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失控 移動互聯網時代 未來5年餐飲發展方向 你找對方向了嗎

 名稱失控, 模式失控, 產品失控, 人員失控, 老闆失控, 顧客失控, 平臺失控, 資本失控......如今的餐飲業, 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 如果你還在埋頭研究怎樣做好出品, 那你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失控

用失控兩個字來形容2014年的餐飲業, 恐怕是再準確不過了。

高端餐飲徹底失控, 隨著中央反腐的持續深化, 那些原本想挺過這一陣反腐風的高端餐飲企業老闆絕望了, 上市公司湘鄂情的變局正是高端餐飲失控的縮影。

互聯網餐飲失控。 以黃太吉、雕爺牛腩、西少爺為代表的互聯網餐飲讓資本失控, 為之瘋狂。 其中黃太吉的投資人親自月臺, 為外界質疑的黃太吉背書;雕爺在一次公開場合失控, 抨擊屌絲的味蕾;西少爺的內部失控比電視劇更狗血。

比起資本對餐飲O2O的熱情, 以上的失控都是小兒科了。 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麼、零號線各種餐飲O2O平臺被風險投資熱捧,

動輒數千萬、數億美金的投資, 正式宣告互聯網餐飲時代來臨。

民間資本和草根創業者的熱情也被徹底點燃。 傳統做服裝的、做B2B的、做房地產、做互聯網的、一夜之間各行各業都突然看好餐飲業, 殺入餐飲行業。

現在, 你可以發現, 幾乎所有能做餐飲的物業, 都拿來做餐飲了。 可是, 即便85、90後在家就餐時間減少, 即便餐飲是線下商務、社交第一消費, 但一下子增加如此大的供應量, 市場真的能撐得住嗎?

據說鄭州的火鍋店從1700家, 一年間增加到4000家。 絕大多數外行進入餐飲, 必然首選火鍋、麻辣燙、燒烤等對廚師依賴較少的品類, 因此造成了這類餐飲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 應該是慘烈。

一時間, 餐飲物業炙手可熱,

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廚師、服務員成為最供不應求的職業崗位。

水貨、動手吧、操場、叫個鴨子, 這些聽上去不像餐飲的另類名稱也突然走紅。

羅輯思維的霸王餐、羅友的各種眾籌餐廳, 讓普通人迅速實現開家餐廳的夢想。

上海知名創新餐廳“趙小姐不等位”, 開始賣蛋糕, 用的可是移動互聯網微店。

金百萬的互聯網自助餐廳, 三全鮮食的全新模式, 這些餐飲和食品行業巨頭也毫不示弱。

總之一句話:名稱失控, 模式失控, 產品失控, 人員失控, 老闆失控, 顧客失控, 平臺失控, 資本失控。

為什麼會失控?

從來沒見到這樣一個傳統行業居然如此熱鬧, 仿佛不幹點跟餐飲相關的事, 就被淘汰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

1、餐飲是人類的剛需;

2、餐飲是線下第一大服務行業;

3、餐飲消費頻次和消費占比高;

4、餐飲是線下社交第一消費;

5、餐廳其實是線下的互聯網公司;

6、無論粘度、頻次、客單價, 餐飲消費秒殺一般的零售消費;

7、傳統餐飲無論在品牌, 模式, 行銷上都有被互聯網改造的巨大空間;

8、互聯網餐飲平臺諸如:美團、餓了麼、零號線就是餐飲行業的天貓,

京東

9、餐飲業有良好的現金流。

未來五年餐飲消費人群會發生什麼變化?

做生意不看到未來五年到十年的變化, 死都不知道怎麼死。

90後和00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 他們大多數是含著金鑰匙、銀鑰匙, 個別是玉鑰匙、鑽石鑰匙出生的。貧窮、物質缺乏在他們的腦海裡壓根就沒概念。更重要的是,他們一開始就生長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上,他們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社交方式會與上一代有明顯的區別。

還有,絕大多數90後壓根就沒有在家做飯的概念。這個才是對餐飲業最重要的機會,餐飲老闆們不研究90後生意會很危險。

那些被資本瘋狂追捧的餐飲O2O、互聯網餐飲,他們是典型的“快魚吃慢魚”,也更可怕。他們真的就像餐飲業內同行說得那麼不堪嗎?就是泡沫嗎?資本真的都是傻逼嗎?

縱觀餐飲O2O市場,各家都在修煉內功、佈局市場戰略。以外賣行業為例,餓了麼、零號線、外賣超人、美團外賣等外賣平臺聲勢大起,在外賣行業中“血拼”不停。傳統行業的O2O轉型也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烘焙甜品突然出現了O2O電商品牌——樓下100。你能想像嗎?烘焙這一極度傳統化的行業也在互聯網大潮裡發生了突破與變革。

過去的十年,是PC互聯網擠壓、侵佔傳統零售業份額的十年;而未來的五年,是移動互聯網顛覆和破壞傳統服務業的五年。

為什麼說是顛覆和破壞?

若不是行政管制,滴滴打車瞬間就滅了計程車公司;58到家,各種阿姨,E袋洗,讓傳統洗衣店、保姆仲介立刻就關門大吉。

你以為雕爺是搞美甲嗎?是在做活雷鋒嗎?河狸家,當他擁有10000個、甚至10萬個、百萬個美甲師、美容師、攝影師等等,他就是全國最大的美甲集團、美容集團、美業集團。

再講講咱們餐飲行業的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麼、零號線,資本瘋狂地砸錢,動輒數億美金,這些平臺掌握了中國85、90後的就餐資料,傳統餐飲你還覺得不夠可怕嗎?

要知道,你有的,別人瞬間就可以有(品牌、職業經理人、廚師),他們有的,你就是再幹100年也沒有(海量消費者和海量消費者資料)。更何況他們還有永遠花不完的錢,還有你不會玩的資本市場的商業模式(你虧損就倒閉,他虧損就能融到更多錢,因為你們講的故事不一樣,資本市場評估你們的標準不一樣)。

降維攻擊

這是一種通過降低敵人所在世界維度而毀滅敵人的方法。比如說你不會水,我把你拉到水裡,但我是兩棲動物,而你只是陸地動物,於是你就淹死了。

我們來看看餐飲業三大死結,以及降維這件事在餐飲企業是如何發生的:

1、房租越來越高

商業地產的租賃價格是根據供求關係,而不是你生意好不好做。

現在由於零售業不好做、政務關係生意不好做,很多外行殺進餐飲,這幫土豪根本不懂還價,尼瑪房租被炒得越來越貴。

2、人員成本越來越高

3000塊你想找個包吃包住的服務員,是不是很困難?只有做老闆的才知道!人員工資漲到5000、甚至8000,但你會在未來五年會看到,該死的競爭對手還在打折!可是菜品價格卻不能夠大幅上漲!

3、食材價格上漲與食材浪費

未來五年,食材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而另一個我們正在面對的成本,就是那些打著幫助餐飲企業引流的各種互聯網團購平臺。可笑的是,很多餐飲企業到今天還沒明白,那明明是用你的用戶,你的利潤在幫互聯網平臺建立用戶習慣,在幫他們引流。

因此,如果你的餐飲企業面臨以上三大癥結,無論你如何努力,也只是徒勞而已。

為什麼那些打著互聯網餐飲旗號的企業會獲得風投的青睞?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降維攻擊。

他們大多數採取堂食結合外賣的方式,而外賣往往比堂食還要更大份額,這樣他的坪效就會大大增加,如果外賣是預定制的,還會大大降低食材的浪費成本,同時,外賣還大大提高了人效。

互聯網餐飲的牛逼之處,就是你的產品如果不是太受限制,你就無需開分店,就可以做全城的生意。而線下店呢?只能做周邊,這就叫降維攻擊!

跨界打劫

移動互聯時代與工業時代的最大差別在於,工業時代,企業經營產品,因此產業可以多元化,但行業劃分清晰,消費者絕不會去一個賣服裝的店吃一碗牛肉麵。但是移動互聯時代,企業經營的是人群,擁有的是鐵杆粉絲,只要你們感情好,你可以為他定制任何產品。

三全鮮食,是三全食品集團基於寫字樓白領的午餐痛點,而重金打造的。一個原本賣速凍食品的公司,居然染指盒飯生意,你以為他是看上午餐市場?錯!他們是看中了一、二線城市白領這個人群,只是借用消費頻次最高的盒飯,切入市場。

他們在寫字樓和一些大公司佈置的智慧盒飯販賣機,透過APP與每一個白領連結。未來,可以透過APP、智慧販賣機輕鬆地幹掉樓下的7-11等便利店,這是赤果果地打劫超市的行為。

再來講講金百萬的互聯網全智慧自助體驗式餐廳,這是金百萬餐飲集團今年的重頭戲。一個店,三種業態:正餐、智能自助餐、吧餐。正餐做的是傳統飯店的生意,智能自助餐跨了超市淨菜的界,而吧餐又跨了酒吧、清吧的界。

失控!徹底地失控!亂了,一切都亂了!

而這種失控、這種亂,是未來包括餐飲業等一切行業,在這個新時代的新常態。

人人時代

你是不是發現身邊有很多根本不是專業廚師,但是卻有一兩項絕活的人?有些人敢於嘗試,就開啟了他的生意,有的人只是自己技癢,邀三五好友來分享。假如哪天他們個人做個互聯網餐飲品牌,你千萬不要奇怪,因為現在越來越多這樣的非專業選手憑著一兩道單品,憑著自己對移動互聯網、社交網路的悟性,也把自己的餐飲店慢慢玩起來了。

人人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可以是美食家,也可以是大廚,更可以是餐飲品牌的創立者,這恐怕是這個時代裡最讓人意想不到、最失控的事情了。

體驗為王

從傳統的街邊排隊買蛋糕,到新興的電子行銷送貨上門,消費者的佈局正在轉變,也引領著經營者的銷售模式轉變。未來的階段,將是以體驗為核心的日韓模式主導。

韓式咖啡館是如何出奇制勝的?它不只是賣蛋糕,而是在賣“一種美好的感覺”。這其中當然離不開韓劇、韓流入侵。

未來的烘焙店,不僅能夠提供精美的食物,還能成為消費者的“第二客廳”。滿足社交、看書、工作的需求,從精心的環境、優雅的音樂、獨樹一幟的服務,讓消費者擁有不同以往的體驗,就如同韓劇造星一樣,韓國模式打造與韓劇的時尚元素,搞些主題,找形象代言,吉祥物等,反而不是那麼強調產品本身。也因為這樣,消費者足夠用相信短暫脫離現實,營造浪漫夢境。

個別是玉鑰匙、鑽石鑰匙出生的。貧窮、物質缺乏在他們的腦海裡壓根就沒概念。更重要的是,他們一開始就生長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上,他們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社交方式會與上一代有明顯的區別。

還有,絕大多數90後壓根就沒有在家做飯的概念。這個才是對餐飲業最重要的機會,餐飲老闆們不研究90後生意會很危險。

那些被資本瘋狂追捧的餐飲O2O、互聯網餐飲,他們是典型的“快魚吃慢魚”,也更可怕。他們真的就像餐飲業內同行說得那麼不堪嗎?就是泡沫嗎?資本真的都是傻逼嗎?

縱觀餐飲O2O市場,各家都在修煉內功、佈局市場戰略。以外賣行業為例,餓了麼、零號線、外賣超人、美團外賣等外賣平臺聲勢大起,在外賣行業中“血拼”不停。傳統行業的O2O轉型也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烘焙甜品突然出現了O2O電商品牌——樓下100。你能想像嗎?烘焙這一極度傳統化的行業也在互聯網大潮裡發生了突破與變革。

過去的十年,是PC互聯網擠壓、侵佔傳統零售業份額的十年;而未來的五年,是移動互聯網顛覆和破壞傳統服務業的五年。

為什麼說是顛覆和破壞?

若不是行政管制,滴滴打車瞬間就滅了計程車公司;58到家,各種阿姨,E袋洗,讓傳統洗衣店、保姆仲介立刻就關門大吉。

你以為雕爺是搞美甲嗎?是在做活雷鋒嗎?河狸家,當他擁有10000個、甚至10萬個、百萬個美甲師、美容師、攝影師等等,他就是全國最大的美甲集團、美容集團、美業集團。

再講講咱們餐飲行業的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麼、零號線,資本瘋狂地砸錢,動輒數億美金,這些平臺掌握了中國85、90後的就餐資料,傳統餐飲你還覺得不夠可怕嗎?

要知道,你有的,別人瞬間就可以有(品牌、職業經理人、廚師),他們有的,你就是再幹100年也沒有(海量消費者和海量消費者資料)。更何況他們還有永遠花不完的錢,還有你不會玩的資本市場的商業模式(你虧損就倒閉,他虧損就能融到更多錢,因為你們講的故事不一樣,資本市場評估你們的標準不一樣)。

降維攻擊

這是一種通過降低敵人所在世界維度而毀滅敵人的方法。比如說你不會水,我把你拉到水裡,但我是兩棲動物,而你只是陸地動物,於是你就淹死了。

我們來看看餐飲業三大死結,以及降維這件事在餐飲企業是如何發生的:

1、房租越來越高

商業地產的租賃價格是根據供求關係,而不是你生意好不好做。

現在由於零售業不好做、政務關係生意不好做,很多外行殺進餐飲,這幫土豪根本不懂還價,尼瑪房租被炒得越來越貴。

2、人員成本越來越高

3000塊你想找個包吃包住的服務員,是不是很困難?只有做老闆的才知道!人員工資漲到5000、甚至8000,但你會在未來五年會看到,該死的競爭對手還在打折!可是菜品價格卻不能夠大幅上漲!

3、食材價格上漲與食材浪費

未來五年,食材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而另一個我們正在面對的成本,就是那些打著幫助餐飲企業引流的各種互聯網團購平臺。可笑的是,很多餐飲企業到今天還沒明白,那明明是用你的用戶,你的利潤在幫互聯網平臺建立用戶習慣,在幫他們引流。

因此,如果你的餐飲企業面臨以上三大癥結,無論你如何努力,也只是徒勞而已。

為什麼那些打著互聯網餐飲旗號的企業會獲得風投的青睞?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降維攻擊。

他們大多數採取堂食結合外賣的方式,而外賣往往比堂食還要更大份額,這樣他的坪效就會大大增加,如果外賣是預定制的,還會大大降低食材的浪費成本,同時,外賣還大大提高了人效。

互聯網餐飲的牛逼之處,就是你的產品如果不是太受限制,你就無需開分店,就可以做全城的生意。而線下店呢?只能做周邊,這就叫降維攻擊!

跨界打劫

移動互聯時代與工業時代的最大差別在於,工業時代,企業經營產品,因此產業可以多元化,但行業劃分清晰,消費者絕不會去一個賣服裝的店吃一碗牛肉麵。但是移動互聯時代,企業經營的是人群,擁有的是鐵杆粉絲,只要你們感情好,你可以為他定制任何產品。

三全鮮食,是三全食品集團基於寫字樓白領的午餐痛點,而重金打造的。一個原本賣速凍食品的公司,居然染指盒飯生意,你以為他是看上午餐市場?錯!他們是看中了一、二線城市白領這個人群,只是借用消費頻次最高的盒飯,切入市場。

他們在寫字樓和一些大公司佈置的智慧盒飯販賣機,透過APP與每一個白領連結。未來,可以透過APP、智慧販賣機輕鬆地幹掉樓下的7-11等便利店,這是赤果果地打劫超市的行為。

再來講講金百萬的互聯網全智慧自助體驗式餐廳,這是金百萬餐飲集團今年的重頭戲。一個店,三種業態:正餐、智能自助餐、吧餐。正餐做的是傳統飯店的生意,智能自助餐跨了超市淨菜的界,而吧餐又跨了酒吧、清吧的界。

失控!徹底地失控!亂了,一切都亂了!

而這種失控、這種亂,是未來包括餐飲業等一切行業,在這個新時代的新常態。

人人時代

你是不是發現身邊有很多根本不是專業廚師,但是卻有一兩項絕活的人?有些人敢於嘗試,就開啟了他的生意,有的人只是自己技癢,邀三五好友來分享。假如哪天他們個人做個互聯網餐飲品牌,你千萬不要奇怪,因為現在越來越多這樣的非專業選手憑著一兩道單品,憑著自己對移動互聯網、社交網路的悟性,也把自己的餐飲店慢慢玩起來了。

人人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可以是美食家,也可以是大廚,更可以是餐飲品牌的創立者,這恐怕是這個時代裡最讓人意想不到、最失控的事情了。

體驗為王

從傳統的街邊排隊買蛋糕,到新興的電子行銷送貨上門,消費者的佈局正在轉變,也引領著經營者的銷售模式轉變。未來的階段,將是以體驗為核心的日韓模式主導。

韓式咖啡館是如何出奇制勝的?它不只是賣蛋糕,而是在賣“一種美好的感覺”。這其中當然離不開韓劇、韓流入侵。

未來的烘焙店,不僅能夠提供精美的食物,還能成為消費者的“第二客廳”。滿足社交、看書、工作的需求,從精心的環境、優雅的音樂、獨樹一幟的服務,讓消費者擁有不同以往的體驗,就如同韓劇造星一樣,韓國模式打造與韓劇的時尚元素,搞些主題,找形象代言,吉祥物等,反而不是那麼強調產品本身。也因為這樣,消費者足夠用相信短暫脫離現實,營造浪漫夢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