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悅讀書評 你是不是經常看戲的時候被饞到?

世界頂級餐廳都明白一個道理:“你賣的不只是食物, 而是背後的故事。 ”專欄作家指間沙想換種方式, 通過或文藝或八卦的故事來另類地感知一下食物, 於是有了這本《看著看著就餓了》。

《看著看著就餓了》

指間沙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7年7月

一些有關食物的八卦

時尚雜誌一紙風行的年代, 很多人沖著指間沙的專欄去買一本上海出的週刊。 一個通版, 專聊港臺明星八卦, 看得很是過癮。

其實, 這位“上海灘最大牌的娛評人”、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的才女, 一直嚮往“食色合一”的生活, 不僅熱衷收集影視娛樂八卦, 對美食之道也相當精通。 她寫過《舌尖上的上海》, 那是一本在深夜閱讀時讓人猛咽口水備受折磨的吃貨寶典。 而這本《看著看著就餓了》, 極大滿足了她同時寫娛樂八卦與寫食物的私心。

“饞影錄”記錄的多是影視劇裡的美食。 親熱之前吃什麼?甜食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羅嘉良拍港劇《創世紀》, 約會時故意把霜淇淋擦到陳慧珊臉上, 然後突然地吻下去。 《來自星星的你》讓“炸雞和啤酒”成了流行語, 情人節時只要在微信裡輸入“炸雞和啤酒”, 螢幕就真的飄下了漫天雪花。

“大牌胃口”探討的是明星與食物的恩怨情仇。 知道一個人喜歡吃什麼, 也等於透露給他者:我是誰。 所以, 就不難理解為何湯唯的經紀團隊要將“回鍋肉”改成“香菇菜心”。 一生都很窈窕高雅的奧黛麗·赫本, 最愛吃番茄醬義大利面與黑巧克力, 你是不是因此對她有了新的認識?

“私人口味”則記述了一些上海的家常味道, 面拖蟹、小籠包、蛋餃、紅燒獅子頭……仍舊與文藝娛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吃飯是最好的

為何對“吃”如此鍾情?因為一言難盡的感情總會藏在食物裡。 日本電影《燒肉世家》中, 山田優端著盆一樣大的碗吃拌飯, 爺爺說:“吃飯是最好的。 人初次認識一個人, 想和那個人成為朋友、想成為他的戀人, 這麼想的話, 首先就是一起吃飯。 ”

而食物配上故事, 總會顯出一種特別的力量, 讓觀者也跟著沉迷進去。 《欲望都市》的凱莉和米蘭達手捧招牌紅絲絨紙杯蛋糕, 男人就像蛋糕上的糖霜一樣變幻。 《密會》裡金喜愛與劉亞仁面對面不發一言地大口吃著飯, 暗潮洶湧、心潮澎湃簡直都化在了面前的紫菜與醬湯裡。 鞏俐在《秋菊打官司》裡做麵條:炒白菜、拌油潑辣子、澆醋, 捧著大碗哧溜哧溜吃麵條。 吃的時候, 背影都充滿了戲。

指間沙說:“我很喜歡看人吃東西, 食欲排山倒海, 情意綿綿不絕。 欣賞一個人被美食擊倒, 感覺比自己吃到還饞。 花癡地想想, 吸引我寫這些文字的動力, 大概就是看到女神們忘我的吃相吧。 ”

又美又饞的事業

指間沙年少時曾經將圖書館一本本書裡的美食段落謄抄下來, 感受過各類作家筆下食物深深淺淺的文學性。 今年她給《小說界》寫過一篇非虛構的《薄情的世界裡溫情地吃》, 翻查了十來本少時的抄書饞記。

“這些年來, 食與色都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那些腰比我們大腿還細的明星, 無論男女, 也都樂意賣一個吃貨的人設。 因為吃成了有情趣的表現。 ”

《看著看著就餓了》的內容以娛樂為主, 並不嚴肅。 作者本人較喜歡的篇目是《女明星愛吃肉》《親熱之前吃什麼》《愛吃的人總有點懶》《下等口味大滿足》等等。

說到書中的食物插圖, 一開始, 她被告知可以用自己畫的, 於是歡蹦亂跳地買了MUJI本子和彩筆, 每天刻苦笨拙地畫炸豬排、生煎饅頭、醃篤鮮、叉燒飯、醬油蟹……

不過後來, 這項又美又饞的事業還是被交給了專業人士。

好書速讀

《幸福列車》:

開往希望和光亮

《幸福列車》

刷刷 著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7年6月

據悉,《幸福列車》自今年6月出版以來,深受小讀者喜愛,並入選中國好書2017年8月榜單。

《幸福列車》是刷刷繼《向日葵中隊》之後的又一部描寫當代城鄉校園生活,以兒童成長為主題的作品。這是一本新時代背景下,“零零後”鄉村孩子尋找童年幸福的兒童小說。生活在鄉村的留守女童杜鵑盼望和在城市裡打工的父母團聚,後來跟隨父母來到城市,在這裡經歷了初來乍到時的艱難和孤獨,體驗了團結和奮鬥,收穫了友誼和真情。隨著村裡大學畢業生回歸創業,家鄉有了嶄新而蓬勃的氣象,她與家人又一起回到鄉村。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城市和鄉村被一條鐵路連接起來。孩子們心目中的“幸福列車”通車那天,連綿起伏的花海中,杜鵑和同學們聚集在村口,看著淡藍色的列車承載著祝福和希望從城市,從金色的花海中緩緩駛來,這一刻,杜鵑領悟到:她擁有了城市和鄉村兩個同樣美麗的故鄉,而一直期盼的幸福,原來就蘊含在散發著泥土芬芳、生養自己的故土之中。

據瞭解,刷刷為了寫作這部作品,在三年的時間裡,深入鄉村進行過大量的走訪。作品通過精彩的故事表現了當下少年兒童求真向善的精神風貌。作家通過寫作這個故事,讓文字承擔起了社會職責。

清詩是古典詩歌的餘暉,預告了新時代的來臨

作者:李元洛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80歲高齡的著名詩歌評論家李元洛,在出版了《萬遍千回夢裡驚:唐詩之旅》《曾是孤鴻照影來:宋詞之旅》《風袖翩翩吹瘦馬:元曲之旅》3部作品後,以一部《瀟瀟風雨滿天地:清詩之旅》,為這一場縱橫千年的詩詞之旅畫上了句號。

李元洛說,從先秦到秦漢到魏晉南北朝的詩,加起來1萬首左右,《全唐詩》收錄了4萬8千多首詩,宋詩約有27萬首,金元兩代約有12萬首,明代尚未整理,據估計約50萬首。而清詩的數量最驚人,估計在800萬~1000萬首,遠超歷代詩歌作品總和,詩人在10萬人以上。李元洛用了兩個詞形容——浩如煙海、默默無聞。

李元洛認為,清詩的整體成就雖不及唐詩宋詞,卻遠勝元明之詩,是僅遜于唐詩宋詞的又一座高峰。夏完淳、陳子龍、錢謙益、柳如是、顧炎武、納蘭性德、鄭板橋、袁枚、秋瑾、譚嗣同、梁啟超……從明末清初滄海橫流中的堅守,到避席畏聞的文字獄,從風塵俠女到巾幗英豪,從少年英雄到國士巨人,清詩未曾缺席歷史。

在李元洛看來,清詩最大的特徵莫過於充分體現了清代的藝術思潮,體現了古代史的尾聲和近代史的波瀾壯闊。在黑暗與光明的交界,封建帝制結束,新的時代來臨,清詩記錄下了這個時代。

李元洛說,清詩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詩中融入了新的思想觀念,比如個性解放、民主自由,“這一代詩人中,思想的新鮮開放,是歷代詩人不可比擬的”。清代中葉的袁枚就是一個代表,他把奴僕視為朋友,破除了階級界限,頗有平等觀念。

我們現在常說“後現代”,那袁枚似乎更像是“前現代”,其對女性解放也有超前的觀念。李元洛介紹,據道光年間完顏惲珠所編的《國朝閨秀正始集》及清末施淑儀所輯的《清代閨閣詩人征略》等典籍統計,清代女詩人總數在4000人左右,“足可以成立一個女詩人協會”,相比之下,唐代的女詩人不過一二十個。

被袁枚收入隨園門牆的女弟子就有五六十人之多。他還以召集人與主持人的身份,在西湖至少辦過兩次閨閣詩詞集會,在《隨園詩話》中,對女弟子的詩詞多有記載和表彰。袁枚在《二閨秀詩》中寫道:“掃眉才子少,吾得二賢難。鷲嶺孫雲鳳,虞山席佩蘭。天花雙管舞,瑤瑟九霄彈。定是嫦娥伴,風吹落廣寒。”

如果說袁枚時代的女詩人還是“非主流”,那麼到了19世紀末,“鑒湖女俠”秋瑾的橫空出世,讓從來都是“男人史”的中國詩歌史有了女性的強硬位置——秋瑾不僅是傑出的詩人,還是傑出的革命家。

1900年,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合約》,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全國人均一兩。消息傳來,秋瑾的心情就是在《杞人憂》中寫到的:“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漆室空懷憂國恨,難將巾幗易兜鍪。”

此後,秋瑾遠上北京,東渡扶桑,投身革命。後來,戰友徐錫麟舉事失敗,清廷發兵圍捕秋瑾,許多人勸她暫避,她卻誓死不走,1907年7月15日淩晨,在紹興慷慨就義。

遙想百年前悲壯慘烈的一幕,李元洛背起了秋瑾的《對酒》:“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李元洛說:“清詩是中國古典詩歌最後的輝煌,我喻之為落霞與晚潮。雖然是落霞,但它絢麗而不免蒼涼的光彩,卻是為落日舉行葬禮;雖然是晚潮,但悲愴然然而仍舊澎湃的濤聲,卻預告了新時代來臨的消息。”

《幸福列車》

刷刷 著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7年6月

據悉,《幸福列車》自今年6月出版以來,深受小讀者喜愛,並入選中國好書2017年8月榜單。

《幸福列車》是刷刷繼《向日葵中隊》之後的又一部描寫當代城鄉校園生活,以兒童成長為主題的作品。這是一本新時代背景下,“零零後”鄉村孩子尋找童年幸福的兒童小說。生活在鄉村的留守女童杜鵑盼望和在城市裡打工的父母團聚,後來跟隨父母來到城市,在這裡經歷了初來乍到時的艱難和孤獨,體驗了團結和奮鬥,收穫了友誼和真情。隨著村裡大學畢業生回歸創業,家鄉有了嶄新而蓬勃的氣象,她與家人又一起回到鄉村。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城市和鄉村被一條鐵路連接起來。孩子們心目中的“幸福列車”通車那天,連綿起伏的花海中,杜鵑和同學們聚集在村口,看著淡藍色的列車承載著祝福和希望從城市,從金色的花海中緩緩駛來,這一刻,杜鵑領悟到:她擁有了城市和鄉村兩個同樣美麗的故鄉,而一直期盼的幸福,原來就蘊含在散發著泥土芬芳、生養自己的故土之中。

據瞭解,刷刷為了寫作這部作品,在三年的時間裡,深入鄉村進行過大量的走訪。作品通過精彩的故事表現了當下少年兒童求真向善的精神風貌。作家通過寫作這個故事,讓文字承擔起了社會職責。

清詩是古典詩歌的餘暉,預告了新時代的來臨

作者:李元洛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80歲高齡的著名詩歌評論家李元洛,在出版了《萬遍千回夢裡驚:唐詩之旅》《曾是孤鴻照影來:宋詞之旅》《風袖翩翩吹瘦馬:元曲之旅》3部作品後,以一部《瀟瀟風雨滿天地:清詩之旅》,為這一場縱橫千年的詩詞之旅畫上了句號。

李元洛說,從先秦到秦漢到魏晉南北朝的詩,加起來1萬首左右,《全唐詩》收錄了4萬8千多首詩,宋詩約有27萬首,金元兩代約有12萬首,明代尚未整理,據估計約50萬首。而清詩的數量最驚人,估計在800萬~1000萬首,遠超歷代詩歌作品總和,詩人在10萬人以上。李元洛用了兩個詞形容——浩如煙海、默默無聞。

李元洛認為,清詩的整體成就雖不及唐詩宋詞,卻遠勝元明之詩,是僅遜于唐詩宋詞的又一座高峰。夏完淳、陳子龍、錢謙益、柳如是、顧炎武、納蘭性德、鄭板橋、袁枚、秋瑾、譚嗣同、梁啟超……從明末清初滄海橫流中的堅守,到避席畏聞的文字獄,從風塵俠女到巾幗英豪,從少年英雄到國士巨人,清詩未曾缺席歷史。

在李元洛看來,清詩最大的特徵莫過於充分體現了清代的藝術思潮,體現了古代史的尾聲和近代史的波瀾壯闊。在黑暗與光明的交界,封建帝制結束,新的時代來臨,清詩記錄下了這個時代。

李元洛說,清詩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詩中融入了新的思想觀念,比如個性解放、民主自由,“這一代詩人中,思想的新鮮開放,是歷代詩人不可比擬的”。清代中葉的袁枚就是一個代表,他把奴僕視為朋友,破除了階級界限,頗有平等觀念。

我們現在常說“後現代”,那袁枚似乎更像是“前現代”,其對女性解放也有超前的觀念。李元洛介紹,據道光年間完顏惲珠所編的《國朝閨秀正始集》及清末施淑儀所輯的《清代閨閣詩人征略》等典籍統計,清代女詩人總數在4000人左右,“足可以成立一個女詩人協會”,相比之下,唐代的女詩人不過一二十個。

被袁枚收入隨園門牆的女弟子就有五六十人之多。他還以召集人與主持人的身份,在西湖至少辦過兩次閨閣詩詞集會,在《隨園詩話》中,對女弟子的詩詞多有記載和表彰。袁枚在《二閨秀詩》中寫道:“掃眉才子少,吾得二賢難。鷲嶺孫雲鳳,虞山席佩蘭。天花雙管舞,瑤瑟九霄彈。定是嫦娥伴,風吹落廣寒。”

如果說袁枚時代的女詩人還是“非主流”,那麼到了19世紀末,“鑒湖女俠”秋瑾的橫空出世,讓從來都是“男人史”的中國詩歌史有了女性的強硬位置——秋瑾不僅是傑出的詩人,還是傑出的革命家。

1900年,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合約》,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全國人均一兩。消息傳來,秋瑾的心情就是在《杞人憂》中寫到的:“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漆室空懷憂國恨,難將巾幗易兜鍪。”

此後,秋瑾遠上北京,東渡扶桑,投身革命。後來,戰友徐錫麟舉事失敗,清廷發兵圍捕秋瑾,許多人勸她暫避,她卻誓死不走,1907年7月15日淩晨,在紹興慷慨就義。

遙想百年前悲壯慘烈的一幕,李元洛背起了秋瑾的《對酒》:“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李元洛說:“清詩是中國古典詩歌最後的輝煌,我喻之為落霞與晚潮。雖然是落霞,但它絢麗而不免蒼涼的光彩,卻是為落日舉行葬禮;雖然是晚潮,但悲愴然然而仍舊澎湃的濤聲,卻預告了新時代來臨的消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