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昌帝君張亞子生活在哪裡?

越西是文昌帝君 張亞子的誕生地, 亦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故鄉, 其影響深遠, 歷史悠久。 據不完全統計, 全國各地建造的文昌宮、閣樓、殿, 數以千計, 遍佈大陸和東南亞一帶。

據越西廳志載:“ 張亞子晉太康八年, 七十一化降生在中所盧林溝張老夫婦家中, 後勤學苦練, 羽化成神”。 常騎――“驢特”(文昌的坐騎, 傳說生得“四不像”)往來四方, 講學雲遊。 越西金馬山上曾留有勝跡“紫府飛霞洞”、“上馬石”等。 上馬石上鐫刻有“文昌勝跡”四字。 另刻字“泉湧月明”相傳為神親書。 又有鐫字於帝君賞憩處:“金闕化身”守泉湧月明數字。

古時水 觀音泉邊山崖上, 生長有一株婆娑古樹, 開的花兒如 桃花, 春天嫣紅, 秋天翠碧, 掩映著水潭。 此樹人們稱血滕樹, 傳說枝條折斷後, 帶淌出血漿樣的汁, 甚是奇異。 樹的 石崖另有一處刻字“勝景清絕”。

文昌帝君 張亞子踏腳的石上曾留有腳印, 據說是踏石“上驢特”留下的印跡。 在文昌的另一修道地梓潼也有許多關於 張亞子的記載。 如《文昌化書》、《清河內傳》、《文昌本傳》記載, 張亞子原籍越西, 生於晉太康八年(287年)二月初三, 後徙居梓潼, 在七曲山修道勸善數十年, 直至終生。 因此梓潼成了越西藉善士 張亞子的第二故鄉。

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文昌帝君 張亞子十分尊奉。 唐朝時, 玄宗僖宗因避 安史之亂來到四川, 將士皆因水土不服,

病倒了一大批。 玄宗皇帝十分著急, 在夜裡夢到 張亞子得治病藥方一帖, 治好了大軍。 玄宗僖宗加封 張亞子為“左丞相”、“濟順王”, 以 萬乘之尊向張亞子叩拜。 從此 張亞子身價百倍, 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齊名的地位, 故世間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

之後, 宋朝的各位帝王又先後加封 張亞子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 “英顯王”, “神文聖武孝德忠義王”等。

元代仁宗又加封 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明清兩朝也大肆尊供文昌。 凡天下學官, 皆去文昌祠。 並修築大量的文昌宗廟, 隆重祭祀……。

道家又把天上的星神與 張亞子合而為一, 封張亞子為文昌帝君, 屬二十八宿中的 文昌星, 傳說主“文運”、“司科舉”。 道家與 張亞子合而為一的年代, 應是宋朝。 道教那時大舉, 人們尊神而輕佛。 後人又將蛇神、龍神與文昌帝君重合, 使文昌帝君聲威 大震, 成為影響全國的、掌管人間福祿的神祇。

歷史上, 文人士子, 儒、佛、道都十分崇拜 張亞子, 還借文昌帝君之名, 降寫了大量著述, 據不完全統計達80餘部,

數百種之多。 這些經語中許多是勸善勉學的詩章。

越西文廟之右舊時有文昌宮, 在文昌帝君的故里, 金馬山有梓潼宮, 是專用來祭祀文昌帝君 張亞子的廟宇。 只是越西的梓潼宮與 綿陽的梓潼縣二者之間是否存在玄機, 還有待考證。

越西祭祀文昌的日子, 一年有三祭, 春、秋祭和迎神會。 迎神會的日期為正月十二日到十八日, 首尾兩日分別為迎神日和送神日。 春祭是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典, 在每年的二月三日, 相傳是 張亞子的生日, 一般由官方舉行祀典。 秋祭每年八月初一舉行, 相傳為文昌修成正果之日。

據當地老人講, 文昌宮即梓潼宮的建築十分壯觀, 年代久遠, 宮門前, 矗立三株古楊。 樹幹挺撥剛勁。 需三人合抱方能合圍,

樹枝虯曲縱橫, 姿態萬千。 宮門進 魁星樓, 過甬道, 便是三間大殿突兀 梯石上, 大殿金碧輝煌。 殿門雕花窗格, 玲瓏剔透, 富麗華貴。 大殿正中為貼金的文昌帝君坐像, 帝君兩邊是“ 天聾”、“地啞”侍童像。 在梓潼宮的山頂上有一洞, 人們稱之為紫府飛霞洞。 據越西廳志載:“為宋代苟沐 父子所開。 ”是文昌帝君修煉處。 此外越西城內的瘟祖廟, 觀音廟都與文昌帝君 張亞子有關。 這是因為文昌帝君行善施藥, 澤及百姓, 更是瘟神的天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