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不能學元朝北遁?原因其實很簡單!

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 已經失去被中原地區控制權的蒙古皇族北遁, 在蒙古草原上繼續了“大元”的統治, 直到西元1635年才投降與後金,

他們建立的政權史稱北元。 然而, 當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之後, 滿清皇族並沒有向元朝學習, 回他們的“龍興之地”再建一個新的政權, 這是為什麼呢?國史君以為, 無非下面三個原因:

兩個朝代的統治方式不同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首先, 兩個朝代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元朝建立了一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 通知區域內占絕大多數的漢人被壓迫在社會的底層, 所以元朝對中原地區統治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便被風生水起的農民起義給推翻。 元順帝甚至自己如果留在大都誓死抵抗的話, 下場一定會很慘, 蒙古貴族為了保命, 不得不北遁。 而清朝則始終在宣傳滿漢一家, 他們中後期對漢人其實是比較公平的, 而漢族的士大夫階級也願意為他們效忠, 所以清朝皇室不必為自己的生命安全擔憂。 何況, 末帝禪位之後還可以每年得到四百萬兩白銀的撫恤金呢, 這待遇是相當相當優渥了。

兩個朝代的漢化程度不同

元朝佔領中原地區之後, 恨不得整個中原變成他們的牧馬場, 雖然統治了近百年的時間, 但是他們遊牧民族的基本性質沒有改變。 而清朝入關之後, 為了便於進行全國性的統治, 奠定穩固的基礎, 他們大規模地向漢族學習, 後來他們已經不再以騎馬射箭為榮, 而是以溫文儒雅為重了。

所以, 他們再回到他們的龍興之地, 也許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了。

根據地的“權屬”不同

最為重要的一點, 蒙古的龍興之地——蒙古草原始終被控制在蒙古帝國手中, 即便是他們是去了對中原的統治, 依然有家可回。 而清朝則不同了,

晚晴時期失去了大量的北方領土, 後金立國的根據地此時基本上被控制在沙俄以及日本手中, 所以他們已經是有家難回了。

元朝和清朝雖然都是少數民族統治, 但是他們都為現在中國版圖的奠定以及民族的融合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