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魏五大謀臣誰最厲害?

曹操可謂是三國裡最愛惜人才的, 不管使用謀略還是強硬手段, 都要想辦法留住人才。 曹操手下最出名的謀臣被稱為“曹魏五謀臣”, 是曹操手下最為出名, 貢獻最大的五位謀士。

曹魏五謀臣

荀彧最有德, 政治才能突出, 可惜一心為漢, 與曹操理想相違, 不得善終;荀攸最有才, 德行和謀略都可以, 而且為人低調, 盡心盡力最後病終;郭嘉最有謀, 奇謀頻出, 生活比較灑脫, 可惜天妒英才;賈詡最有智, 最善推測人心, 為人處事非常靈活, 魏國謀士團裡過的最滋潤的;程昱最有策, 看人的眼光非常獨到, 對天下的大勢和各地諸侯看得十分準確,

但自己性格孤僻與其他人關係處不好, 一直無法身居高位。

【荀彧】

荀彧做為曹魏五謀臣之一, 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 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

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 奇謀扼袁紹於官渡, 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 密謀, 匡弼, 舉人多有建樹, 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官至侍中, 守尚書令。 因其任尚書令, 居中持重達十數年, 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 調離中樞, 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 死後被追諡為敬侯, 後又被追贈太尉。

【荀攸】

荀攸是曹魏五謀臣中的臨場智謀機。 南打張繡、東征呂布、破文醜、燒韓猛, 離間袁家兄弟, 都是荀攸的計策。 尤其是官渡, 前線基本是荀攸為主軍師。 曹操都承認“軍師荀攸, 自初佐臣, 無征不從, 前後克敵, 皆攸之謀也。 ”傳說荀攸一共畫秘策十二道, 只有鐘繇知道個中真相了。

【郭嘉】

曹魏五謀臣中, 郭嘉被史書上稱為“才策謀略, 世之奇士”郭嘉勸曹操打袁紹、打呂布、料中孫策之死, 後來對袁譚兄弟的間隙、奔襲烏丸等事, 郭嘉都是勸曹操“要不要這麼打, 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 僅論判斷的表現, 不在荀攸賈詡之下。 但在“出策”方面, 比那二位秘策不斷的, 明顯少了一點。 打個比方, 李世民說“房謀杜斷”, 荀攸好比房玄齡,

有謀;郭嘉就傾向杜如晦, 善斷。

【賈詡】

曹魏五謀臣中的賈詡開始幫著李傕郭汜, 破了呂布;幫著張繡屢破曹操, 到關鍵時刻又讓張繡站對了邊, 在合適的時間降了曹, 所謂“使吾信重於天下者, 子也。 ”官渡, 他和荀攸一起畫謀;取了荊州, 他勸曹操不要伐吳;對付馬超, 是他提出的離間計;而且亂世裡活了七十七歲,身居高位,聰明得過了頭。

【程昱】

程昱,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後從曹操於兗州,封壽張令。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于範縣。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縣後,以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討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後文帝踐阼,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誰是曹魏第一謀士

在《三國志》中,陳壽對荀彧的評價很高,說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荀彧加入曹營後,首先提出了“奉天子而從民望”的正確主張,為曹操在政治上站穩了腳跟。建安元年七月,漢獻帝自河東返回洛陽。曹操擬議建都于許以迎天子,反對派認為,山東尚未平定,韓暹、楊奉剛把天子迎回洛陽,北面聯合張楊,恐難控制。荀彧力排眾議,勸諫曹操說,現今天子雖已返回洛陽,但那地方一片狼藉。義士有保全朝廷之心願,百姓有感念舊主之哀傷。如能趁此機會,迎天子以從民意,是謂大順;秉公心以服群雄,是謂大略;持正義以納英傑,是謂大德。這樣一來,天下即便有人不服,也不會受其所累,韓暹、楊奉之流豈敢為害?若不及時定奪,待他人生出異心,那時再考慮這件事,就來不及了。於是,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到洛陽迎天子移都許昌。這讓曹操在政治上占儘先機,形成了其他豪強無可比擬的戰略優勢。一時間,天下英才紛至遝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之說雖系誇張,但卻能讓人領略到“路線正確天下歸心”的興旺氣勢。

其次,荀彧提出了“深根固本致天下”的戰略方針,協助曹操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制定了先後緩急的軍事路線,並多次匡正進程中的偏差,深為曹操所讚賞。一支隊伍能否立足穩固、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方根據地是否牢固。若無鞏固的後方和豐實的後備,再強大的隊伍也難以為繼。因此,荀彧就像劉邦帳下的蕭何一樣,很少隨曹操出征,更多的是“居中持重”,調度籌畫軍國大事。興平元年夏,曹軍揮師徐州征伐陶謙,兗州張邈、陳宮乘機倒戈,暗中迎立呂布。危急之際,留守兗州治所鄄城的荀彧,臨危不懼,沉著應對。他趁豫州刺史郭貢主意未定,勸退了兵臨城下的數萬人馬,又派程昱曉諭東阿、範城守將,從而保全三城,穩住了後方根基。否則,曹操將進退失據,陷入困境。

綜觀荀彧一生,儘管他不贊成曹氏代漢自立,但他對曹魏的貢獻舉足輕重,尤以薦賢舉能為甚。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謀臣,多半是荀彧舉薦的,而且個頂個是拔尖人才。據《荀彧傳》所述,他前後推舉的都是“命世大才”,如荀攸、鐘繇、陳群、司馬懿、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戲志才、郭嘉、杜畿等,個個都曾為曹操所器重,並屢獻奇謀、累建奇功。

那麼,荀彧有何神通,能為曹營舉薦這麼多有識之士呢?

說起來,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一個人,只有當他視野開闊、眼光宏遠、智慧具足、見精識精時,才能發現世上之奇才,人中之龍鳳。就是說,能識得高手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高瞻遠矚的高手,甚或是更勝高手一籌的高手。荀彧正是這樣一個為歷代史學家所稱道的三國第一謀臣。他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軍事上頗有遠見,而且在公德與私德上都為世人所景仰,所贊佩。

曹魏五謀臣怎麼死的

郭嘉:于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荀彧: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

荀攸:太祖進魏王,攸以太祖叛漢,太祖怒,攸憂憤成疾,旋卒。

賈詡: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反。同年,賈詡去世,終年77歲,諡肅侯,長子賈穆繼嗣。

程昱: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算是長壽且善終了。

是他提出的離間計;而且亂世裡活了七十七歲,身居高位,聰明得過了頭。

【程昱】

程昱,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後從曹操於兗州,封壽張令。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于範縣。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縣後,以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討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後文帝踐阼,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誰是曹魏第一謀士

在《三國志》中,陳壽對荀彧的評價很高,說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荀彧加入曹營後,首先提出了“奉天子而從民望”的正確主張,為曹操在政治上站穩了腳跟。建安元年七月,漢獻帝自河東返回洛陽。曹操擬議建都于許以迎天子,反對派認為,山東尚未平定,韓暹、楊奉剛把天子迎回洛陽,北面聯合張楊,恐難控制。荀彧力排眾議,勸諫曹操說,現今天子雖已返回洛陽,但那地方一片狼藉。義士有保全朝廷之心願,百姓有感念舊主之哀傷。如能趁此機會,迎天子以從民意,是謂大順;秉公心以服群雄,是謂大略;持正義以納英傑,是謂大德。這樣一來,天下即便有人不服,也不會受其所累,韓暹、楊奉之流豈敢為害?若不及時定奪,待他人生出異心,那時再考慮這件事,就來不及了。於是,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到洛陽迎天子移都許昌。這讓曹操在政治上占儘先機,形成了其他豪強無可比擬的戰略優勢。一時間,天下英才紛至遝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之說雖系誇張,但卻能讓人領略到“路線正確天下歸心”的興旺氣勢。

其次,荀彧提出了“深根固本致天下”的戰略方針,協助曹操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制定了先後緩急的軍事路線,並多次匡正進程中的偏差,深為曹操所讚賞。一支隊伍能否立足穩固、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方根據地是否牢固。若無鞏固的後方和豐實的後備,再強大的隊伍也難以為繼。因此,荀彧就像劉邦帳下的蕭何一樣,很少隨曹操出征,更多的是“居中持重”,調度籌畫軍國大事。興平元年夏,曹軍揮師徐州征伐陶謙,兗州張邈、陳宮乘機倒戈,暗中迎立呂布。危急之際,留守兗州治所鄄城的荀彧,臨危不懼,沉著應對。他趁豫州刺史郭貢主意未定,勸退了兵臨城下的數萬人馬,又派程昱曉諭東阿、範城守將,從而保全三城,穩住了後方根基。否則,曹操將進退失據,陷入困境。

綜觀荀彧一生,儘管他不贊成曹氏代漢自立,但他對曹魏的貢獻舉足輕重,尤以薦賢舉能為甚。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謀臣,多半是荀彧舉薦的,而且個頂個是拔尖人才。據《荀彧傳》所述,他前後推舉的都是“命世大才”,如荀攸、鐘繇、陳群、司馬懿、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戲志才、郭嘉、杜畿等,個個都曾為曹操所器重,並屢獻奇謀、累建奇功。

那麼,荀彧有何神通,能為曹營舉薦這麼多有識之士呢?

說起來,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一個人,只有當他視野開闊、眼光宏遠、智慧具足、見精識精時,才能發現世上之奇才,人中之龍鳳。就是說,能識得高手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高瞻遠矚的高手,甚或是更勝高手一籌的高手。荀彧正是這樣一個為歷代史學家所稱道的三國第一謀臣。他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軍事上頗有遠見,而且在公德與私德上都為世人所景仰,所贊佩。

曹魏五謀臣怎麼死的

郭嘉:于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荀彧: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

荀攸:太祖進魏王,攸以太祖叛漢,太祖怒,攸憂憤成疾,旋卒。

賈詡: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反。同年,賈詡去世,終年77歲,諡肅侯,長子賈穆繼嗣。

程昱: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算是長壽且善終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