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番茄炒雞蛋算作葷菜的今天,為什麼雞鴨鵝在古代卻不是肉食?

最近小編迷上了一檔親子節目, 裡面的爸爸給自己孩子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番茄炒雞蛋。 在我看來番茄炒雞蛋已經算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葷菜。

但你知道嗎?在古代即使吃遍雞鴨魚鵝, 這些在當時的古代也算不上是肉食。

先秦時期牛羊肉才是高大上的的肉食, 今天我們常吃的豬肉, 在古代貴族是沒有機會吃到的。 《禮記·王制》中說到:“諸侯無故不殺牛, 大夫無故不殺羊, 士無故不殺犬豕, 庶人無故不食珍。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牛羊肉排第一第二的。 不僅如此,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牛的崇高地位已經確定下來了, 那時候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 不殺牛更談不上吃牛。 一直到漢朝, 漢律有明確規定:“不得屠殺少齒”, 殺牛者, 給牛償命。 如果真的說到要殺牛不犯法, 也只有在統治者用太牢祭祀天地祖宗時, 才會殺牛。 在宋代初期曾有一個小吏, 只因偷吃一口病死牛的肉,

被官府抓住, 吃了兩年的牢飯, 還挨了一頓板子。 可想而知當時牛的地位該有多高。

唐宋時期, 牛只要活著沒有自然死亡, 都在禁殺之列, 只有自然死亡, 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剝皮售賣或者自己食用。 漢族的飲食文化發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

由於對牛肉的禁食, 羊肉在這個時期便成了皇家貴族主要的肉食。 宋朝食羊是在皇室流行起來, 從此以後, 從朝廷大臣到平民百姓紛紛上行下效, 羊肉成了當時頭等肉食。 民間無論婚喪嫁娶, 還是燒香還願, 如果沒有一隻羊在案上放著, 都不成體統。

羊肉飲食經過唐代的推廣流行, 在宋代已成社會時尚, 所謂“蘇文熟, 吃羊肉;蘇文生, 吃菜羹”。 當時記載宋朝宮廷禦廚一年開銷羊肉43萬斤, 而豬肉只有4100斤。 在當時的宋朝豬肉仍然不是貴族的主要肉食, 豬肉仍然是低檔肉食。 但在普通老百姓那裡, 豬肉就變成了主食。 《東京夢華錄》稱, 每天有上萬頭豬被販子們從四鄉收購送入東京, 無數的豬肉攤販, 無數的“鄭屠戶”宰殺這些豬, 給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到了蒙古族建立元代, 羊肉更是獨領風騷, 不但蒙古人以其作為主食, 漢人同其一樣。

從明代開始, 豬肉在皇家食譜中逐漸流行開來, 在《明宮史》記載中, 皇家過年的食譜中就有燒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包子等。 到明代後期光祿寺留下的宮廷歲用牲口數記錄則是18900口豬, 10750頭羊, 豬肉後來居上隱有超過羊肉的跡象;李時珍《本草綱目》乾脆寫道:“豬, 天下畜之。 ”清代“豬強羊弱”更加明顯, 每過春節京城常常要殺豬十萬頭有餘。 1784年的除夕大宴, 乾隆皇帝一桌就用去豬肉65斤及野豬肉25斤, 而羊肉只有20斤。直至今日,豬肉的數量優勢已經不可動搖,其年產量竟達羊肉的十倍,經過兩千年與羊肉的PK之後,豬肉終於“逆襲”成功了。

時至今日,從上到下豬肉早已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食材,但牛羊肉高大上的地位已經無法撼動,就因古代牛羊肉地位的原因,造成了今天牛羊肉的價格高於豬肉,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牛羊豬的選擇,在今天早已是各憑喜好,沒有高低之分了。

而羊肉只有20斤。直至今日,豬肉的數量優勢已經不可動搖,其年產量竟達羊肉的十倍,經過兩千年與羊肉的PK之後,豬肉終於“逆襲”成功了。

時至今日,從上到下豬肉早已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食材,但牛羊肉高大上的地位已經無法撼動,就因古代牛羊肉地位的原因,造成了今天牛羊肉的價格高於豬肉,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牛羊豬的選擇,在今天早已是各憑喜好,沒有高低之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