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伴讀|林語堂: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註定的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本期朗讀音訊

文 / 林語堂

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 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們看來,

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 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 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 以時間和空間而言, 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 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 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

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 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 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 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 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 或者對他發洩一些私人的悔恨, 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這麼一種環境的改變,

由心理上的影響說來, 是和旅行一樣的。

不但如此, 讀者往往被書籍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界裡去。 縱使那是一本關於現實事情的書, 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 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 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 因為在書本裡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 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 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 並不是讀書, 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裡去的讀物, 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

據我看來, 關於讀書的目的, 宋代的詩人和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 他說:“三日不讀, 便覺語言無味, 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當然是說, 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 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 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 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 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 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 便不瞭解讀書的藝術。

所以, 依黃山谷氏的說話, 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 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 這種外表的優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

黃氏所說的“面目可憎”, 不是指身體上的醜陋。 醜陋的臉孔有時也會有動人之美, 而美麗的臉孔有時也會令人看來討厭。 黃氏所謂美麗的臉孔, 一個不是脂粉裝扮起來的臉孔, 而是純然由思想的力量創造起來的臉孔。

講到談吐的風味, 那完全要看一個人讀書的方法如何。 一個人的談吐有沒有“味”, 完全要看他的讀書方法。 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 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風味, 他在寫作中也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

所以, 我認為風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 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 必然是有選擇性的, 屬於個人的。 教師不能以其所好強迫學生去讀, 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 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 那麼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

世間沒有什麼一個人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註定的或陰陽註定的。縱使某一本書,如《聖經》之類,是人人必讀的,讀這種書也有一定的時候。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閱讀一本傑作的程度時,那本傑作只會留下不好的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候尚不可讀《易經》。孔子在《論語》中的訓言的沖淡溫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讀者自己成熟的時候是不能欣賞的。

且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來。其景況適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讀名人文章,未見面時,是一種味道,見了面交談之後,再看其相片,或讀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層深切的理會。或是與其人絕交以後,看其照片,讀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

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的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所以,一切好書重讀起來都可以獲得益處和新樂趣。

-朗讀者-

華東師範大學 | 張綦哿

座右銘:當你竭盡全力的時候,上帝自會主持公道

小編推薦

編輯製作:沈昕雨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世間沒有什麼一個人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註定的或陰陽註定的。縱使某一本書,如《聖經》之類,是人人必讀的,讀這種書也有一定的時候。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閱讀一本傑作的程度時,那本傑作只會留下不好的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候尚不可讀《易經》。孔子在《論語》中的訓言的沖淡溫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讀者自己成熟的時候是不能欣賞的。

且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來。其景況適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讀名人文章,未見面時,是一種味道,見了面交談之後,再看其相片,或讀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層深切的理會。或是與其人絕交以後,看其照片,讀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

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的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所以,一切好書重讀起來都可以獲得益處和新樂趣。

-朗讀者-

華東師範大學 | 張綦哿

座右銘:當你竭盡全力的時候,上帝自會主持公道

小編推薦

編輯製作:沈昕雨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