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羅馬帝國的“第一滴血”

古羅馬, 作為在世界歷史上產生極其重要影響的古國, 是所有熟悉歷史的朋友都耳熟能詳的。 尤其是古羅馬軍隊和它所經歷的歷次戰爭更成為很多歷史和軍事愛好者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羅馬軍隊威震西方乃至整個世界數百年, 在世界古代軍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正是由於擁有一支如此強大的軍隊, 羅馬才能夠從最初義大利中部一個區區不起眼的城邦最終發展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 威震世界古代史的空前龐大的帝國。 極盛時期的古羅馬軍隊則以其強大的戰鬥力和取得的空前輝煌戰績,

成為古代西方軍隊的象徵。 直到今天, 極盛時期強大的羅馬軍隊和他所拱衛的古羅馬帝國依然是很多軍事愛好者心目中強大和勝利的象徵。 後期, 由於國力衰微, 古(西)羅馬最終被蠻族所滅亡。 古羅馬文明的典範和發祥地羅馬城也在西元410年8月24日被哥特人和匈奴人聯軍攻佔並摧毀, 這也是很多人所熟知的。 然而, 很少有人提及。 曾經被羅馬人視為“永恆之都”的羅馬城, 就在古羅馬的繁榮和武力上升時期, 卻曾經被蠻族所攻佔並大肆焚掠。 這次羅馬城的淪陷在整個古羅馬歷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一方面, 他成為古羅馬人尤其古羅馬軍隊心中永遠的巨大恥辱;另一方面, 這次羅馬淪陷給當時盲目自大、無比驕橫的羅馬人帶來巨大損失,
迫使其進行了很多改革。 尤其是對軍事制度進行了徹底的變革。 這些改革尤其是軍事改革極大的提升了羅馬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 為日後羅馬成功的侵略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 這是怎樣一場戰爭呢?這場戰爭是怎樣發生的, 是怎樣的經過和結局, 又是如何影響了後來的羅馬呢?

羅馬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約西元前10世紀時期, 在今義大利台伯河入海口處出現了最早的羅馬原始部落群。 其中有一支是由來自亞洲小亞細亞的特洛伊(靈雲注:就是木馬計的發生地)移民後裔, 被稱為“埃特魯斯坎人”。 他們和另一支人數較少的移民“拉丁人”構成了日後羅馬民族的主體。 經過各部落間長期的不斷爭戰和兼併, 到西元前4世紀時期, 形成了較大的統一的城市。 為防禦外來入侵, 民眾修築城牆和廣場等, 這就形成了最早的羅馬城。 其後又經過近200年, 通過對鄰近部落和城邦的不斷爭戰和兼併, 最終形成了早期統一的羅馬王國,

羅馬進入奴隸制王國時期。 羅馬王國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 到西元前510年, 羅馬出現了一位偉大人物, 他就是被後世尊為“羅馬共和國之父”的魯齊。 魯齊領導羅馬人民推翻了殘暴壓榨人民的羅馬國王塔文, 而且對羅馬政體作出了顛覆性改革:羅馬廢除君主專制, 不允許再產生國王和其他專制統治者。 國家最高管理者由具有公民權的民眾選舉產生人民大會(靈雲注:這裡的羅馬“公民”指的是有相當資產和社會地位的富農或商人而不包括普通貧民)選舉產生, 稱為“執政官”。 執政官從貴族中選舉產生, 平時是羅馬最高統治者和首席DF官, 戰時則是軍隊最高統帥。 為防止權利集中在一個人手中造成專制獨裁,
執政官為兩人。 兩名執政官權利相等, 一名隨時可以否決另一名的任何命令。 任何決議和法律都必須同時得到兩名執政官的贊同, 隨後由兩名執政官共同簽名後方可生效。 執政官任期為一年, 可以連選連任。 羅馬執政官的權利要受到來自羅馬最高權利機構元老院的監督和限制。 元老院為羅馬法定國家最高權利機構, 成員共300人。 與人民大會和執政官當選方式不同, 元老院成員不是民選的, 而是由貴族長老、氏族部落領袖和軍隊退役高級將領組成的, 普通羅馬人是絕對沒有資格成為元老院成員的。 羅馬元老院權利極大。 執政官和人民大會頒佈的任何法令和決議都必須得到元老院認可, 否則就不能實施。 元老院有權隨時解散人民大會,解除執政官的職務。而且負責管理國家財政、殖民地、軍隊等事物。而且,羅馬元老院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權利。那就是一旦羅馬遭到來自外敵的災難性入侵或國家出現極其危機的緊急狀況時,元老院可以任命一名被稱為“狄克推多”的獨裁官。“狄克推多”任命必須由元老院作出的,然後由執政官執行其任命程式。“狄克推多”的任期很短,一般不超過六個月。期滿後必須立即交出權利。而任期內的“狄克推多”則擁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權力。在魯齊領導下,羅馬由君主專制王國發展為一個貴族專制共和國,從此進入歷史上著名的“羅馬共和國”時代。貴族民Z共和制在羅馬存在了很長時期,成為羅馬早期重要政體,對羅馬的發展和擴張創造了有利的國內政治環境。而本文所要講述的羅馬城第一次淪陷就發生在羅馬共和國時期。

由於自身處於周邊其他民族和部落的包圍中,造成早期的羅馬民族是一個極端崇尚武力的民族。從羅馬出現起。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侵略和擴張本性就暴露無疑。羅馬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侵略、擴張史。經過從早期城邦制的古羅馬王國起到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歷代先人的不斷對外擴張。到西元前4世紀末時,羅馬已經成為一個勢力相當強大的國家。它征服了亞平寧半島中部和少部分南部地區。周圍的許多部落都受它的統治。羅馬人還控制了亞平寧半島部分周邊海島。此時的羅馬人感到很大的榮耀。但是,不久威脅就從北方而來。這就是北方蠻族高盧人對羅馬的入侵。

“高盧”是古代西歐地區名。因其原始居民自稱為“高盧人”而得名。當時的高盧地區的疆域非常遼闊。包括今西歐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瑞士、義大利北部和德國萊茵河流域。而按當時羅馬人的具體劃分,高盧又以阿爾卑斯山為界。阿爾卑斯山以南今義大利北部被稱為內高盧。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廣大區域被稱為外高盧。羅馬共和國征服義大利中部的同時,卻要面臨來自北方高盧人的入侵。靈雲認為有必要說明一點,那就是現在的法國人並不是原始高盧居民的後裔。而是在西羅馬帝國末期侵入高盧地區的日爾曼族法蘭克人的後裔。當時西歐高盧地區居民屬於凱爾特人。凱爾特人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對西元前2000年活動在歐洲的一些有著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特質的有親緣關係的凱爾特語系民族的統稱。主要分佈在當時的高盧、西班牙、不列顛與愛爾蘭。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羅馬人將凱爾特人與日爾曼人並稱為“蠻族”。意思是“野蠻而無知的種族”。當西元前4世紀末,羅馬人征服義大利中部時。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內高盧人卻不承認羅馬的統治。而且不斷南侵進攻羅馬。凱爾特高盧人身材相對矮小。但體格健壯,而且性格極端兇殘好鬥。凱爾特高盧武士不剪頭髮,不剃鬍鬚。還把頭髮和鬍鬚都染成火紅色。作戰時,凱爾特高盧武士披散頭髮,頭帶兩側裝有公牛角的頭盔,臉上塗抹公雞血,脖子上掛著金項圈,身批獸皮或麻布做的衣服,甚至乾脆赤膊上身。手裡揮舞著足有車輪大小的雙刃戰斧或寬刃重劍,吼叫著沖向對手。即使是受傷,只要還有一口氣都決不離開隊伍。高盧武士還有一種可怕的傳統。那就是戰後要將戰敗者的頭割下來,等風乾後掛在自己住所外面的柵欄上。這是炫耀主人戰功的標誌。柵欄上的頭顱越多,說明主人越勇猛善戰。主人死後,他所有的東西,包括武器、財寶和奴隸,都要焚毀殉葬。與其他蠻族如中國的匈奴人一樣,凱爾特高盧人不擅長農業和商業。而是將對外入侵和掠奪視為擴充財富的主要來源。南方文明發達、富裕的羅馬就成為山南凱爾特高盧人重要的掠奪物件。而有意思的是,侵略成性的羅馬人也將土地肥沃的高盧視為擴張對象。於是雙方之間戰爭不斷。西元前390年,在部落聯盟首領高林指揮下,山南高盧人對羅馬發動大規模進攻。在強悍的高盧武士面前,驕橫的羅馬軍隊受到沉重打擊。高盧人長驅直入,不久就包圍克魯新城。克魯新城離羅馬僅有200公里,是羅馬的門戶。守城的羅馬軍隊自知很難抵抗,向羅馬元老院緊急求援。

面對危局,羅馬元老院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元老們都認為憑現有軍事力量很難擊敗高盧人。於是決定選派3名在羅馬比較有名的將領作為特使去見高盧人的首領高林,勸他立即退兵。但是,當羅馬使節見到高林後,已經勝券在握的高林傲慢無禮,對使節揚言將100天移平羅馬城,隨後驅逐了使節。3個羅馬使節覺得受了極大的羞辱,於是違反當時的外交慣例,趕往克魯新城,協助守城。而且其中一人還用弓箭射殺了一個高盧人的酋長。高盧首領高林得知消息後很不滿。立即挑選幾個身材高大的高盧人做使節(羅馬人一向嘲笑高盧人矮小),到羅馬城向元老院提出抗議,要求把羅馬3個使節交給他懲治。羅馬元老院理所當然的拒絕了高林。3位使節被羅馬人當作英雄看待,還被元老院選為羅馬軍事保民官。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和特殊官職。當選者人身不受侵犯的,權力極大,甚至可以否決元老院的決議。高盧首領高林得知消息後震怒,認為這是羅馬對他的極大羞辱和蔑視。於是,在攻佔克魯新城後,親率7萬大軍向羅馬城發動進攻。 高盧人進軍非常迅速,在擊潰沿途羅馬抵抗勢力後,攻抵羅馬城最後一道天然屏障阿裡河。危機時刻,羅馬調集主力精銳迎擊。雙方在阿裡河畔爆發空前慘烈的決戰。

戰鬥打響後,凱爾特高盧武士披散頭髮,臉上塗抹公雞血,手裡揮舞著足有車輪大小的雙刃戰斧或長達1.5米的寬刃重劍,以雜亂的隊形吼叫著沖入羅馬軍陣。一時間羅馬軍隊血肉橫飛,陣形大亂。這種作戰方式是羅馬人此前從未經歷過的。更為恐怖的是,一些殺到性起的高盧武士居然爭啃食羅馬士兵被砍下的肢體。這種魔鬼般的行為讓羅馬士兵頃刻喪失了抵抗意志。被高盧人壓到河裡,很多人被湍急的河水所吞沒。以往驕橫無比的羅馬軍隊徹底崩潰。大部分羅馬士兵戰死或被俘,少部分和部分難民狼狽逃回城裡。慌亂中,逃兵們居然連城門都沒關閉。於是,高盧人趁勢跟在羅馬逃兵屁股後面沖進羅馬城。與羅馬城內的羅馬元老院內衛部隊展開激烈巷戰。眼看城破在即。當時的羅馬執政官曼裡緊急組織居民、一部分軍隊和年輕的元老撤到羅馬城內最高的卡庇托林山上,卡庇托林山地勢陡峭險峻,到處是懸崖絕壁,易守難攻。 曼裡準備堅守卡庇托林山等待援兵。但是,還有約100多位年長的元老,堅決不到山上避難。他們身穿華麗的禮服,來到羅馬的中心廣場端然而坐。準備和羅馬城共存亡。 西元前390年7月18日,高盧人攻佔羅馬城。羅馬歷史永遠銘記了這一天。高盧人入城後,在廣場上遇到自願留下的元老們。在勸降遭到嚴詞拒絕後,高盧人殘忍的殺害了全部元老並在廣場公開焚屍。隨後在羅馬城內大肆屠殺淫掠並到處縱火。整個羅馬城在熊熊烈焰中顫抖!短短的幾天裡,羅馬城化為一片廢墟。在摧毀羅馬城後,高盧首領高林率軍包圍羅馬人在城中最後的據點卡庇托林山並發動數次猛攻。但都被佔據地形優勢的羅馬守軍擊退。於是高林改變策略,實行長期圍困,斷絕羅馬守軍糧道和水源,企圖用饑餓缺水來逼羅馬人投降。

此時,卡庇托林山頂的指揮所裡的羅馬執政官曼裡心急如焚。羅馬城陷落後,從南方調來的援兵開始增援首都。但由於高盧人的圍困,城外援兵不知道城內具體戰況,不敢貿然增援。因此據守卡庇托林山的羅馬守軍迫切需要與城外援軍恢復聯繫。一名叫波恩的年輕士兵勇敢的接受任務。在夜色的掩護下,他在懸崖峭壁中冒著生命危險拽著蔓藤往下爬。但不幸的是,他碰到了高盧巡邏隊,在奮力搏鬥後被高盧人的利劍奪走了生命。而更不行的是,高盧人從波恩下山的路線中發現了上山的通道。於是,高盧首領高林親自挑選幾十個最敏捷、最勇敢的高盧武士組成敢死隊。準備趁黑夜順著波恩下山的路線爬上懸崖,一舉攻下卡庇托林山。一時間卡庇托林山上的羅馬人危在旦夕!

當天午夜,伸手不見五指。在一片靜寂之中,高盧敢死隊抓著青藤攀上山頂。高盧武士用厚布包裹著雙腳,因此行動悄無聲息。加之當晚羅馬守軍的值夜隊長沒想到高盧人會用這種方法偷襲,所以沒有防備。因此不僅士兵,甚至連山上的狗都沒有發現高盧人的動靜。眼看高盧敢死隊就要登上山頂,羅馬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突然,萬籟靜寂的夜空中響起淒厲的嘎—嘎—嘎的鵝叫聲。這些白鵝本來是羅馬人專門飼養奉獻給山上女神廟供品。因此有很高的地位。在高盧人的圍困中,山上雖然食物稀少,但大家還是用節省下來的口糧喂它們。當然不可能喂得很飽。這些饑腸轆轆的白鵝變的很不安靜而且特別容易受驚。加之鵝這種家禽在夜間天生就非常機警。而且有發現敵害後大聲鳴叫示警的天性。所以它們最早聽到高盧人上山的動靜並就驚叫起來。在靜寂的深夜,這響亮的叫聲傳遍整個山岡,拯救了山崗和羅馬人!執政官曼裡在睡夢中驚醒,第一個操劍沖向懸崖,先用盾牌將第一個上山的高盧武士推向懸崖,又揮劍刺中第二個高盧人的胸膛。倒下去的高盧人墜落時又砸倒幾個人。這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聽到鵝叫聲的羅馬士兵紛紛趕來,用石塊、長矛、標槍把高盧人打下懸崖。最後,高盧人的偷襲陰謀被挫敗。卡庇托林山得救了,山上的羅馬人得救了! 黎明時分,山上的守衛者和元老們被召集在一起。第一個沖向高盧偷襲者的執政官曼裡得到一天的口糧和水的獎勵。這在當時缺糧少水的情況下是已經是最高獎勵了。而當晚的值夜隊長則被判處死刑。被絞死後從懸崖上扔了下去,他的家人則全部被判罰為奴隸而且永遠不得獲得自由。

高盧人對卡庇托林山的圍困持續長達7個月。但堅強的羅馬軍民頂住了缺水缺糧的折磨,堅守山岡誓死不降。此時羅馬各地的援軍陸續到達城外,而高盧人內部則由於部落之間的分歧日趨加大而無心再戰。加之後期高盧軍中疫病流行,最終高盧人自己也堅持不下去了,要求和羅馬人談判。經過談判,高盧人得到1000磅黃金的贖金,羅馬還割讓了北部一快領土給高盧人。於是,西元前389年2月,得到便宜的高盧人撤離了羅馬城。至此,羅馬人和高盧人的戰爭告一段落。

戰後,羅馬元老院授予執政官曼裡“偉大的卡庇托林山岡的勇者曼裡”和“羅馬終生榮譽公民”的光榮稱號,以褒獎他在卡庇托林山保衛戰中的英勇表現,同時曼裡的職務獲得連任。而對挫敗偷襲起到關鍵作用的山頂的白鵝則受到特別優待。它們被羅馬元老院法定為羅馬的“聖鵝”。和它們的後代一起不再被用來宰殺祭神,而是獲得自由並有專人餵養得以善終。而它們的後代也享受殊榮。每年的一定時間,羅馬人給白鵝的後代們頸上戴上裝飾華麗的項圈,身上披掛上彩帶,抬著它們在城內遊行。街上的人們見到白鵝,都向它們歡呼表示敬意。這個習俗持續了數百年,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才告終結。

西元前390年7月18日羅馬城的淪陷在羅馬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在羅馬正處於上升階段時遭受的空前慘重的失敗。此後,羅馬把這一天定為法定的羅馬的國恥日。每年的這一天羅馬各地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由於羅馬城是整個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在羅馬民族心目中具有無法替代的意義。而且戰後被迫割地、賠款的屈辱是羅馬歷史上尤其是羅馬中、前期空前絕後的!因此羅馬人將這次故都淪陷視為本民族刻骨銘心的奇恥大辱並發誓要讓高盧人血債血償!而此次羅馬城的淪陷也徹底暴露了羅馬軍隊的嚴重不足,促使羅馬人下決心徹底改革自己的軍事制度。此前,羅馬軍隊的各項制度非常鬆懈。當時的羅馬並沒有國家供養的軍隊,屬於典型的亦兵亦民。所有服役的士兵都要自備衣甲、糧餉和兵器,國家根本沒有軍餉這個說法。這直接導致當時的羅馬軍隊的士兵穿著和武器裝備亂七八糟,沒有統一的規範。有錢的士兵和窮苦士兵在裝備和給養上有天壤之別。有錢人可以武裝到牙齒,一些窮苦士兵甚至拿著削尖了的木棍穿著布衣參戰。而且,羅馬軍隊當時是根據士兵財產的多少來佈陣的:有錢的,裝備好的排在第一排。貧窮的、裝備差的則排在後面。而富人往往是最貪生怕死的。加之當時羅馬軍隊沒有相關嚴格的軍紀,導致一旦面對強大的對手,站在前排裝備最好的富裕士兵就會臨陣脫逃。而後面窮苦士兵則由於裝備較差的無法抵抗優勢敵人。戰後,羅馬進行了全面徹底的軍事改革。

首先,羅馬軍隊改為徵兵制。軍隊的糧草、軍餉、武器裝備和被服等一律改由國家政F統一供給。於是羅馬軍隊演變成為國家雇傭軍,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其次,軍陣佈置改為根據年齡和受訓練程度以及實戰經驗而定:第一排是年輕的標槍兵和拋石兵(靈雲注:關於羅馬標槍兵和拋石兵詳見靈雲ら蒼月《靈雲趣談系列:遠古的精確打擊(上)》),第二排是比較有經驗的主力兵,第三排則是最有經驗的久經沙場的老兵。開戰後,先由第一排標槍兵和拋石兵用標槍和石彈進行遠端打擊。如果敵人衝破遠端火力阻擊,第二排主力兵就投入戰鬥,用盾牌陣和長矛、雙刃短劍進行白刃戰。如果還是不能取勝,第三排久經沙場的老兵就投入決戰。這些裝備有重甲和鋒利刀矛、經驗豐富的老兵將最終擊敗敵人。在改變軍事部署的同時,羅馬還制定了極其嚴格甚至是殘酷的軍法:軍隊無論駐紮在哪裡,哪怕只駐紮一宿,都必須挖壕築牆,防備敵軍突襲。軍隊作戰必須嚴格的按軍樂隊的鼓聲和號角聲行動。每個軍團都有屬於自己的“鷹符”,這就跟軍旗一樣,必須作到旗進人進,旗退人退。不執行命令的一律處死。逃兵一律處死。如果全隊發生臨陣脫逃,就將全隊排列,從第一個人算起,依次將第10個人用石塊砸死。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羅馬軍團“什一法”。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凡是立功者一律有賞。有親友是奴隸的還可以恢復自由。相反的則一律處死。統帥獲得重大勝利後,返回羅馬時要舉行凱旋儀式並為其修築紀念碑或凱旋門。

經過這些改革,羅馬軍隊的戰鬥力迅速提升,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最強悍的武裝力量。隨後,羅馬人履行了自己當初立下的要高盧人“血債血償”的誓言,大舉進攻高盧。在強大的羅馬軍隊攻擊下,昔日的勝利者凱爾特高盧徹底失敗。西元前2世紀,羅馬人攻入並征服內高盧,在血腥屠殺復仇後建立了納爾博南西斯行省。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極具象徵意義的報復行動,當年率軍攻陷羅馬並屠城的高盧首領高林所在的部落所有人被羅馬人全部屠殺。而這僅僅是羅馬對高盧的征服行動的開始。西元前58~前51年,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靈雲注:即愷撒大帝)在消滅300個部落、佔領800多座城鎮、屠殺和俘虜了200多萬人後最終征服外高盧,將昔日對手徹底滅亡。從此,高盧全境併入羅馬帝國版圖。曾經威震歐洲的凱爾特高盧人成了羅馬人的階下囚。最終,羅馬人用火與血為自己與凱爾特高盧人這場世紀戰爭畫上了一個血紅的句號……

元老院有權隨時解散人民大會,解除執政官的職務。而且負責管理國家財政、殖民地、軍隊等事物。而且,羅馬元老院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權利。那就是一旦羅馬遭到來自外敵的災難性入侵或國家出現極其危機的緊急狀況時,元老院可以任命一名被稱為“狄克推多”的獨裁官。“狄克推多”任命必須由元老院作出的,然後由執政官執行其任命程式。“狄克推多”的任期很短,一般不超過六個月。期滿後必須立即交出權利。而任期內的“狄克推多”則擁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權力。在魯齊領導下,羅馬由君主專制王國發展為一個貴族專制共和國,從此進入歷史上著名的“羅馬共和國”時代。貴族民Z共和制在羅馬存在了很長時期,成為羅馬早期重要政體,對羅馬的發展和擴張創造了有利的國內政治環境。而本文所要講述的羅馬城第一次淪陷就發生在羅馬共和國時期。

由於自身處於周邊其他民族和部落的包圍中,造成早期的羅馬民族是一個極端崇尚武力的民族。從羅馬出現起。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侵略和擴張本性就暴露無疑。羅馬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侵略、擴張史。經過從早期城邦制的古羅馬王國起到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歷代先人的不斷對外擴張。到西元前4世紀末時,羅馬已經成為一個勢力相當強大的國家。它征服了亞平寧半島中部和少部分南部地區。周圍的許多部落都受它的統治。羅馬人還控制了亞平寧半島部分周邊海島。此時的羅馬人感到很大的榮耀。但是,不久威脅就從北方而來。這就是北方蠻族高盧人對羅馬的入侵。

“高盧”是古代西歐地區名。因其原始居民自稱為“高盧人”而得名。當時的高盧地區的疆域非常遼闊。包括今西歐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瑞士、義大利北部和德國萊茵河流域。而按當時羅馬人的具體劃分,高盧又以阿爾卑斯山為界。阿爾卑斯山以南今義大利北部被稱為內高盧。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廣大區域被稱為外高盧。羅馬共和國征服義大利中部的同時,卻要面臨來自北方高盧人的入侵。靈雲認為有必要說明一點,那就是現在的法國人並不是原始高盧居民的後裔。而是在西羅馬帝國末期侵入高盧地區的日爾曼族法蘭克人的後裔。當時西歐高盧地區居民屬於凱爾特人。凱爾特人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對西元前2000年活動在歐洲的一些有著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特質的有親緣關係的凱爾特語系民族的統稱。主要分佈在當時的高盧、西班牙、不列顛與愛爾蘭。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羅馬人將凱爾特人與日爾曼人並稱為“蠻族”。意思是“野蠻而無知的種族”。當西元前4世紀末,羅馬人征服義大利中部時。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內高盧人卻不承認羅馬的統治。而且不斷南侵進攻羅馬。凱爾特高盧人身材相對矮小。但體格健壯,而且性格極端兇殘好鬥。凱爾特高盧武士不剪頭髮,不剃鬍鬚。還把頭髮和鬍鬚都染成火紅色。作戰時,凱爾特高盧武士披散頭髮,頭帶兩側裝有公牛角的頭盔,臉上塗抹公雞血,脖子上掛著金項圈,身批獸皮或麻布做的衣服,甚至乾脆赤膊上身。手裡揮舞著足有車輪大小的雙刃戰斧或寬刃重劍,吼叫著沖向對手。即使是受傷,只要還有一口氣都決不離開隊伍。高盧武士還有一種可怕的傳統。那就是戰後要將戰敗者的頭割下來,等風乾後掛在自己住所外面的柵欄上。這是炫耀主人戰功的標誌。柵欄上的頭顱越多,說明主人越勇猛善戰。主人死後,他所有的東西,包括武器、財寶和奴隸,都要焚毀殉葬。與其他蠻族如中國的匈奴人一樣,凱爾特高盧人不擅長農業和商業。而是將對外入侵和掠奪視為擴充財富的主要來源。南方文明發達、富裕的羅馬就成為山南凱爾特高盧人重要的掠奪物件。而有意思的是,侵略成性的羅馬人也將土地肥沃的高盧視為擴張對象。於是雙方之間戰爭不斷。西元前390年,在部落聯盟首領高林指揮下,山南高盧人對羅馬發動大規模進攻。在強悍的高盧武士面前,驕橫的羅馬軍隊受到沉重打擊。高盧人長驅直入,不久就包圍克魯新城。克魯新城離羅馬僅有200公里,是羅馬的門戶。守城的羅馬軍隊自知很難抵抗,向羅馬元老院緊急求援。

面對危局,羅馬元老院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元老們都認為憑現有軍事力量很難擊敗高盧人。於是決定選派3名在羅馬比較有名的將領作為特使去見高盧人的首領高林,勸他立即退兵。但是,當羅馬使節見到高林後,已經勝券在握的高林傲慢無禮,對使節揚言將100天移平羅馬城,隨後驅逐了使節。3個羅馬使節覺得受了極大的羞辱,於是違反當時的外交慣例,趕往克魯新城,協助守城。而且其中一人還用弓箭射殺了一個高盧人的酋長。高盧首領高林得知消息後很不滿。立即挑選幾個身材高大的高盧人做使節(羅馬人一向嘲笑高盧人矮小),到羅馬城向元老院提出抗議,要求把羅馬3個使節交給他懲治。羅馬元老院理所當然的拒絕了高林。3位使節被羅馬人當作英雄看待,還被元老院選為羅馬軍事保民官。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和特殊官職。當選者人身不受侵犯的,權力極大,甚至可以否決元老院的決議。高盧首領高林得知消息後震怒,認為這是羅馬對他的極大羞辱和蔑視。於是,在攻佔克魯新城後,親率7萬大軍向羅馬城發動進攻。 高盧人進軍非常迅速,在擊潰沿途羅馬抵抗勢力後,攻抵羅馬城最後一道天然屏障阿裡河。危機時刻,羅馬調集主力精銳迎擊。雙方在阿裡河畔爆發空前慘烈的決戰。

戰鬥打響後,凱爾特高盧武士披散頭髮,臉上塗抹公雞血,手裡揮舞著足有車輪大小的雙刃戰斧或長達1.5米的寬刃重劍,以雜亂的隊形吼叫著沖入羅馬軍陣。一時間羅馬軍隊血肉橫飛,陣形大亂。這種作戰方式是羅馬人此前從未經歷過的。更為恐怖的是,一些殺到性起的高盧武士居然爭啃食羅馬士兵被砍下的肢體。這種魔鬼般的行為讓羅馬士兵頃刻喪失了抵抗意志。被高盧人壓到河裡,很多人被湍急的河水所吞沒。以往驕橫無比的羅馬軍隊徹底崩潰。大部分羅馬士兵戰死或被俘,少部分和部分難民狼狽逃回城裡。慌亂中,逃兵們居然連城門都沒關閉。於是,高盧人趁勢跟在羅馬逃兵屁股後面沖進羅馬城。與羅馬城內的羅馬元老院內衛部隊展開激烈巷戰。眼看城破在即。當時的羅馬執政官曼裡緊急組織居民、一部分軍隊和年輕的元老撤到羅馬城內最高的卡庇托林山上,卡庇托林山地勢陡峭險峻,到處是懸崖絕壁,易守難攻。 曼裡準備堅守卡庇托林山等待援兵。但是,還有約100多位年長的元老,堅決不到山上避難。他們身穿華麗的禮服,來到羅馬的中心廣場端然而坐。準備和羅馬城共存亡。 西元前390年7月18日,高盧人攻佔羅馬城。羅馬歷史永遠銘記了這一天。高盧人入城後,在廣場上遇到自願留下的元老們。在勸降遭到嚴詞拒絕後,高盧人殘忍的殺害了全部元老並在廣場公開焚屍。隨後在羅馬城內大肆屠殺淫掠並到處縱火。整個羅馬城在熊熊烈焰中顫抖!短短的幾天裡,羅馬城化為一片廢墟。在摧毀羅馬城後,高盧首領高林率軍包圍羅馬人在城中最後的據點卡庇托林山並發動數次猛攻。但都被佔據地形優勢的羅馬守軍擊退。於是高林改變策略,實行長期圍困,斷絕羅馬守軍糧道和水源,企圖用饑餓缺水來逼羅馬人投降。

此時,卡庇托林山頂的指揮所裡的羅馬執政官曼裡心急如焚。羅馬城陷落後,從南方調來的援兵開始增援首都。但由於高盧人的圍困,城外援兵不知道城內具體戰況,不敢貿然增援。因此據守卡庇托林山的羅馬守軍迫切需要與城外援軍恢復聯繫。一名叫波恩的年輕士兵勇敢的接受任務。在夜色的掩護下,他在懸崖峭壁中冒著生命危險拽著蔓藤往下爬。但不幸的是,他碰到了高盧巡邏隊,在奮力搏鬥後被高盧人的利劍奪走了生命。而更不行的是,高盧人從波恩下山的路線中發現了上山的通道。於是,高盧首領高林親自挑選幾十個最敏捷、最勇敢的高盧武士組成敢死隊。準備趁黑夜順著波恩下山的路線爬上懸崖,一舉攻下卡庇托林山。一時間卡庇托林山上的羅馬人危在旦夕!

當天午夜,伸手不見五指。在一片靜寂之中,高盧敢死隊抓著青藤攀上山頂。高盧武士用厚布包裹著雙腳,因此行動悄無聲息。加之當晚羅馬守軍的值夜隊長沒想到高盧人會用這種方法偷襲,所以沒有防備。因此不僅士兵,甚至連山上的狗都沒有發現高盧人的動靜。眼看高盧敢死隊就要登上山頂,羅馬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突然,萬籟靜寂的夜空中響起淒厲的嘎—嘎—嘎的鵝叫聲。這些白鵝本來是羅馬人專門飼養奉獻給山上女神廟供品。因此有很高的地位。在高盧人的圍困中,山上雖然食物稀少,但大家還是用節省下來的口糧喂它們。當然不可能喂得很飽。這些饑腸轆轆的白鵝變的很不安靜而且特別容易受驚。加之鵝這種家禽在夜間天生就非常機警。而且有發現敵害後大聲鳴叫示警的天性。所以它們最早聽到高盧人上山的動靜並就驚叫起來。在靜寂的深夜,這響亮的叫聲傳遍整個山岡,拯救了山崗和羅馬人!執政官曼裡在睡夢中驚醒,第一個操劍沖向懸崖,先用盾牌將第一個上山的高盧武士推向懸崖,又揮劍刺中第二個高盧人的胸膛。倒下去的高盧人墜落時又砸倒幾個人。這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聽到鵝叫聲的羅馬士兵紛紛趕來,用石塊、長矛、標槍把高盧人打下懸崖。最後,高盧人的偷襲陰謀被挫敗。卡庇托林山得救了,山上的羅馬人得救了! 黎明時分,山上的守衛者和元老們被召集在一起。第一個沖向高盧偷襲者的執政官曼裡得到一天的口糧和水的獎勵。這在當時缺糧少水的情況下是已經是最高獎勵了。而當晚的值夜隊長則被判處死刑。被絞死後從懸崖上扔了下去,他的家人則全部被判罰為奴隸而且永遠不得獲得自由。

高盧人對卡庇托林山的圍困持續長達7個月。但堅強的羅馬軍民頂住了缺水缺糧的折磨,堅守山岡誓死不降。此時羅馬各地的援軍陸續到達城外,而高盧人內部則由於部落之間的分歧日趨加大而無心再戰。加之後期高盧軍中疫病流行,最終高盧人自己也堅持不下去了,要求和羅馬人談判。經過談判,高盧人得到1000磅黃金的贖金,羅馬還割讓了北部一快領土給高盧人。於是,西元前389年2月,得到便宜的高盧人撤離了羅馬城。至此,羅馬人和高盧人的戰爭告一段落。

戰後,羅馬元老院授予執政官曼裡“偉大的卡庇托林山岡的勇者曼裡”和“羅馬終生榮譽公民”的光榮稱號,以褒獎他在卡庇托林山保衛戰中的英勇表現,同時曼裡的職務獲得連任。而對挫敗偷襲起到關鍵作用的山頂的白鵝則受到特別優待。它們被羅馬元老院法定為羅馬的“聖鵝”。和它們的後代一起不再被用來宰殺祭神,而是獲得自由並有專人餵養得以善終。而它們的後代也享受殊榮。每年的一定時間,羅馬人給白鵝的後代們頸上戴上裝飾華麗的項圈,身上披掛上彩帶,抬著它們在城內遊行。街上的人們見到白鵝,都向它們歡呼表示敬意。這個習俗持續了數百年,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才告終結。

西元前390年7月18日羅馬城的淪陷在羅馬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在羅馬正處於上升階段時遭受的空前慘重的失敗。此後,羅馬把這一天定為法定的羅馬的國恥日。每年的這一天羅馬各地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由於羅馬城是整個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在羅馬民族心目中具有無法替代的意義。而且戰後被迫割地、賠款的屈辱是羅馬歷史上尤其是羅馬中、前期空前絕後的!因此羅馬人將這次故都淪陷視為本民族刻骨銘心的奇恥大辱並發誓要讓高盧人血債血償!而此次羅馬城的淪陷也徹底暴露了羅馬軍隊的嚴重不足,促使羅馬人下決心徹底改革自己的軍事制度。此前,羅馬軍隊的各項制度非常鬆懈。當時的羅馬並沒有國家供養的軍隊,屬於典型的亦兵亦民。所有服役的士兵都要自備衣甲、糧餉和兵器,國家根本沒有軍餉這個說法。這直接導致當時的羅馬軍隊的士兵穿著和武器裝備亂七八糟,沒有統一的規範。有錢的士兵和窮苦士兵在裝備和給養上有天壤之別。有錢人可以武裝到牙齒,一些窮苦士兵甚至拿著削尖了的木棍穿著布衣參戰。而且,羅馬軍隊當時是根據士兵財產的多少來佈陣的:有錢的,裝備好的排在第一排。貧窮的、裝備差的則排在後面。而富人往往是最貪生怕死的。加之當時羅馬軍隊沒有相關嚴格的軍紀,導致一旦面對強大的對手,站在前排裝備最好的富裕士兵就會臨陣脫逃。而後面窮苦士兵則由於裝備較差的無法抵抗優勢敵人。戰後,羅馬進行了全面徹底的軍事改革。

首先,羅馬軍隊改為徵兵制。軍隊的糧草、軍餉、武器裝備和被服等一律改由國家政F統一供給。於是羅馬軍隊演變成為國家雇傭軍,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其次,軍陣佈置改為根據年齡和受訓練程度以及實戰經驗而定:第一排是年輕的標槍兵和拋石兵(靈雲注:關於羅馬標槍兵和拋石兵詳見靈雲ら蒼月《靈雲趣談系列:遠古的精確打擊(上)》),第二排是比較有經驗的主力兵,第三排則是最有經驗的久經沙場的老兵。開戰後,先由第一排標槍兵和拋石兵用標槍和石彈進行遠端打擊。如果敵人衝破遠端火力阻擊,第二排主力兵就投入戰鬥,用盾牌陣和長矛、雙刃短劍進行白刃戰。如果還是不能取勝,第三排久經沙場的老兵就投入決戰。這些裝備有重甲和鋒利刀矛、經驗豐富的老兵將最終擊敗敵人。在改變軍事部署的同時,羅馬還制定了極其嚴格甚至是殘酷的軍法:軍隊無論駐紮在哪裡,哪怕只駐紮一宿,都必須挖壕築牆,防備敵軍突襲。軍隊作戰必須嚴格的按軍樂隊的鼓聲和號角聲行動。每個軍團都有屬於自己的“鷹符”,這就跟軍旗一樣,必須作到旗進人進,旗退人退。不執行命令的一律處死。逃兵一律處死。如果全隊發生臨陣脫逃,就將全隊排列,從第一個人算起,依次將第10個人用石塊砸死。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羅馬軍團“什一法”。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凡是立功者一律有賞。有親友是奴隸的還可以恢復自由。相反的則一律處死。統帥獲得重大勝利後,返回羅馬時要舉行凱旋儀式並為其修築紀念碑或凱旋門。

經過這些改革,羅馬軍隊的戰鬥力迅速提升,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最強悍的武裝力量。隨後,羅馬人履行了自己當初立下的要高盧人“血債血償”的誓言,大舉進攻高盧。在強大的羅馬軍隊攻擊下,昔日的勝利者凱爾特高盧徹底失敗。西元前2世紀,羅馬人攻入並征服內高盧,在血腥屠殺復仇後建立了納爾博南西斯行省。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極具象徵意義的報復行動,當年率軍攻陷羅馬並屠城的高盧首領高林所在的部落所有人被羅馬人全部屠殺。而這僅僅是羅馬對高盧的征服行動的開始。西元前58~前51年,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靈雲注:即愷撒大帝)在消滅300個部落、佔領800多座城鎮、屠殺和俘虜了200多萬人後最終征服外高盧,將昔日對手徹底滅亡。從此,高盧全境併入羅馬帝國版圖。曾經威震歐洲的凱爾特高盧人成了羅馬人的階下囚。最終,羅馬人用火與血為自己與凱爾特高盧人這場世紀戰爭畫上了一個血紅的句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