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如果你得了絕症,你希望醫生和家人怎麼做?

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做人的最基本權利

我曾做過一個調查, 如果你得了絕症, 你希望醫生和家人怎麼做?

1、告訴你真實情況;

2、隱瞞病情;

3、告訴你會好起來。

最後, 一千多人參加了投票, 結果是:

5%的人希望隱瞞病情。

因為對疾病和死亡的過度恐懼, 使有的人無法面對, 所以會選擇希望家人隱瞞真相。 而真相往往是:不管你想不想知道, 早晚都會擺在你面前, 瞞也瞞不住。

15%的人選擇希望別人告訴他會好起來的。

因為人在脆弱的時候, 都希望得到支持和鼓勵。 所以, 在病情開始的初期, 這也可以是一種選擇, 使我們愛的人不至於喪失對生命的希望, 可以積極配合。 但當疾病發展到了一定程度, 身體本身的變化, 會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 病情是向著好還是壞的方向發展。

而當我們告訴病人, 你會好起來的時候, 他會知道這是一種善意的謊言。 病情越來越嚴重時,

你告訴他會好起來, 他只會感到孤獨、難過、悲傷甚至是憤怒, 因為不被理解。

而近80%的人選擇了——告訴我真實情況。

至於為什麼希望知道真實情況, 許多人回答:

1、知道真相後, 可以好好安排剩下的時間, 把寶貴的時間留給家人, 和他們幸福地度過最後的時光。

2、知道真相, 抓緊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把想說的話說了, 想見的人見了, 不留或少留遺憾。

3、不想糊裡糊塗地離開, 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對親人有個交代, 走得安心, 親人們也會安心。

4、不想把時間、精力和錢浪費在醫藥上, 要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5、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死得不明不白。

6、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做人的最基本權利。

從上述調查結果來看, 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知道真實情況。

可是那麼多人希望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 為什麼許多病人的親屬卻選擇隱瞞病情?

一是, 我們害怕死亡, 不敢面對, 也不知道如何安撫痛苦中的人。

二是, 我們害怕病人知道病情後, 會加重他的病情。

那麼我們滿足的是誰的需求?是回避自己的恐懼, 還是真的為了幫助、支持所愛的人?

知道真相, 改變可以改變的, 接受不能改變的

人的第一需求是安全感, 而安全感的最基本要素是確定感, 是知道事情的真相。 然後, 才可以改變可以改變的, 接受不能改變的。

人最恐懼的往往不是現實本身, 而是不確定——當確定了, 不管事情有多糟糕, 我們就可以把精力和時間用在如何解決問題上了。

確定感和具體的行動, 會使人體產生積極的分子利於身體的療愈, 而恐懼會消耗人很多能量。 人得知不好的消息時, 情緒一定會低落一段時間;情緒低落對身體也會有影響, 但不會永遠低落。

心理學研究有個發現, 不管經歷了多麼不好或者多麼好的事情, 半年之後都會回到原來的心理狀態。

比如, 一個因車禍而癱瘓的人, 不管外人看來多麼悲慘, 當事人一般在半年後會回到他以前的心理狀態。

一個中了彩票的人, 也會在半年後回到他以往的生活狀態。 而長久的不確定, 會使人一直處在焦慮中, 而焦慮和恐懼對人的傷害會大得多。

那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每個人早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以壽終正寢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沒有任何人例外。 所以我們不要等到自己或者所愛的人得了絕症, 再安排一切。

1、對自己

許多人害怕和家人談身後的事情, 其實從現在就可以開始思考——如果生病或發生意外了, 你希望家人如何處理。

包括要不要告訴你真實情況。 如果長期昏迷成為植物人, 你希望家人如何做?你希望自己的身體怎麼處理,做不做器官捐贈?骨灰安放在什麼地方?還有你對每個人的安排和期待是什麼?你的遺物、遺產怎麼安排? 舉不舉行葬禮,以什麼形式,希望誰來參加?

2、對他人

大多數人都特別害怕死亡,也害怕死亡的告別,面對即將離世的親人,不知如何說這件事,怕他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所以經常躲躲閃閃,回避和不敢面對。讓我們所愛的人在極度的恐懼和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對彼此都非常悲哀。

疾病已是事實,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在身體痛苦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孤獨地面對現實的痛苦和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是更大的痛苦和悲傷。

其實人最怕的就是孤獨,孤獨中,最怕的是沒有被理解、被接納,沒有心的連接,孤獨地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的害怕、擔心、回避、不敢面對,其實源於我們自己。只有我們自己能夠真實地面對病痛和死亡,我們才能真正地幫助我們所愛的人。

患重病和年邁的人,都會考慮死亡的問題。他們中有的不敢面對,有的怕親人傷感、難過,不敢提及、討論這個話題,就像一條被堵的河流。也因為如此,常常心存不安,使得彼此都小心翼翼,但回避往往使人更加恐懼,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而應對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面對。

面對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你想跟他說的話都告訴他。

很多人在父母或者親友離開以後,覺得非常愧疚,因為他們永遠沒有機會再聽到你對他的愛和感謝,你對他的道歉。留下太多未盡的情,未了的願,未告白的愛,未言的悔恨。逝者永息,生者難眠。

幹嘛要等到在葬禮上、在墓碑前悔恨和傾訴呢,你可以在他臨終前就告訴他所有的話,讓他在溫暖的懷抱和支持中離開,而不是孤獨而淒涼地帶著很多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每一個生命即便在最後的時光,也應享受充分的尊嚴和愛。

本文來自:《不完美,才美II:情緒決定命運》

作 者: 海藍博士

你希望家人如何做?你希望自己的身體怎麼處理,做不做器官捐贈?骨灰安放在什麼地方?還有你對每個人的安排和期待是什麼?你的遺物、遺產怎麼安排? 舉不舉行葬禮,以什麼形式,希望誰來參加?

2、對他人

大多數人都特別害怕死亡,也害怕死亡的告別,面對即將離世的親人,不知如何說這件事,怕他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所以經常躲躲閃閃,回避和不敢面對。讓我們所愛的人在極度的恐懼和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對彼此都非常悲哀。

疾病已是事實,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在身體痛苦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孤獨地面對現實的痛苦和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是更大的痛苦和悲傷。

其實人最怕的就是孤獨,孤獨中,最怕的是沒有被理解、被接納,沒有心的連接,孤獨地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的害怕、擔心、回避、不敢面對,其實源於我們自己。只有我們自己能夠真實地面對病痛和死亡,我們才能真正地幫助我們所愛的人。

患重病和年邁的人,都會考慮死亡的問題。他們中有的不敢面對,有的怕親人傷感、難過,不敢提及、討論這個話題,就像一條被堵的河流。也因為如此,常常心存不安,使得彼此都小心翼翼,但回避往往使人更加恐懼,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而應對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面對。

面對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你想跟他說的話都告訴他。

很多人在父母或者親友離開以後,覺得非常愧疚,因為他們永遠沒有機會再聽到你對他的愛和感謝,你對他的道歉。留下太多未盡的情,未了的願,未告白的愛,未言的悔恨。逝者永息,生者難眠。

幹嘛要等到在葬禮上、在墓碑前悔恨和傾訴呢,你可以在他臨終前就告訴他所有的話,讓他在溫暖的懷抱和支持中離開,而不是孤獨而淒涼地帶著很多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每一個生命即便在最後的時光,也應享受充分的尊嚴和愛。

本文來自:《不完美,才美II:情緒決定命運》

作 者: 海藍博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