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村莊的“四大家族”,曾經有著怎樣的輝煌?

清代百萬莊園的石構件

歐陽, 樅陽縣橫埠鎮的一個村莊。 這裡, 曾是舊桐城的東鄉。 明清時期, 左氏、劉氏、章氏、程氏四大家族聚居於此。

文為進士, 武為舉子, 顯赫的先祖, 這裡曾有數百年文化與經濟的輝煌。

村莊風瓦礫遍地, 一些殘瓦被壘作牲圈, 沒有牲畜, 偶見幾隻雞鴨, 村莊幾乎空空蕩蕩。 一些老人, 似曾相識……

徐國治《桐城志略》曰:“東南二鄉, 闔縣最富。 ”清桐城首富出自南鄉小李莊(今義津)方氏;桐城另一巨富則出自東鄉歐陽(今橫埠)劉氏——即劉馨家族。

乾隆御賜養老牌, 早已歸於概念上的文物……

有清一代, “康乾盛世”共舉行四次宮廷大宴——“千叟宴”, 時桐城縣累有二人參加:今桐城的張廷玉之子張若溎, 出席了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今樅陽的橫埠歐陽劉馨,

出席了乾隆六十年的“千叟宴”。 乾隆六十年(嘉慶元年)正月初四, “千叟宴”在甯壽宮皇極殿隆重舉行。 韶樂聲中, 嘉慶帝率劉馨等3056名銀須白髮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山呼萬歲, 向太上皇敬酒。 飲饌、觀劇後, 與宴人員即席賦詩3497首。 太上皇大為高興, 賞賜眾壽星, 劉馨獲御賜養老牌一枚, 詩章一幅, 以及壽杖、朝珠、如意、筆墨等珍貴禮品。

劉府殘存的門當石, 龐大而沉重, 橫亙村中……

劉馨(1725—1797), 字非黍, 號筆山, 國子監生, 今橫埠鎮孫崗村歐陽莊人。 清《道光續修桐城縣誌》載:“(劉馨)嘉慶初元(乾隆六十年,1795年), 以四品封與千叟宴邀, 恩賞齎如例。 著有《紀恩詩》一卷、《筆山詩存》四卷。 ”

水中漂泊的石臼, 即將沉沒……

劉馨共有三子二女:長子劉璧, 其子劉宗鼇官居四品;次子劉琢(1745—1811), 字五珠, 號魯堂, 邑增生, 詩集入選《國朝詩萃》, 其子劉宗幹(1777—1818), 字松矗, 號碩亭, 官貴州都勻府同知、永寧州知州、大定府知府;三子劉瑤(1762—1838), 字祝三, 號敏齋, 為刑部司務, 其子劉宗錫(1784—?), 字松嶠, 號禹廷, 官山東長山知縣;劉馨二女, 皆嫁入地方官宦之家。 時劉馨家族官宦滿門, 後世裔孫或科舉出仕, 或文學留名。

農家小院,秋桔迎風……

曆元、明之數百載,歐陽劉氏艱難穡稼,耕讀起家,躋身商賈,崛起于清嘉慶年間。至清咸豐年間仍富甲一方,並成為地方人文淵藪。劉宅俊,字愷生,號悌堂,陳洲人,清道光丁酉科(1837年)鄉試解元,甲辰科(1844年)二甲進士,歷任來賓、修仁、懷遠等縣知縣,新甯州知州,咸豐初年致仕回鄉贍養老母。蕭穆《劉悌堂先生墓誌銘》載:“咸豐庚申(1860年)、辛酉(1861年)間,(劉悌堂)先生館于歐窯(歐陽)族人‘叢桂堂’”。劉宅俊晚年的得意門生,便是清代著名文獻學家蕭穆。蕭穆的祖父及父親,均為歐陽劉府司事(管家),蕭穆隨父于叢桂堂求學,最終走上以朝章國故為學問大宗的道路。

籬笆牆內,菜草俱黃,野禽飛過……

劉悌堂一生為官清廉,了無積蓄,生計所迫才有到歐陽族人府中任教之舉。執教叢桂堂時間之短,只因兵禍所致。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安慶,同年十月攻陷桐城。因桐城東鄉瀕於江湖,加之鄉民武勇,太平軍未敢輕易進入。地方戰事頻仍,安慶、桐城的先輩儒碩紛紛避居歐陽劉府。咸豐九年(1859年)夏秋,太平軍集結人馬進攻歐陽。歐陽劉府家丁甚眾,城牆堅固,攻守中雙方互有死傷。咸豐十一年(1861年)春,太平軍大兵壓境,攻破劉府,屠戮劫財,又將劉府焚為灰燼。劫後餘生的歐陽劉氏或返回陳洲,或遠徙他鄉。

劉府遺存的魚缸……

歐陽劉氏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曾經的百萬莊園,草長蟲飛……

水井朝天,久無人跡……

這就是田園……

農家小院,秋桔迎風……

曆元、明之數百載,歐陽劉氏艱難穡稼,耕讀起家,躋身商賈,崛起于清嘉慶年間。至清咸豐年間仍富甲一方,並成為地方人文淵藪。劉宅俊,字愷生,號悌堂,陳洲人,清道光丁酉科(1837年)鄉試解元,甲辰科(1844年)二甲進士,歷任來賓、修仁、懷遠等縣知縣,新甯州知州,咸豐初年致仕回鄉贍養老母。蕭穆《劉悌堂先生墓誌銘》載:“咸豐庚申(1860年)、辛酉(1861年)間,(劉悌堂)先生館于歐窯(歐陽)族人‘叢桂堂’”。劉宅俊晚年的得意門生,便是清代著名文獻學家蕭穆。蕭穆的祖父及父親,均為歐陽劉府司事(管家),蕭穆隨父于叢桂堂求學,最終走上以朝章國故為學問大宗的道路。

籬笆牆內,菜草俱黃,野禽飛過……

劉悌堂一生為官清廉,了無積蓄,生計所迫才有到歐陽族人府中任教之舉。執教叢桂堂時間之短,只因兵禍所致。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安慶,同年十月攻陷桐城。因桐城東鄉瀕於江湖,加之鄉民武勇,太平軍未敢輕易進入。地方戰事頻仍,安慶、桐城的先輩儒碩紛紛避居歐陽劉府。咸豐九年(1859年)夏秋,太平軍集結人馬進攻歐陽。歐陽劉府家丁甚眾,城牆堅固,攻守中雙方互有死傷。咸豐十一年(1861年)春,太平軍大兵壓境,攻破劉府,屠戮劫財,又將劉府焚為灰燼。劫後餘生的歐陽劉氏或返回陳洲,或遠徙他鄉。

劉府遺存的魚缸……

歐陽劉氏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曾經的百萬莊園,草長蟲飛……

水井朝天,久無人跡……

這就是田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