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禪降魏後,薑維說了一句話,如果劉備還在,聽到之後會再摔阿斗

提到劉禪這個名字,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有些茫然, 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若說起劉阿斗呢?很多人恍然大悟, 知曉其是劉備的兒子。 三國後期, 劉禪投降于魏國, 這個時候苦苦支撐蜀國的名將姜維無能為力, 應時應景, 說出了一句話。 這句話若是讓劉備聽到, 怕是劉阿斗又要被摔一次了。

這還要從夷陵之戰說起, 這場戰鬥失敗之後, 劉備回到了白帝城, 此時的他患上一場重病, 在其臨終前, 他將遺願告訴諸葛亮, 並托孤給諸葛亮。 雖然劉禪是劉備兒子中最笨的一個, 卻當上了皇帝, 其中原因耐人尋味。 劉禪是長子, 這是一部分原因, 除此之外, 劉備在用人方面有著較高的造詣, 選中劉禪還有其他道理。

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 為了顧全大局, 其始終思考著抗擊東吳與曹魏的計畫。 在西元228年, 他舉兵北伐, 進攻曹魏。 諸葛亮率領十萬軍隊, 意氣風發, 結果卻因馬謖大意, 後院起火, 大敵當前, 諸葛亮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 只好撤兵回朝。

這只是諸葛亮第一次討伐, 後來他又開展了四次軍事行動, 北伐五次, 雖然奪回些許城池, 但卻因自身終日奔波, 病倒在床。 西元234年, 諸葛亮終究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在他死後, 蜀漢的未來由薑維接管。

薑維一生北伐, 與曹魏之間的戰鬥不下十次, 卻被曹魏名將鄧艾、郭淮阻擋, 這也致使蜀魏交鋒各有勝負。 此時此刻的薑維已經頗有大將之風, 其與諸葛亮的作戰方針基本一致, 唯獨不同的是, 薑維用兵十分膽大, 與諸葛亮的謹慎是大相徑庭的。

蜀漢的實力相比于曹魏來說弱上許多, 姜維連年征戰, 蜀國的國庫有些吃不消。 反對薑維北伐的呼聲越來越多, 不僅僅是朝中大臣, 就連皇帝劉禪也是持反對態度。 之所以出現這一局面, 與曹魏名將鐘會有著很大的關係。

鐘會制定了討伐蜀國的計畫, 散佈謠言, 使得薑維在蜀國舉步維艱。 後又與鄧艾兵分兩路, 帶著十萬大軍攻打蜀國。 蜀道十分陡峭, 行軍期間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墜入深淵。 此時此刻, 蜀漢內部出現了反水之人, 一個大臣與曹魏軍隊裡應外合, 鄧艾由此入川,雖然其只帶了2000人,卻直逼蜀漢腹地。劉禪知曉之後大驚失色,決定派遣諸葛瞻前去應戰。雖然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卻不敵鄧艾,被其斬殺。

諸葛瞻死後,劉禪更加慌張,雖然其手握重兵,但聽信讒言,放棄抵抗,直接投降。姜維還在前線與鐘會對陣,不想聽到劉禪投降的消息。這個時候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由此可見,薑維當時仍舊打算憑藉天險的優勢與曹魏大軍抗衡,可劉禪投降後,後方失守,薑維腹背受敵,進退兩難。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劉禪沒有投降,與諸葛瞻共同守住城池,並派遣數萬重兵將鄧艾的軍隊擊潰。想必憑藉薑維的計策,蜀漢依舊立於不敗之地。可惜劉備已經去世,劉禪的性格註定不會這樣做,劉備如果聽到薑維的那句話,阿斗估計又要被摔一遍了。劉禪的做法,實在愧對劉備的厚望。可惜時間不會倒退,歷史不能重演,劉阿斗註定只是歷史上的一個笑話。

鄧艾由此入川,雖然其只帶了2000人,卻直逼蜀漢腹地。劉禪知曉之後大驚失色,決定派遣諸葛瞻前去應戰。雖然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卻不敵鄧艾,被其斬殺。

諸葛瞻死後,劉禪更加慌張,雖然其手握重兵,但聽信讒言,放棄抵抗,直接投降。姜維還在前線與鐘會對陣,不想聽到劉禪投降的消息。這個時候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由此可見,薑維當時仍舊打算憑藉天險的優勢與曹魏大軍抗衡,可劉禪投降後,後方失守,薑維腹背受敵,進退兩難。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劉禪沒有投降,與諸葛瞻共同守住城池,並派遣數萬重兵將鄧艾的軍隊擊潰。想必憑藉薑維的計策,蜀漢依舊立於不敗之地。可惜劉備已經去世,劉禪的性格註定不會這樣做,劉備如果聽到薑維的那句話,阿斗估計又要被摔一遍了。劉禪的做法,實在愧對劉備的厚望。可惜時間不會倒退,歷史不能重演,劉阿斗註定只是歷史上的一個笑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