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患者神志不清,念念有詞,吃啥藥都沒用,卻被一副對聯醫好!

文/杏林君

摘要:在古代,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是許多讀書人信奉的座右銘。 許多讀書人不僅在文學上頗有造詣, 論治病救人也是一把好手, 大文學家施耐庵就是其中一個!

施耐庵曾經遇到過一個奇怪的病人, 叫顧斐。 顧斐患病已有三個月了, 神情恍惚, 不思茶飯, 嘴裡不停地念叨著“五月豔陽天.....”。 家人請了好幾位郎中替他看過病, 但都沒瞧出什麼端倪, 只能歸納為失心瘋。

施耐庵聽說後感到好奇, 前來一探究竟, 走到顧斐的床前仔細觀察, 一會兒便看出了門道, 身體沒有任何問題, 確定為心病。 所以當顧斐又念道:“五月豔陽天”時, 施耐庵便回了句:“三春芳草地”。 這時顧斐突然停聲, 愣了下又道:“丁香花, 百頭, 千頭, 萬頭”, 施耐庵便以“冰涼酒, 一滴, 兩滴, 三滴”相對……

幾分鐘後顧斐突然掀起被子, 跳下床, 神色激動, 痊癒了。 原來裡面還有著一個小故事, 顧斐愛上了一位姑娘, 但那姑娘卻給他出了個對聯, 只有對出來後才答應嫁給他。 本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兒, 沒想到顧斐卻一時沒對出來, 之後越想越著急, 以至於急出心病, 一心只想著那個上聯, 對其他事物充耳不聞, 就像丟了魂似的。 直到施耐庵診斷後, 才明白這是心病,

對於心病那就必須要解開患者的心結, 才能將其治好!

《黃帝內經》中也曾提到, 治病必先治神。 意思是替患者治療時, 要先對其心理進行安撫, 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尤其是對於心病, 那更是不用一針一藥, 效果絕佳!所以一些有能耐的醫生都明白“善醫者先醫其心,

而後醫其身, 其次則醫其未病”的道理。

由此也折射出中醫的治病救人的另一種良藥——善心和智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