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陸游幼子搞強拆,坑害萬民為何傳美名?

相信不少讀者都讀過這首詩歌:

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歌僅僅四句, 卻意境深遠,

富含哲理。 不過, 這首詩歌的具體背景, 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這首詩歌名字叫做《冬夜讀書示子聿》, 所謂“子聿”, 就是陸游最小的兒子陸子遹。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 陸游和幼子相伴讀書。 窗外寒風凜冽, 窗內其樂融融。 陸游教育兒子, 從古到今要想有些成就, 沒有不費盡心思拼盡全力的。 即便是讀書萬卷, 真正要瞭解事情的真相, 還要靠自己親身實踐。 陸遊的這番話, 既可以單指做學問, 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生, 乃至對社會的感悟。

詩是好詩, 陸游也如其詩, 赤膽忠心坦蕩無私。 只是, 陸遊卻沒有想到, 後來也很少知道, 陸遊花費了無數心血教育的陸子遹, 最後卻成為一個殘忍刻薄虛偽奸詐的小人。

在南宋所寫的筆記《吹劍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陸遊去世之後, 陸子遹出任溧陽縣縣令。 當時陸子遹已年近四十, 還只是一個七品地方官。 陸子遹就想盡辦法四處鑽營, 打探升官捷徑。 有人告訴陸子遹, 當朝宰相衛王史彌遠有意在臨安郊區添置一座別院。 如果陸子遹能幫忙把這件事情辦成了, 那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陸子遹主動到京城拜謁史彌遠。 史彌遠本來對小小一個地方縣令根本不感興趣, 還是陸子遹曝出父親乃是前朝名臣陸游, 史彌遠才答應見面。 兩人見面, 一番交談。 史彌遠雲遮霧罩閑侃一番, 陸子遹幾次說起買地事情, 都被史彌遠岔開了去。 史彌遠端茶送客, 陸子遹只得退出廳堂。 管家陪伴陸子遹到外間坐談。 管家就告訴陸子遹,

宰相大人在途經溧陽縣福賢鄉曾經大贊當地山清水秀, 風景宜人, 堪可養老。 當然, 宰相大人一心為國, 必然不會虧待百姓。 史宰相答應以十貫錢一畝的價格, 購買福賢鄉土地六千畝。 希望陸縣令促成此事。

陸子遹大喜。 只要宰相大人有需要, 那一切好辦。 不過, 南宋時期首都杭州地價金貴, 一些幹了一輩子的省部級高官也只能租房子居住。 像陸遊本人, 就只能在紹興郊區買地蓋房子。 原來, 當時像杭州、南京、蘇州這樣的幾個大城市, 不但是聚集了南宋的高官巨賈, 抬高了房價地價, 而且, 大城市有重兵駐守, 安全性能高。 廣大農村土地比較便宜, 可是金兵一來, 那就可能被劫掠一空。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 就算是農村的土地便宜,

可畢竟溧陽縣距離杭州不過三百來裡。 史彌遠給出十貫錢一畝的價格, 還是遠遠低於市價。 陸子遹開始盤算, 如果和盤托出, 民眾肯定不答應。 怎麼辦呢?思前想後, 陸子遹想到了一招。 朝廷有規定, 只要是朝廷有需求, 就能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向民眾征地。 如果是政府行為的話, 就算是民眾不同意, 也無法對抗強大的國家武裝。

陸子遹說幹就幹。 他回到縣裡, 召集所有官員衙役公佈征地事宜。 陸子遹慷慨激昂地宣佈, 如今朝廷有令, 需要徵用福賢鄉土地六千畝。 朝廷體恤百姓艱辛, 特撥給每畝500錢(半貫)作為補償。 希望各位官員積極落實, 務必在期限內完成地契交割工作。

既然縣令大人有令, 各位官員不敢怠慢。 可是, 老百姓自然不同意,

於是紛紛到縣衙告狀。 他們哪裡知道, 縣令陸子遹那就是整件事情的幕後黑手。 陸子遹看到“刁民”鬧事, 就和縣尉帶著三班衙役, 到鄉下追捕拒交地契的百姓。 不交地契可以, 那陸子遹就砸東西, 燒房子。 一番折騰之下, 陸子遹將拒交地契的幾百戶農民全部抓進了大牢。 一些人堅決不交。 陸子遹就下令灌農戶屎尿, 逼著農戶獻上地契。 這些被捕的農戶, 最後實在沒有法子, 只能交出地契。 陸子遹惡狠狠地宣佈, 但凡抓住之後再交地契的, 按照朝廷規定, 一個銅錢不給!

這件事情後來鬧得很大, 連皇帝也給驚動了。 本來朝中也有一些比較正直的官員。 可是打聽到買地的真正主人竟然是宰相史彌遠, 誰敢強出頭?

詩人劉漫塘聽說了這件事情,非常氣憤,寫了一首詩嘲笑陸子遹:

寄語金淵陸大夫,歸田相府意何如?加兵殺僇非仁者,縱火焚燒豈義夫。萬口銜冤皆怨汝,千金酬價信欺予。放翁自有閒田地,何不歸家理故書?

在劉漫塘看來,陸子遹為討好宰相低價買地,是為諂媚;出動兵馬對付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是為不仁;放火燒毀百姓房屋,是為不義。在劉詩人看來,像陸子遹這樣的昏官貪官,根本沒有資格當官。陸子遹應該回老家為自己老父陸游整理舊書去,少在官場丟父親陸游的臉。

可是,現實恰恰相反。陸子遹的官職不但沒有被擼掉,反而越來越大。不久,陸子遹就升任嚴州知州,後來又擔任平江知州,一直當到吏部侍郎(主管全國官員升降)。陸子遹也知道自己惡名昭著,於是在為老父編書的同時,也興建學校,結交名流。

陸子遹的洗白計畫實施很成功。在宋人筆記中曾經記載,陸子遹離任之後,只要縣裡有公差到福賢鄉,鄉民不問情由,都會沖上去暴打。老百姓對陸子遹代表的所謂朝廷實在是失望透頂了。可是,在傳世的《溧陽縣誌》中卻記載:“任溧陽縣令時,勤政為民,興利除弊,治績卓著。”歷史又一次給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

詩人劉漫塘聽說了這件事情,非常氣憤,寫了一首詩嘲笑陸子遹:

寄語金淵陸大夫,歸田相府意何如?加兵殺僇非仁者,縱火焚燒豈義夫。萬口銜冤皆怨汝,千金酬價信欺予。放翁自有閒田地,何不歸家理故書?

在劉漫塘看來,陸子遹為討好宰相低價買地,是為諂媚;出動兵馬對付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是為不仁;放火燒毀百姓房屋,是為不義。在劉詩人看來,像陸子遹這樣的昏官貪官,根本沒有資格當官。陸子遹應該回老家為自己老父陸游整理舊書去,少在官場丟父親陸游的臉。

可是,現實恰恰相反。陸子遹的官職不但沒有被擼掉,反而越來越大。不久,陸子遹就升任嚴州知州,後來又擔任平江知州,一直當到吏部侍郎(主管全國官員升降)。陸子遹也知道自己惡名昭著,於是在為老父編書的同時,也興建學校,結交名流。

陸子遹的洗白計畫實施很成功。在宋人筆記中曾經記載,陸子遹離任之後,只要縣裡有公差到福賢鄉,鄉民不問情由,都會沖上去暴打。老百姓對陸子遹代表的所謂朝廷實在是失望透頂了。可是,在傳世的《溧陽縣誌》中卻記載:“任溧陽縣令時,勤政為民,興利除弊,治績卓著。”歷史又一次給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