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願意去消費死亡嗎?

女神經二號

花444元, 歷經45分鐘, 你是否願意去消費一次死亡?

死亡體驗館坐落於上海公益新天地, 內容更像一個哲學版的“殺人遊戲”。 主持人通過廣播和監控掌握全域, 參與者只聞其聲, 不見其人, 在聲音的引導下, 每輪對一個兩難的哲學命題進行抉擇和討論。 比如, 阻止恐怖分子炸掉大廈, 挽救幾百人生命的唯一方法, 是折磨兩歲的女兒, 你選擇折磨女兒還是放棄?

在輪流公開發表意見、辯論結束後, 投票開始——最不同意或不喜歡誰的表現, 便將其“票死”。 得票最多者, 將走上中間的原型凹台, 承受即將到來的“死亡”——通過全黑的甬道, 躺上傳送帶, 進入模擬焚化爐。

當然, 你也可以在現場選擇一個人替死, 但條件是再次接受心靈“拷問”:“你現在有機會選擇一個替罪羊, 代替你走向死亡。 請問你選嗎?你選誰?”

“請問你選嗎?”看看窗外的晴光, 說實話, 我不知道。

選擇讓自己生,

就意味著讓另一個人死。

而這樣的兩難選擇不僅僅發生在遊戲裡。 今年7月19日, 河北邢臺的高先生遇到了現實版的“老婆和老媽同時掉進水裡”的難題, 兒子先救了母親, 然後妻子離他而去。

死亡在中國的文化裡, 向來是一個禁忌的話題。 因為禁忌,

所以讓我們常常刻意去忘記了生命的邊界, 常常活在生命太長, 遙遙無期的幻覺裡, 這種幻覺常常又將生命拋入虛無。 很多普通人意識到生命的邊界, 多是遭遇了身邊至親的離世才幡然醒悟。 因為我們刻意回避, 有意忽略死亡, 所以很多人用“活在當下”來麻痹自己, 而這不過是為自己的放縱尋找的託辭。

這種禁忌還體現在語言裡。 中國人對一個詛咒的最高級別, 就是“咒死”。 所以沒有人願意去想去思考自己的結局, 雖然人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結局, 因為這意味著對自己的詛咒。 正因為這樣, 我們盡力在人生的舞臺上演好屬於自己的角色, 卻幾乎沒有想過如何優雅地謝幕。

我的外婆, 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 解放前就是初中學歷。

即使兩鬢斑白, 依然衣著乾淨整潔, 舉手投足間都是十足舊式的大家閨秀做派。 而現在的她, 瘦骨嶙峋, 終日臥床, 喪失語言,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每次站在她的病床前, 我只能看到她睜圓的雙眼。 想起她有張年輕時打籃球的照片, 那時多麼颯爽英姿, 意氣風發啊。 但是現在, 在每天每時每刻都接近死亡的時候, 我和母親其實都不知道除了維持她的生存, 還能為她做些什麼。

如果你不知道現在該做些什麼, 那麼就假設你現在是80歲, 在你80歲你想起今生沒有做什麼是讓你最後悔的, 你就知道現在該怎麼選了。 所以, 所有死亡的問題都是關於生的。 “向死而生”永遠不是一個虛假命題。

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 你來了, 值得欣喜期待, 你走了, 也要從容優雅。

(文中關於死亡遊戲的資料來源了《南方人物週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