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公孫大娘:歷史上對詩聖、草聖、畫聖影響至深的女人

她叫公孫大娘。

有關她的傳說, 很多都是出自她門下弟子的口中。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 夔府別駕元持宅, 見臨潁李十二娘 舞劍器,

壯其蔚跂, 問其所師, 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瞧瞧, 杜甫先生若不是遇到了李十二娘, 又怎麼會想起自己年幼時, 親眼見到過公孫大娘那令人歎為觀止的劍術?又怎麼能寫得出那首流傳千古的《劍器行》?

這位極富傳奇性的女人, 一生因劍而名, 也由名傳劍。 她出身宮門, 一直是宮內舞姬中的紅顏翹楚, 後來在民間收過一些弟子。 這些弟子大多出身于梨園、教坊, 杜甫所見到的那位李十二娘, 便是當年公孫大娘的親傳弟子。

可惜的是, 公孫大娘的舞劍秘技雖然宇內無雙, 但或許因為過於高妙, 門下的弟子無法領會內中神韻;抑或是她恪守著某些古老的傳統規矩, 到她離世以後, 她的劍術就在人間失傳了。

但她那神乎其技的劍術,

卻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 如非是她, 只怕就沒有草聖張旭的狂草出世;如非是她, 只怕畫聖吳道子也無法體會中運掌畫筆的至高境界;如非是她, 我們又如何從那一首流傳千古的“劍器行”中, 遙想千百年前, 漢民族在舞蹈上的神妙造詣?

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昔有佳人公孫氏, 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 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 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 風塵傾動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 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複終, 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繭荒山轉愁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