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有哪些很主流,但用起來卻尷尬的汽車高端配置

邦叔剛入汽車媒體圈的時候, 02、03年的那時候車上有個ABS+EBD、雙氣囊、6碟CD、真皮座椅都算高逼格配置, 有個ESP都驚為天人。 後來隨著時代進步, ESP開始普及, 大概在04、05年的時候, 車上的主流配置, 開始出現了全景天窗、座椅加熱通風按摩、主動轉向大燈、BOSE音響這些高配置。 這兩年隨著自主品牌的進步, 車上配置的更新換代步伐加快, 從前在幾十萬甚至百萬車型上才能享受到的裝備, 如今在十萬甚至十幾萬的車上看到已不是難事。

這兩年出現頻率比較高、很多的所謂高科技配置, 在邦叔的實際體驗中, 體驗並不好, 形同雞肋,

甚至有時會比較尷尬。 在選車時, 如果配置單裡出現了這些配置而導致價格偏高, 可以慎選。

第一項是電動尾門。 電動尾門可以一鍵開啟和一鍵關閉, 方便了沒力氣的妹子和老人。 甚至有些還有感應功能。 鑰匙揣在身上, 伸伸腳、抬抬腿, 就能將尾箱門打開。 不過感應功能邦叔認為是比較雞肋的, 因為親眼見過有人將腿伸到車下麵亂比劃, 尾門紋絲不動。 場面比較尷尬!

邦叔的建議是, 一鍵式電動尾門本身是很好的, 但無需加感應功能。 不靈敏, 且不安全。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超大的中控液晶大屏。 從前的中控液晶屏是6英寸的, 後來變成8英寸, 後來又增加到10.2英寸。 特斯拉更過分, 先是直接加大到了17英寸, 刷新國人三觀。 而新款的MODEL3, 將中控屏直接放大到了19寸。 感受一下在中控臺上放一台20寸彩電是什麼感受?反人類啊!

中控大屏要想玩的好, 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搭配自然語音控制功能(至少能識別正常說話、方言)、達到蘋果手機級別反應靈敏度的觸屏操作、中控臺上帶旋鈕或者其他邏輯清晰的物理按鍵。 這三樣缺一樣, 中控大屏就很雞肋, 用起來會比較痛苦。

邦叔的建議是, 如果價位較低的車, 語音、觸屏等配套體驗比較差, 慎用大屏。

接下來說說自動泊車。 自動泊車一般在很多車型的頂配車型裡存在。 這項配置借助于雷達和攝像頭,

幫助你側向或者橫向, 駛進規劃好的停車位。 但泊車功能就邦叔實際體驗過的幾款車來說, 感覺都不算好。 一是對行駛速度有要求, 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 否則啟動不了尋找車位元的程式;二是鎖定車位的功能較為遲鈍, 明明車位就在那裡, 車以規定速度從旁邊開過, 卻遲遲反應不出來, 電腦遲遲鎖定不了車位。 三是停車效率低。 鎖定了車位, 放開方向盤, 啟動自動泊車程式, 你會看到車身要反復折騰多次才能以正確姿勢進入車位。 這效率遠不如司機手動操作。 總之看到廣告上駕駛者雙手放開方向盤, 車子就能瀟灑的駛進車位, 估計都是剪輯的。 就邦叔實際體驗來說, 十次試驗自動泊車, 一次性成功的概率最多不超過一半。

邦叔的建議是, 指望這項功能可以真正解放菜鳥和妹子的雙手, 那還是趁早死心。 抓緊時間把手藝練好才是正道。

接下來想說說座椅記憶。 很多高配車型上, 座椅都有加熱、通風、按摩, 甚至記憶功能。 加熱、通風、按摩自不必說, 都是同等預算下邦叔優先推薦的配置。帶給駕駛者的體驗感,比什麼名牌音響、分區空調,更實在。

但記憶功能就有點多餘。所謂記憶功能,就是每次上車時,駕駛座椅都會自動恢復到設定好的角度和距離,或者是上個駕駛者的設定。假設家裡有A、B兩套鑰匙,女主帶著A鑰匙開了一回車。男主第二次拿著A鑰匙上車,將車啟動後,座椅會直接恢復到女主乘坐時的坐姿,對男主來說就比較折磨。

這個設計的初衷是女主帶A鑰匙,男主帶B鑰匙,憑鑰匙,電腦可以自動調整各自合適的坐姿。但實際中,往往全家共用一把鑰匙。

例如邦叔原配的兩套鑰匙丟了一套,只留了一套鑰匙在手裡。所以每次和媳婦兒輪換開車的時候就比較痛苦,不管你願不願意,系統會自動調整到上一個駕駛者的坐姿,不僅要頂膝蓋頂頭,每次還要費勁重新調整一圈。就算是很多車上有兩組記憶設置功能,但如果夫妻兩個共開一輛車,每次都要單獨調整一次,其實增加了操作負擔。

其實調整座椅坐姿,有個電動功能就夠了,記憶這個功能它真的有點雞肋。

最後說說自動啟停。這項技術被吐槽不是一天兩天,不少邦叔的媒體基友,不幸買了帶啟停的車,久病成醫,試駕任何一款帶啟停的新車,上車第一件事就是關掉它!

自動啟停帶來的問題首先是車子在你沒察覺的情況下進入休眠,往往在你沒有準備的時候又忽然啟動,跟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組合更是絕配。當你在紅燈前夜色裡,靜靜裝逼時,引擎會抽風似的忽然啟動,往往還伴隨著一陣轟鳴和抖動,想坐在車裡安靜的思考人生是不可能的,一驚一乍,十分令人抓狂啊。

除了讓人心煩,對硬體也有損傷。頻繁啟動會增加積炭、增加發動機磨損,燒機油是肯定的,對蓄電池要求也更高。沒看到很多帶啟停的車上,蓄電池都標注著“啟停專用”嗎?

自動啟停是廠家為了應付油耗和排放考核,而琢磨出來的這麼一個技術。其實就是應試制度的產物。從日常使用的角度,配置單裡寧願不要也罷。

寫在最後:最後多說兩句,說了些不好用的配置,那麼有哪些是比較好用的呢?邦叔認為最近一兩年開始普及、用起來也很不錯的高端配置有:主動大燈(進入黑暗環境可主動開啟)、自動遠光燈(可主動調節遠近光)、彎道輔助照明功能(車身擺正前可提前照亮彎道)、語音控制(尤以上汽和吉利為代表)、主動刹車(日系、富豪系列普及較多)、偏離預警(偏離車道發出警報或主動糾正)以及360度全景監控(上帝視角攝像頭俯視車身周邊)等。如果配置單上有這些東東,建議優先考慮。下次有機會再來聊聊這些。有哪些配置讓你覺得抓狂,也歡迎補充。

都是同等預算下邦叔優先推薦的配置。帶給駕駛者的體驗感,比什麼名牌音響、分區空調,更實在。

但記憶功能就有點多餘。所謂記憶功能,就是每次上車時,駕駛座椅都會自動恢復到設定好的角度和距離,或者是上個駕駛者的設定。假設家裡有A、B兩套鑰匙,女主帶著A鑰匙開了一回車。男主第二次拿著A鑰匙上車,將車啟動後,座椅會直接恢復到女主乘坐時的坐姿,對男主來說就比較折磨。

這個設計的初衷是女主帶A鑰匙,男主帶B鑰匙,憑鑰匙,電腦可以自動調整各自合適的坐姿。但實際中,往往全家共用一把鑰匙。

例如邦叔原配的兩套鑰匙丟了一套,只留了一套鑰匙在手裡。所以每次和媳婦兒輪換開車的時候就比較痛苦,不管你願不願意,系統會自動調整到上一個駕駛者的坐姿,不僅要頂膝蓋頂頭,每次還要費勁重新調整一圈。就算是很多車上有兩組記憶設置功能,但如果夫妻兩個共開一輛車,每次都要單獨調整一次,其實增加了操作負擔。

其實調整座椅坐姿,有個電動功能就夠了,記憶這個功能它真的有點雞肋。

最後說說自動啟停。這項技術被吐槽不是一天兩天,不少邦叔的媒體基友,不幸買了帶啟停的車,久病成醫,試駕任何一款帶啟停的新車,上車第一件事就是關掉它!

自動啟停帶來的問題首先是車子在你沒察覺的情況下進入休眠,往往在你沒有準備的時候又忽然啟動,跟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組合更是絕配。當你在紅燈前夜色裡,靜靜裝逼時,引擎會抽風似的忽然啟動,往往還伴隨著一陣轟鳴和抖動,想坐在車裡安靜的思考人生是不可能的,一驚一乍,十分令人抓狂啊。

除了讓人心煩,對硬體也有損傷。頻繁啟動會增加積炭、增加發動機磨損,燒機油是肯定的,對蓄電池要求也更高。沒看到很多帶啟停的車上,蓄電池都標注著“啟停專用”嗎?

自動啟停是廠家為了應付油耗和排放考核,而琢磨出來的這麼一個技術。其實就是應試制度的產物。從日常使用的角度,配置單裡寧願不要也罷。

寫在最後:最後多說兩句,說了些不好用的配置,那麼有哪些是比較好用的呢?邦叔認為最近一兩年開始普及、用起來也很不錯的高端配置有:主動大燈(進入黑暗環境可主動開啟)、自動遠光燈(可主動調節遠近光)、彎道輔助照明功能(車身擺正前可提前照亮彎道)、語音控制(尤以上汽和吉利為代表)、主動刹車(日系、富豪系列普及較多)、偏離預警(偏離車道發出警報或主動糾正)以及360度全景監控(上帝視角攝像頭俯視車身周邊)等。如果配置單上有這些東東,建議優先考慮。下次有機會再來聊聊這些。有哪些配置讓你覺得抓狂,也歡迎補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