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董酒抗癌涉虛假宣傳?人家根本沒說抗癌

在“雙十一”前夕, 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食品協會和江南大學共同主辦的名為“中國傳統白酒重大突破”新聞發佈會上, 宣稱發現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國際上檢測並鑒定了中國傳統白酒中的非揮發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 其中在董酒中發現的含量最高。

這個發現讓大家以更加科學的視角和方法來認識中國白酒, 找尋到白酒的健康價值。 這本是一場高大上的學術活動, 卻因學術中提及到董酒的成分含量, 而被媒體誤讀為董酒的商業活動, 還被冠上了“虛假宣傳”的名號, 讓本該成為中國榮耀的好事,

變成了一件備受質疑的壞事, 董酒也因此被媒體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這裡, 不得不替董酒喊冤了!

首先, 對於釀造工程這樣一個小眾學科, 國人是缺乏基礎知識的。 品酒、評酒一直是“玄學”的範疇, 大多數人靠的是經驗。 而背後的複雜工藝和科學成分測量卻無幾人能說清楚。

釀造工程的學科基礎是化學、生物學和工程學, 可以說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跨領域應用學科。 此次學術發佈會現場, 出現了諸如“萜烯類化合物”、“脂肽類化合物”、“地衣素”等晦澀的專業詞彙, 也難怪沒有科學基礎的媒體只能抓取能看懂的幾個關鍵字, 移花接木胡寫一通。

其次, 對於白酒, 國人存在極大偏見。 由於紅酒的普及, 很多人養成了喝紅酒的習慣,

認為紅酒抗氧化、健康, 而對於中國白酒, 一些人甚至到了“談白酒色變”的地步, 認為白酒代表了勸酒文化, 高酒精含量對人的身體有巨大危害, 要遠離。

特別是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 白酒似乎與父輩更加親近, 代表了傳統、陳舊的習慣, 大家不相信白酒自身會有健康價值, 不相信白酒會有科研發現, 而是圖省事兒地用刻板印象去推導, 認為是酒企是在刻意美化自己。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學術發佈會到底有怎樣的科研發現?

1. 揭開了白酒怎樣的奧秘?

技術的進步, 使得對於白酒複雜成分的鑒定有了可能。 通過技術手段, 徐岩教授團隊在傳統白酒中發現了“脂肽類化合物”, 而脂肽類化合物則是影響白酒風味的重要物質,

人們日常所說的醬香、清香、董香等——也就是說, 通過脂肽類化合物的發現, 揭開了白酒之所以具有不同香型的奧秘。

2. 脂肽類化合物對於白酒釀造有啥用?

脂肽物質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表現為介面活性和抗菌活性, 前者使其能夠在固態蒸餾過程中進入酒中, 調節白酒風味特徵;而後者使得芽孢桿菌能夠維持在白酒發酵中的優勢種群地位, 低於外界不良微生物入侵。

3. 脂肽類化合物對人有什麼用?

脂肽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凝血、降膽固醇的藥用功效以及優越的表面活性功能, 在化妝品, 醫藥, 乳化劑, 保濕劑, 精細化工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有研究表明, 脂肽類化合物中的surfactin能夠通過誘導細胞凋亡來實現對乳腺癌腫瘤細胞的抑制,

實現抗癌作用, 對人體有健康價值。

4. 這項科研成果到底有哪些突破?

在過去的研究中, 鑒於其蒸餾酒的特點, 常規認為中國傳統白酒中不含有非揮發性物質。 但是, 與國外液態蒸餾酒不同, 中國傳統白酒屬於固態蒸餾酒, 固態蒸餾的方式使得傳統白酒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非揮發性物質——此次發現的脂肽類化合物就屬於非揮發性物質。 而脂肽類化合物本身的作用、特性、以及健康價值, 使得中國傳統白酒揭開了成分的神秘面紗, 同時也打破了白酒不健康的刻板印象。

5.關董酒什麼事?

江南大學從香型各異的中國傳統白酒中選取了15個典型代表酒樣, 檢測其中的脂肽類化合物地衣素含量,

結果董酒中地衣素的含量最高。

最後, 幾家權威機構聯合召開了學術新聞發佈會, 宣佈了白酒科研的重大成果, 即白酒中脂肽類化合物的發現, 在論述脂肽類化合物的作用中, 提到了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凝血、降膽固醇的藥用功效。 在科研資料中, 提到董酒相關物質的含量, 僅此而已。

因此, 將莫須有的罪名強行加在董酒頭上, 實在是令人不得其解。 這個鍋, 董酒不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