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洪秀全第四次鄉試失敗後,做《定乾坤》詩,並決心要自己開科取士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 太平天國天王, 清末農民起義領袖, 廣東花縣福源水村人。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領導發動金田起義, 建國號稱“太平天國”, 自己號稱天王。 1853年定都南京, 並將南京改名為天京。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雖然最後失敗了, 但是他帶給世人的影響是持續而漫長的。

洪秀全出生于比較富裕的農耕家庭, 家中長輩對他的讀書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洪秀全7歲起便在村裡的私塾上學, 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 村裡的老人也都看好他, 希望他可以考取功名。 然而, 洪秀全連續三次都在廣州院試童生考試中失敗, 那時已經是25歲了。

洪秀全並不甘心於考試的失敗, 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春天, 第四次前往廣州參加應試, 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 已經30歲的他, 連個秀才都考不上, 換做一般人的話,

打擊肯定很大, 但洪秀全並不沮喪, 他在乘船回鄉的時候, 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霸氣十足的反詩《定乾坤》, 來表明自己的心態:

《定乾坤》 洪秀全

龍潛海角恐驚天, 暫且偷閒躍在淵;

等待風雲齊聚會, 飛騰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不僅寫了這首詩, 還宣稱從此“不考清朝試、不穿清朝衣,

要自己來開科取士”。 洪秀全連續四次連秀才都考不上, 飽嘗了讀書的苦果, 科舉入仕的願望破滅。 所以, 他決心從此不再讀孔孟、程朱之書, 不再為科舉考試而讀書, 從此與科舉功名道路徹底決裂。

洪秀全後來建立太平天國, 真正做到了自己開科取士,

雖然最後限於歷史局限而失敗了, 但他畢竟在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也相應地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他給腐朽的滿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使得滿清政府進一步開放洋務運動。

洪秀全的一生, 堪稱是一部英雄的史詩, 他堅信的“古來事業由人做”, 鼓舞了後代無數的仁人志士堅持做事業的信心。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 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