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絲綢之路—中原與西域交流的媒介—中篇

國與國之間, 向來是叢林法則。 古時是, 今時亦是。 那時候的冒頓有資本羞辱漢朝的皇太后。 匈奴對漢除了軍事訛詐之外, 還積極培養第五縱隊,
與趙、吳、楚等藩王暗通。 況且那時候的漢朝外有匈奴等強敵環伺, 內有番國叛亂之殤, 幸運的是內部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對於初生的漢朝來說, 和親、納貢、賞賜, 也許是唯一的辦法。

中國人向來不屈, 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那時的大漢除了韜光養晦之外, 強漢的力量也在積蓄。 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 到漢武帝時, “都鄙廩庾皆滿, 而府庫餘貨財, 京師之錢累巨萬, 貫朽而不可校。 ”漢朝的反擊即將到來!

漢武帝從匈奴降卒口中得知, 匈奴襲破了一個名叫大月氏的遊牧民族, 將他們國王頭顱製成了飲器。 大月氏國恨家仇, 希望與他國結盟, 共擊匈奴。 要通使大月氏, 必須取道匈奴, 一路兇險, 說不定就交代在路上了。 朝廷發佈了招募令, 一個叫張騫的郎官應聘。

張騫是漢中人, 為人相當有遠見, 擅長武藝與騎射, 也是郎官的必要人選。 張騫的使團有100多人, 從隴西出發, 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 這裡的使團應和現在一樣, 除漢使的隨員、將吏之外, 還有商人, 隊伍裡既有漢廷的賜物,

也有商人的貨品。

史書上記載, 張騫一行不久就被匈奴兵抓住了, 並被困十幾年, 雖娶妻生子, 但力保漢節不失。 後來張騫和部分隨員伺機逃了出來, 西行數十日, 來到大宛, 張騫向大宛王闡述了漢廷的意圖, 並描繪了漢朝的富庶, 希望與之通好, 大宛方面便嚮導指引張騫一行, 經康居到達大月氏。

然而此時的大月氏已經佔據了中亞國家大夏的領土, 生活安定, 並無復仇之志。 張騫呆了一年, 遂經南山(昆侖山)回國, 途徑青海羌人地區時, 又被匈奴捉住, 乘單于新死, 國內大亂之際, 才與匈奴妻子、嚮導甘父回到長安。 出發時的100多人, 只剩下張騫與甘父兩人了。 此次西行前後達10餘年, 雖未達到目的, 但獲得了大量西域的資料, 史學家司馬遷稱張騫此行為“鑿空”。

西元前121年—張騫回國後的第5年, 只有19歲的青年將軍霍去病, 發動河西會戰, 將匈奴勢力逐出河西走廊, 徹底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通道。 隨後張騫建議聯絡西域強國烏孫, 以斷匈奴右臂。 元狩四年(前119年), 張騫再次出使西域, 為的是將烏孫招回河西故地, 並與西域各國聯繫。 張騫到烏孫後並未達到目的, 於是元鼎二年(前115年)偕同烏孫使者一同返抵長安, 被張騫派往西域其他國家的副使也陸續回國。 烏孫使者見大漢民富國強, 後來才漸漸與大漢交往密切, 之後數年, 張騫通使大夏。

從此,西漢與西北諸國開始聯繫頻繁起來,張騫鑿空西域,絲綢之路正式開通,而富饒的大漢也以其自身獨有的文化影響力吸引著西域國家的交往。張騫本人因軍功也被封為博望侯。但絲路的開通遠遠不夠,而匈奴等國的敵對勢力依然亡漢之心不死,一切,都還在繼續發酵著……

張騫通使大夏。

從此,西漢與西北諸國開始聯繫頻繁起來,張騫鑿空西域,絲綢之路正式開通,而富饒的大漢也以其自身獨有的文化影響力吸引著西域國家的交往。張騫本人因軍功也被封為博望侯。但絲路的開通遠遠不夠,而匈奴等國的敵對勢力依然亡漢之心不死,一切,都還在繼續發酵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