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積食了,別怕別怕!史上最全防治指南(媽媽們快收藏)

清明小長假終於結束啦~~你們有沒有這樣的困擾啊, 沒有讓寶寶胡吃海塞, 寶寶還是積食了。

別怕, 別怕!這只不過是寶寶亂吃、不規律吃導致的。

我就是用了以下幾招, 就給墨寶治好啦。 來吧, 媽媽們跟我一起學起來~~

什麼是積食?

羅大倫老師《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一書裡, 是這麼描述寶寶吃東西的:孩子就像金魚一樣, 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就會使勁地吃下去。 有沒有很形象?

此時, 父母要擔起阻攔的責任, 否則給孩子帶來的就不是愛了, 是傷害。 食積日久, 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 影響生長發育。

積食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 馬上到來的夏季發病率較高。

每個年齡段均可發病, 嬰幼兒較多見, 如果寶寶脾胃虛弱, 以及人工餵養的嬰幼兒更容易罹患。

寶媽寶爸們要注意, 積食可單獨出現, 也可兼夾於感冒、泄瀉、疳症等其他疾病中, 類似于西醫學中的消化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果積食不愈, 會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同時會轉化成疳證。 古籍中說道“積為疳之母, 無積不成疳”。

寶寶積食有哪些表現呢?

表現一:口氣臭

感覺寶寶口中味道最近變得非常大, 積食嚴重的寶寶還有可能嘔吐, 吐出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表現二:體溫偏差

寶寶睡覺後, 胸口、腹部、手心、腳心任何一個地方比其他地方熱, 量體溫通常是36度8, 或者37度, 就是積食。 估計再有兩天, 就會發燒。

表現三:大便臭

便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次數增多、腹瀉。 值得留意的是, 寶寶便便的臭味, 開始幾天會比較嚴重, 然後會慢慢變得清稀, 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 這時孩子還會肚子脹滿, 不斷咕咕作響, 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 味道也會比較大。

表現四:舌苔變厚

寶寶舌體的中間部分, 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 也可能整個舌頭的舌苔變厚變膩, 此時得高度懷疑積食了。

表現五:臉、嘴唇突然變紅

媽媽發現寶寶的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像塗了口紅。 或者寶寶的臉突然變紅,

往往是在右側的顴骨部, 這往往是積食導致的。

表現六:食欲紊亂

剛開始是不愛吃飯, 胃口不佳;積食時間長了, 胃中有熱, 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 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 很快又會瀉出去。

表現七:晚上睡不好

如果寶寶一般睡眠都很好, 這兩天忽然夜裡翻來翻去, 一會兒一醒, 要注意, 很有可能有積食。

表現八: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

吃肉多導致積食的孩子, 只要感冒, 立刻會引起咽喉部的感染, 各種扁桃體腫痛。 這是中焦阻滯, 肺胃不降, 鬱熱在上焦的緣故。

表現九:飯後肚子脹痛、腹瀉

積食的孩子, 吃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 然後會喊肚子痛, 而這種腹痛瀉後會輕鬆些, 然後過一會兒, 再痛, 再瀉, 如此反復。

tips:這些情況並不一定同時出現,

但每一條都可能對您識別孩子的積食有所幫助。

寶寶積食該怎麼辦?

如果出現食欲下降、咳嗽等積食症狀, 但還沒有外感症狀時, 可採取飲食調節治療。

一日三餐:稍微少一點, 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 不吃油炸、膨化食品, 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 可適當吃些魚蝦。

水果和零食:只要寶寶喜歡吃, 媽媽就會不停地喂, 意識到以後就發現已經喂進去了很多。 但是水果中含有豐富的果糖和纖維素, 過多食用會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 導致積食, 所以即使寶寶喜歡吃、愛吃, 媽媽也該阻攔。

此外:媽媽還要讓孩子多喝水, 保證睡眠充足、及時排泄, 不去公共場合, 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好啦,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食補

山楂——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山藥——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再給大家介紹3個按捏療法

捏脊: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摩湧泉:足底心即是湧泉穴。父母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

還有運動療法

戶外活動: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山楂——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山藥——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再給大家介紹3個按捏療法

捏脊: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摩湧泉:足底心即是湧泉穴。父母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

還有運動療法

戶外活動: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