的必然結果, 它會扭曲企業和員工的價值觀。

如何做到精准激勵

企業如何能夠矯枉而不過“正”, 從而在現實中做到精准激勵呢?我總結華為員工分錢的基本方法, 並把它總結為一句話:以戰略為導向基於價值貢獻, 以奮鬥者為本的多元化激勵機制。 基於這句話, 我們可以從4個方面介紹華為分錢的一些基本方法:

1.“升官發財”不同步

在華為, 升官、發財往往是分開的。 在很多公司, 升官就等於發財, 發財的人一般也升官。 但在華為卻不一定, 升官不一定發財, 發財不一定升官。 比如, 你剛好被派到一個土壤肥沃的市場上去, 這個地方原本就經營得很好,有著雄厚的積累和品牌影響力,那麼新分派到這一地區,負責這方面業務的員工,因為能夠為公司創造當期的經濟利益,所以還是能夠獲得比較多的獎金。

但是,在成熟區域一般很難有什麼大的作為,缺少實質性的戰略貢獻,所以在這個市場上很難得到提拔。如果在一些新的區域,一些被稱為“鹽鹼地”的市場,或者是競爭對手的“糧倉市場”,即便沒有顯著的經濟利益,但是只要你能攻破一個口子,拿下一個山頭項目,往往就能夠得到火線提拔,提拔並不意味著當期可以分到很多獎金。

這就是多年以來,華為中國區的幹部提拔較慢,而海外地區的幹部提拔較快的原因。

2.“肥瘦市場”價值法

華為的奮鬥者工程就是基於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的閉環來打造“以客戶為中心—不與客戶爭利;以奮鬥者為本—不讓奮鬥者吃虧”的奮鬥者文化。華為圍繞這個價值觀,實現價值良性迴圈。

第一,華為的價值評價。很多企業對人的評價都是老闆或者直線領導拍板定,其實質是憑印象或者憑關係來評價。在員工價值貢獻評價中,如何保證評價的相對客觀公正性?

華為把對人和對事的評價,分別由AT團隊和ST團隊分開操作。AT團隊是來自於ST團隊的核心成員,負責所有對人的評價與決策,包括調動、晉升、薪酬調整、配股等。ST團隊負責經營決策,所有業務層面的討論與決策操作。

這兩個決策機制不一樣,管人的AT團隊決策機制是從眾不從賢,民主集中制;而管事的ST團隊決策機制是從賢不從眾,首長負責制。

這樣的安排我認為是非常科學的,因為對人的評價相對複雜,不容易把握,需要由集體決策。同時,也可以避免任人唯親、拉幫結派。華為現在還會對AT的會議進行全程錄音,必要時可以進行事後檢查,用以監管、監察是否有違規行為。

而業務的決策,華為主張首長負責制。誰負責,誰決策,誰承擔責任結果,沒有退路,對事的決策關鍵是責任結果導向,沒有那麼複雜。華為的這套價值評價體系,使得華為基於價值貢獻的多元化激勵機制得以有效運行。

第二,華為的價值分配。華為的價值分配有兩個基本的機制,一個是獲取分享制,一個是評價分配製,這兩個機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互相對立,互相補充。

比如,針對成熟和穩定的業務,通過獲取分享制按照業務單元給公司創造的利潤,遵照多勞多得的原則,以獎金的形式進行分配:即業務部門為公司創造了多少效益,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與團隊進行分享,所以叫做獲取分享制。但是,獲取分享制往往解決不了沒有經濟效益,或者暫時無法評價經濟效益的業務場景,比如新業務、新區域或者中後臺部門等。

與獲取分享制相對的,是評價分配製。評價分配製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或者基線,比如對標行業或者歷史的一些資料進行比照以後,確定出相對固定的一種分配機制,它與所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不直接關聯。其表現形式為崗位工資、定額獎金、專項獎、補貼,或者幹部晉升、榮譽評選、任職資格的認定等。

有些企業非常喜歡採用提成制,以包代管,結果,肥沃的市場,大家都削尖腦袋想去,而一些新的區域或者競爭激烈的市場則無人問津。

此外,華為還把員工分為普通勞動者、一般奮鬥者和公司宣導的真正奮鬥者,並從3個不同的激勵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配額獎勵。

3. 錢之外的多元化激勵

國內很多企業,激勵員工的方法除了用錢還是用錢,最後就容易導向員工的斤斤計較,一切向錢看。而華為的激勵方式卻是非常靈活多變的,這個多元主要體現在如下5個方面:

第一,多重。包括工資、獎金、分紅、專項獎金、艱苦補貼、離家補貼等。這就是說,員工的經濟收入中包含有多重結構;

第二,多次。華為的分配,既包括月度的,也包括季度的和年度的,甚至還包括跨年度(TUP期權)和不定期的。比如,專項獎就會根據其原則和標準進行不定期的多次放發;

第三,多種。激勵不僅對應到金錢,還包括榮譽、晉升、職級以及一些成長機會等,這些都屬於分配的內容;

第四,多人。華為的分配或激勵方式會盡可能地覆蓋到大部分員工,比如在華為內部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榮譽獎,叫“明日之星”。明日之星基本上會覆蓋到80%的員工,盡可能地激發到每一個人,營造人人爭做英雄的氛圍;

第五,多場景。華為的業務非常複雜,成熟的業務、新的業務、戰略任務,“老紅軍”(老員工)、“新四軍”(新員工)等。在不同的業務的場景之下,用不同的激勵方式來匹配,盡可能地做到精准激勵。

華為通過這樣多元化的激勵,並根據具體的業務場景不斷進行優化和重新組合,通過這樣一套“組合拳”,最終實現了精准激勵和持續激勵。

“分錢”的三種方式

華為的分錢是廣義的“分錢”,它包括利益激勵機制、權力激勵機制和榮譽激勵機制。

第一,利益激勵機制,即分利。它解決了員工工作有回報的問題。分利的激勵機制又可以細分為:

2. 短期激勵。短期激勵機制主要對應的是工資管理機制,主要是每個月發放的固定底薪部分。華為有比較完善的寬頻薪酬檔級表,它主要解決了員工基本報酬的問題。

3. 專項獎。專項獎主要是針對戰略貢獻或者一些關鍵的任務項來設定的,解決戰略貢獻的問題。

4. 中期激勵機制。是指獎金的管理機制,它通過設定公司的獎金池,然後根據部門績效分解到各部門的獎金包,最後再分解到個人。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滿,公司整體盈利,部門才有獎金,確保了團隊協作、團隊奮鬥的動力。

5. 股權激勵。華為的虛擬飽和配股和TUP期權的激勵機制解決的主要是為誰打工的問題,奮鬥者分享剩餘價值實現合夥人的企業文化。

第二,權力激勵機制,即分權。通過權力的分配來激勵大家,解決了員工工作成效的問題。

華為公司會設定很多的頭銜或者職權,還有明確的職位描述和評價機制。這裡面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針對這些職權,華為公司會進行充分授權。

華為的輪值CEO機制也是一種權力的分配,就是CEO的權力也會被分配給核心高管。還有各種首席專家,各個事業部總裁、各區域或系統部總裁等,這些頭銜在華為都有實質性的權力。

我曾經輔導過一家民營企業,它的老闆非常擔心員工在職位提升之後會驕傲自滿,也會擔心他們會被競爭對手挖走,所以它的應對之道就是不給大家升職的機會。這就造成了這家公司除了老闆以外,最大的職務就是經理。這家公司員工普遍反映工作沒有成效,也沒有成就感。甚至,在某些社交場合,員工儘量避免談工作和交換名片。

第三,榮譽激勵機制,即分名。榮譽激勵機制是解決員工工作有意義的問題,就是賦予工作意義,更多導向於員工內在自我激勵。

華為設置了非常多主題突出的榮譽獎項,包括金牌獎、藍血十傑、天道酬勤獎、零起飛獎、明日之星以及優秀家屬獎等,它們主要導向員工內在的自我激勵。

藍血十傑獎是華為管理體系建設的最高榮譽獎。旨在表彰那些為華為管理體系建設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個人。忘記歷史,就沒有未來,華為公司通過對“藍血十傑”榮譽的授予,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並在藍血十傑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建立一個嚴格、有序而又簡單的管理體系,支撐華為公司“多打糧食”。

在華為公司內部的網站上有一個欄目,叫榮譽殿堂。在這裡面,華為會把各類獲獎資訊、各種優秀事蹟記錄下來,供大家隨時查閱和學習。一些優秀的榜樣人物一旦被掛到榮譽殿堂之上,對他是一種持續激勵。

任正非本人也非常重視榮譽獎項,很多榮譽獎的獎牌和獎盃都是他親自確定設計方案,並親自頒發的。比如,獲得金牌的員工還可以得到和任正非單獨合影的機會。其實,榮譽激勵並不需要公司投入很多成本,但它卻會為公司帶來很大的並且持續的激勵效果。

華為的分錢方法是這家企業成功多年的基石。其他企業要想在分配上進行一些變革,具體的形式、結構都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比如,企業要搞股權激勵或者是獲得分享制,都是可以辦到的。但是,真正的難點在於,分配的前提是企業的經營模式或者是戰略模式,它必須能夠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為企業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價值,這個時候才能形成一種很有競爭力的分配水準和分配機制,從而使我們的價值分配機制取得明顯的效果。

這個地方原本就經營得很好,有著雄厚的積累和品牌影響力,那麼新分派到這一地區,負責這方面業務的員工,因為能夠為公司創造當期的經濟利益,所以還是能夠獲得比較多的獎金。

但是,在成熟區域一般很難有什麼大的作為,缺少實質性的戰略貢獻,所以在這個市場上很難得到提拔。如果在一些新的區域,一些被稱為“鹽鹼地”的市場,或者是競爭對手的“糧倉市場”,即便沒有顯著的經濟利益,但是只要你能攻破一個口子,拿下一個山頭項目,往往就能夠得到火線提拔,提拔並不意味著當期可以分到很多獎金。

這就是多年以來,華為中國區的幹部提拔較慢,而海外地區的幹部提拔較快的原因。

2.“肥瘦市場”價值法

華為的奮鬥者工程就是基於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的閉環來打造“以客戶為中心—不與客戶爭利;以奮鬥者為本—不讓奮鬥者吃虧”的奮鬥者文化。華為圍繞這個價值觀,實現價值良性迴圈。

第一,華為的價值評價。很多企業對人的評價都是老闆或者直線領導拍板定,其實質是憑印象或者憑關係來評價。在員工價值貢獻評價中,如何保證評價的相對客觀公正性?

華為把對人和對事的評價,分別由AT團隊和ST團隊分開操作。AT團隊是來自於ST團隊的核心成員,負責所有對人的評價與決策,包括調動、晉升、薪酬調整、配股等。ST團隊負責經營決策,所有業務層面的討論與決策操作。

這兩個決策機制不一樣,管人的AT團隊決策機制是從眾不從賢,民主集中制;而管事的ST團隊決策機制是從賢不從眾,首長負責制。

這樣的安排我認為是非常科學的,因為對人的評價相對複雜,不容易把握,需要由集體決策。同時,也可以避免任人唯親、拉幫結派。華為現在還會對AT的會議進行全程錄音,必要時可以進行事後檢查,用以監管、監察是否有違規行為。

而業務的決策,華為主張首長負責制。誰負責,誰決策,誰承擔責任結果,沒有退路,對事的決策關鍵是責任結果導向,沒有那麼複雜。華為的這套價值評價體系,使得華為基於價值貢獻的多元化激勵機制得以有效運行。

第二,華為的價值分配。華為的價值分配有兩個基本的機制,一個是獲取分享制,一個是評價分配製,這兩個機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互相對立,互相補充。

比如,針對成熟和穩定的業務,通過獲取分享制按照業務單元給公司創造的利潤,遵照多勞多得的原則,以獎金的形式進行分配:即業務部門為公司創造了多少效益,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與團隊進行分享,所以叫做獲取分享制。但是,獲取分享制往往解決不了沒有經濟效益,或者暫時無法評價經濟效益的業務場景,比如新業務、新區域或者中後臺部門等。

與獲取分享制相對的,是評價分配製。評價分配製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或者基線,比如對標行業或者歷史的一些資料進行比照以後,確定出相對固定的一種分配機制,它與所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不直接關聯。其表現形式為崗位工資、定額獎金、專項獎、補貼,或者幹部晉升、榮譽評選、任職資格的認定等。

有些企業非常喜歡採用提成制,以包代管,結果,肥沃的市場,大家都削尖腦袋想去,而一些新的區域或者競爭激烈的市場則無人問津。

此外,華為還把員工分為普通勞動者、一般奮鬥者和公司宣導的真正奮鬥者,並從3個不同的激勵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配額獎勵。

3. 錢之外的多元化激勵

國內很多企業,激勵員工的方法除了用錢還是用錢,最後就容易導向員工的斤斤計較,一切向錢看。而華為的激勵方式卻是非常靈活多變的,這個多元主要體現在如下5個方面:

第一,多重。包括工資、獎金、分紅、專項獎金、艱苦補貼、離家補貼等。這就是說,員工的經濟收入中包含有多重結構;

第二,多次。華為的分配,既包括月度的,也包括季度的和年度的,甚至還包括跨年度(TUP期權)和不定期的。比如,專項獎就會根據其原則和標準進行不定期的多次放發;

第三,多種。激勵不僅對應到金錢,還包括榮譽、晉升、職級以及一些成長機會等,這些都屬於分配的內容;

第四,多人。華為的分配或激勵方式會盡可能地覆蓋到大部分員工,比如在華為內部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榮譽獎,叫“明日之星”。明日之星基本上會覆蓋到80%的員工,盡可能地激發到每一個人,營造人人爭做英雄的氛圍;

第五,多場景。華為的業務非常複雜,成熟的業務、新的業務、戰略任務,“老紅軍”(老員工)、“新四軍”(新員工)等。在不同的業務的場景之下,用不同的激勵方式來匹配,盡可能地做到精准激勵。

華為通過這樣多元化的激勵,並根據具體的業務場景不斷進行優化和重新組合,通過這樣一套“組合拳”,最終實現了精准激勵和持續激勵。

“分錢”的三種方式

華為的分錢是廣義的“分錢”,它包括利益激勵機制、權力激勵機制和榮譽激勵機制。

第一,利益激勵機制,即分利。它解決了員工工作有回報的問題。分利的激勵機制又可以細分為:

2. 短期激勵。短期激勵機制主要對應的是工資管理機制,主要是每個月發放的固定底薪部分。華為有比較完善的寬頻薪酬檔級表,它主要解決了員工基本報酬的問題。

3. 專項獎。專項獎主要是針對戰略貢獻或者一些關鍵的任務項來設定的,解決戰略貢獻的問題。

4. 中期激勵機制。是指獎金的管理機制,它通過設定公司的獎金池,然後根據部門績效分解到各部門的獎金包,最後再分解到個人。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滿,公司整體盈利,部門才有獎金,確保了團隊協作、團隊奮鬥的動力。

5. 股權激勵。華為的虛擬飽和配股和TUP期權的激勵機制解決的主要是為誰打工的問題,奮鬥者分享剩餘價值實現合夥人的企業文化。

第二,權力激勵機制,即分權。通過權力的分配來激勵大家,解決了員工工作成效的問題。

華為公司會設定很多的頭銜或者職權,還有明確的職位描述和評價機制。這裡面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針對這些職權,華為公司會進行充分授權。

華為的輪值CEO機制也是一種權力的分配,就是CEO的權力也會被分配給核心高管。還有各種首席專家,各個事業部總裁、各區域或系統部總裁等,這些頭銜在華為都有實質性的權力。

我曾經輔導過一家民營企業,它的老闆非常擔心員工在職位提升之後會驕傲自滿,也會擔心他們會被競爭對手挖走,所以它的應對之道就是不給大家升職的機會。這就造成了這家公司除了老闆以外,最大的職務就是經理。這家公司員工普遍反映工作沒有成效,也沒有成就感。甚至,在某些社交場合,員工儘量避免談工作和交換名片。

第三,榮譽激勵機制,即分名。榮譽激勵機制是解決員工工作有意義的問題,就是賦予工作意義,更多導向於員工內在自我激勵。

華為設置了非常多主題突出的榮譽獎項,包括金牌獎、藍血十傑、天道酬勤獎、零起飛獎、明日之星以及優秀家屬獎等,它們主要導向員工內在的自我激勵。

藍血十傑獎是華為管理體系建設的最高榮譽獎。旨在表彰那些為華為管理體系建設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個人。忘記歷史,就沒有未來,華為公司通過對“藍血十傑”榮譽的授予,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並在藍血十傑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建立一個嚴格、有序而又簡單的管理體系,支撐華為公司“多打糧食”。

在華為公司內部的網站上有一個欄目,叫榮譽殿堂。在這裡面,華為會把各類獲獎資訊、各種優秀事蹟記錄下來,供大家隨時查閱和學習。一些優秀的榜樣人物一旦被掛到榮譽殿堂之上,對他是一種持續激勵。

任正非本人也非常重視榮譽獎項,很多榮譽獎的獎牌和獎盃都是他親自確定設計方案,並親自頒發的。比如,獲得金牌的員工還可以得到和任正非單獨合影的機會。其實,榮譽激勵並不需要公司投入很多成本,但它卻會為公司帶來很大的並且持續的激勵效果。

華為的分錢方法是這家企業成功多年的基石。其他企業要想在分配上進行一些變革,具體的形式、結構都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比如,企業要搞股權激勵或者是獲得分享制,都是可以辦到的。但是,真正的難點在於,分配的前提是企業的經營模式或者是戰略模式,它必須能夠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為企業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價值,這個時候才能形成一種很有競爭力的分配水準和分配機制,從而使我們的價值分配機制取得明顯的效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