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饑餓王朝,英國眼中的乾隆盛世:我們施捨剩飯,中國人都千恩萬謝

西元1793年(乾隆五四八年)夏, 為開拓中國市場, 英國政府派出馬戛爾尼使團出訪中國。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接受英國使團訪華。

喬治·馬戛爾尼

此前, 英國人對這個遙遠東方的神秘國度非常好奇。 他們相信, 彼時大清朝統治下的中國, 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記載的那樣, 遍地黃金珠寶, 人人錦衣玉食。 他們希望能通過這次訪問打開中國的通商大門, 好借此在這個富裕的國度分一點點羹, 討些金銀財寶。

然而, 當馬戛爾尼使團一登上中國大陸, 發現真實的中國和他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 這個不一樣貫穿了他們訪華行程的始末;這個不一樣, 讓他們對大清朝得出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結論。

沒有衣著光鮮的禮儀侍從, 清王朝雇傭了許多當地老百姓來到英國使團的船上, 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 英國人留意到這些人“個個面黃肌瘦”, 甚至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眾多普通中國人中間, 也很難找到“像他們英國公民的臃腫的大肚和農夫喜氣洋洋的臉。 ”

他們的訪華史料中記載:這些普通中國人“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 都要千恩萬謝。 對我們用過的茶葉, 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 然後煮水泡著喝。

使團成員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在去京城的三天行程裡, 所過之處, 沒有看到任何平民是豐衣足食的...他們和牆邊溜著的黑狗一樣枯瘦如柴, 住的都是泥巴做的房子, 上面耷拉著厚厚的茅草。 偶爾有一幢獨立的小樓, 但是和我們英國紳士住的府第相差甚遠,

這群中國人沒有看上去能住的舒服的農舍...不管是房屋還是河道, 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兩個城鎮)相提並論。 他們看上去實在太窮了, 我不相信這樣的國家能有富餘的金銀財寶和我們做交易。 ”

毫無疑問,

乾隆皇帝統治下的中國, 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 國力最盛的時期。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康乾盛世的美譽, 也並非是史學家的憑空杜撰。 但是為何這樣鼎盛的中國會在英國人眼中如此暗淡、甚至低賤?

真實原因說出來很“樸實”:乾隆時代下的普通國人和英國平民的生活差距實在太大了!

十四世紀, 歐洲人並沒有比中國人富裕多少。 能吃上肉的日子並不多, 往往一大塊麵包和一碗濃湯都能讓辛苦一天的英國農民心滿意足。 但是隨著社會的轉型, 歐洲人和中國人的生活水準相差越來越大。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雇工,每天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餐是麵包、乳酪、少量啤酒、醃豬肉、土豆、白菜或者蘿蔔;晚餐是麵包和乳酪。星期天還能吃上新鮮豬肉。

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生活水準有了更高的提升。1808年,英國普通一戶農家的消費清單還要加上2.3加侖脫脂牛奶,1磅乳酪,17品脫淡啤酒,半磅黃油和糖,還有1英兩茶。

而此時,乾隆時期的中國人吃什麼呢?

幾千年來,中國最底層的農民主要口糧一直是粗糧和青菜,吃肉的機會少得可憐。即便這樣的食物,也並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每到春荒的時候,農民還要靠挖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期,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一抓一大把。

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中記載:英國人每年能有11鎊、約40兩白銀的結餘;而中國農戶,每年收入32兩,支出35兩,辛苦一年,不僅沒有結餘,還要負債3兩,如此情形,但凡遇到饑荒,普通家庭立刻破產,唯有賣兒賣女才能生存,很多富貴人家會有丫鬟的賣身契,正是這個原因。

泱泱大清,國富家貧,貪官污吏橫流,縱然有盛世的名頭,也換不來外國使團的崇拜,更換不來舉國平民的拍手讚揚。想那僅和珅一人,家產就近8億兩白銀,抵得上2500萬家庭的正常勞動所得。這樣的國家缺錢嗎?顯然不缺,但卻缺失了功德、缺失了良心、缺失了能真正國富民強的基石。

中國人歷來心志團結、勤勞樸實。我們不缺乏成為世界強國的基因,但好馬配好鞍,好兵需強將。同樣,好的民族和國家也需要一個好的領頭人。跌倒了幾個世紀中華兒女,是時候站起來了嗎?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雇工,每天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餐是麵包、乳酪、少量啤酒、醃豬肉、土豆、白菜或者蘿蔔;晚餐是麵包和乳酪。星期天還能吃上新鮮豬肉。

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生活水準有了更高的提升。1808年,英國普通一戶農家的消費清單還要加上2.3加侖脫脂牛奶,1磅乳酪,17品脫淡啤酒,半磅黃油和糖,還有1英兩茶。

而此時,乾隆時期的中國人吃什麼呢?

幾千年來,中國最底層的農民主要口糧一直是粗糧和青菜,吃肉的機會少得可憐。即便這樣的食物,也並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每到春荒的時候,農民還要靠挖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期,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一抓一大把。

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中記載:英國人每年能有11鎊、約40兩白銀的結餘;而中國農戶,每年收入32兩,支出35兩,辛苦一年,不僅沒有結餘,還要負債3兩,如此情形,但凡遇到饑荒,普通家庭立刻破產,唯有賣兒賣女才能生存,很多富貴人家會有丫鬟的賣身契,正是這個原因。

泱泱大清,國富家貧,貪官污吏橫流,縱然有盛世的名頭,也換不來外國使團的崇拜,更換不來舉國平民的拍手讚揚。想那僅和珅一人,家產就近8億兩白銀,抵得上2500萬家庭的正常勞動所得。這樣的國家缺錢嗎?顯然不缺,但卻缺失了功德、缺失了良心、缺失了能真正國富民強的基石。

中國人歷來心志團結、勤勞樸實。我們不缺乏成為世界強國的基因,但好馬配好鞍,好兵需強將。同樣,好的民族和國家也需要一個好的領頭人。跌倒了幾個世紀中華兒女,是時候站起來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