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麼,原來唐太宗是這樣的千古一帝!

秦皇漢武, 唐宗宋祖

秦皇漢武, 唐宗宋祖!這幾個都是中國雄才大略的帝王, 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尊稱為千古一帝,

他更是被周邊各國君敬稱為“天可汗”。 但是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 今天丸子來講講千古一帝的另一面, 不知道你了不瞭解?

1. 弑兄殺弟, 逼父滅門

眾所周知, 李世民是通過發動玄武門兵變當上皇帝的, 走上皇位之路充滿了血腥。 史料記載他被李建成和李元吉下毒吐血數升, 為了保命迫不得已才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李元吉確實不是東西, 但是李世民也並非善類, 他其實也早做了打算, 派自己的親信溫大雅鎮守洛陽, 後來又派秦王府幕僚張亮去暗中結交崤山以東的豪傑, 等待事態變化, 拿出大量的金銀絲帛, 任憑他們使用。 但是卻被李元吉察覺, 張亮也被下了大獄, 不過此人倒是守口如瓶, 任你怎麼威逼利誘就是不說一字,

後來因為此時受到李世民的重用。

發動玄武門之變後, 李世民派人又大哥和四弟的十個兒子全部誅殺, 徹底斷掉兄弟二人的根, 後來又過繼自己的兒子給他們為嗣, 真是惺惺作態。 可見其手段之殘忍亙古未有, 只有馮太后的爺爺馮弘能媲美之, 他曾經殺掉了親哥哥馮跋的一百多個兒子。

尉遲恭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 李淵茫然不知的在宮內划船。 身披鎧甲、手握長予、衣帶血漬的尉遲恭被李世民派入宮中擔任警衛, 著實嚇到李淵一跳, 這不是很明顯的告誡李淵要識相, 不然連你一塊兒都給宰了。 李淵確實很識時務, 趕緊立李世民為太子, 過不久有禪位給他, 後移居大安宮做了九年囚徒死去, 值得說的是李淵的陵墓不如長孫皇后的大, 可見李世民也算是不孝。

雖然史書說李淵在李世民登基後, 父子二人和好如初。 其實李淵對李世民還是心存芥蒂的, 曾親口說“近日以來, 幾有投杼之惑。 ” 投杼就是動搖了對最親近者的信心。 李世民則惺惺作態吮吸李淵的右乳以希望能盡釋前嫌,

二子十孫被他所殺, 怎麼會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忘卻呢?

2.好色

孔夫子說過:“食色, 性也!”好色在先秦時代也不是一個人的污點, 況且天子是有權利擁有三宮六院的。

我們英明神武的李大領導自然就擁有這樣的權利, 我們是不能詬病的, 但是很多史書將其塑造成不淫不亂的形象, 其實未必。

大唐美女

玄武門之變後, 唐太宗強娶了弟媳婦李元吉的老婆楊氏, 後來與其生下第十四子李明。 後廬江王李瑗造反被殺, 唐太宗又令“其姬入侍左右”, 既不貪圖美色怎麼連二位小寡婦都要擁入宮中?大名鼎鼎的武媚娘入宮時也才十四歲, 肯定同時入宮的不止武媚娘這麼一個。

3.屠殺功臣

有人會說唐太宗善待功臣, 未曾殺功臣, 其實不然。 侯君集、張亮、李君羨這些都是被他所殺, 有人會說侯君集、張亮都曾造反是死有餘辜, 但是李君羨死的確實有點冤枉。

李君羨

李君羨相比李靖、李勣的功勞是很小,但是也有汗馬功勞。唐太宗也比較看重他,引其為左右,跟隨他破宋金剛於介休,從討王世充,破竇建德、劉黑闥,後突厥大軍至渭橋,與尉遲敬德擊破。

可見也是功臣一個,但是唐太宗晚年有謠言“女主武王有天下”,而李君羨小名叫五娘子,又為左武候中郎將,封武連縣公,駐守在太極宮玄武門。隨即被禦史羅織罪名彈劾,被唐太宗以“欺君壓民”的罪名下令處決。到武則天當政時,他的家屬向當時的皇帝武則天訴冤,武則天為了證明自己有天命,下詔追複李君羨官爵,以禮改葬。

4.篡改歷史

看過關於李世民影視劇涉及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時,總是將他們塑造成不學無術、貪財好色的小人。

褚遂良

其實你知道麼?李世民除了坑爹外,就是會抹黑,他在世時竟然數次要看《起居注》和《國史》,想要篡改記錄,來掩飾歷史真相,掌管《起居注》的一代直臣褚遂良硬是不肯給他。後來他又強迫房玄齡按自己的要求修改《太宗實錄》中玄武門之變裡對於自己不利的記載。連一向崇拜唐太宗的司馬光很質疑“按建成、元吉雖為頑愚,既為太宗所誅,史臣不無抑揚、誣諱之辭。”

他還是將自己的父親李淵寫成一個懦弱無主見之人,晉陽起兵主要是自己的功勞。其實這些行為是他心裡作祟,篡改了史實拔高了自己的功績,是為了使自己殺兄逼父得來的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位能夠做的有理由。

5. 真的善於納諫麼?

唐太宗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善於納諫的賢君,歷代標榜的君賢臣直就是說的他和魏征,二人堪稱君臣關係的楷模。

魏征

其實你知道麼?唐太宗曾數次想殺掉魏征,還曾罵其為鄉巴佬,等到魏征死後竟然推到了他的墓碑,可見唐太宗對魏征還是耿耿於懷的。

對於納諫,個人覺得他繼位初期,為了自己的統治和掩蓋篡位的污點,對於魏征的直諫算得上是全盤接受,表現出賢君的作風。等到其統治穩定後也漸漸聽不進去了,魏征自己都知道,在《魏徵公諫錄》中記載:“暨五六年間,猶悅從諫。自茲厥後,漸惡直言,雖或勉強,時有所容,非複囊時之豁也!”

6. 畋獵嬉戲,窮兵黷武

老子曾說:“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唐太宗其實也耽於馳騁畋獵,沒繼位前反對李淵和李元吉去狩獵,認為此舉不僅玩物喪志,還勞民傷財。可是到了自己當了皇帝,自己卻喜歡上了畋獵,有事沒事去打打獵物,甚至都忘記上朝,史料記載禦史柳範上奏:“房玄齡事陛下,猶不能諫止畋獵,豈可獨罪萬紀?”可見唐太宗是個很好的演員,還有一件事更能證明他善於演戲,繼位之初,百廢待興,他大力提倡節儉不大興土木,小興還是有的(修建大明宮),等到後期為了享受就開始大興土木,說勸都不行。

隋明帝楊廣

身為大唐的領導人,唐太宗時刻以隋亡為鑒,曾親口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也學他為鑒的隋煬帝去征討高句麗,消耗了大量民力和財力,直到他兒子李治時期才打下來,可見窮兵黷武至極,可見他並沒有完全吸取歷史教訓,重蹈了覆轍。

7. 相信術士,吃金石亡

當皇帝的總是希望自己能“萬歲,萬歲,萬萬歲”,可惜歷史上皇帝多是短命,唐太宗也算是,沒能活到花甲之年(52歲),其實這是他自己作的。

《資治通鑒》貞觀二十一年記載,高士廉死,李世民往唁,長孫無忌在士廉喪所,聞上將至,輟哭,迎諫于馬首曰:‘陛下餌金石,于方不得臨喪,奈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可知李世民不但並未痊癒,身體很差,且因急於痊癒,又開始大量服食金石。

那麼什麼是“金石”呢?

恐怕是盛行于魏晉之時的“五石散”之類的藥物。五石散中有三味是壯陽,溫肺腎,主治陽痿等症,一味功效斂瘡、生肌,主治遺精、崩漏等,還有一味功效安神、暖子宮,主治虛寒不孕。同為金石之藥,功效應該所差不遠。

印度高僧

其實唐太宗服用他主要是想延年益壽,老當益壯。在645年,他就開始大量服用方士練的金石;貞觀二十二年(649年),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俘獲了一位名叫那羅邇娑婆的印度和尚敬獻給唐太宗,印度和尚自稱能配延年益壽的金石密劑,唐太宗服用後病情惡化,不久歸西了。

其實丸子說這麼多並不是想黑唐太宗,他作為歷史上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我還是很佩服他的,他的文治武功自然不可抹去,在歷史上的功績和地位也必須肯定。

其實歷代皇帝,總脫不了以上的黑暗面,只不過從歷史學的角度來原一個真實的唐太宗!

李君羨

李君羨相比李靖、李勣的功勞是很小,但是也有汗馬功勞。唐太宗也比較看重他,引其為左右,跟隨他破宋金剛於介休,從討王世充,破竇建德、劉黑闥,後突厥大軍至渭橋,與尉遲敬德擊破。

可見也是功臣一個,但是唐太宗晚年有謠言“女主武王有天下”,而李君羨小名叫五娘子,又為左武候中郎將,封武連縣公,駐守在太極宮玄武門。隨即被禦史羅織罪名彈劾,被唐太宗以“欺君壓民”的罪名下令處決。到武則天當政時,他的家屬向當時的皇帝武則天訴冤,武則天為了證明自己有天命,下詔追複李君羨官爵,以禮改葬。

4.篡改歷史

看過關於李世民影視劇涉及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時,總是將他們塑造成不學無術、貪財好色的小人。

褚遂良

其實你知道麼?李世民除了坑爹外,就是會抹黑,他在世時竟然數次要看《起居注》和《國史》,想要篡改記錄,來掩飾歷史真相,掌管《起居注》的一代直臣褚遂良硬是不肯給他。後來他又強迫房玄齡按自己的要求修改《太宗實錄》中玄武門之變裡對於自己不利的記載。連一向崇拜唐太宗的司馬光很質疑“按建成、元吉雖為頑愚,既為太宗所誅,史臣不無抑揚、誣諱之辭。”

他還是將自己的父親李淵寫成一個懦弱無主見之人,晉陽起兵主要是自己的功勞。其實這些行為是他心裡作祟,篡改了史實拔高了自己的功績,是為了使自己殺兄逼父得來的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位能夠做的有理由。

5. 真的善於納諫麼?

唐太宗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善於納諫的賢君,歷代標榜的君賢臣直就是說的他和魏征,二人堪稱君臣關係的楷模。

魏征

其實你知道麼?唐太宗曾數次想殺掉魏征,還曾罵其為鄉巴佬,等到魏征死後竟然推到了他的墓碑,可見唐太宗對魏征還是耿耿於懷的。

對於納諫,個人覺得他繼位初期,為了自己的統治和掩蓋篡位的污點,對於魏征的直諫算得上是全盤接受,表現出賢君的作風。等到其統治穩定後也漸漸聽不進去了,魏征自己都知道,在《魏徵公諫錄》中記載:“暨五六年間,猶悅從諫。自茲厥後,漸惡直言,雖或勉強,時有所容,非複囊時之豁也!”

6. 畋獵嬉戲,窮兵黷武

老子曾說:“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唐太宗其實也耽於馳騁畋獵,沒繼位前反對李淵和李元吉去狩獵,認為此舉不僅玩物喪志,還勞民傷財。可是到了自己當了皇帝,自己卻喜歡上了畋獵,有事沒事去打打獵物,甚至都忘記上朝,史料記載禦史柳範上奏:“房玄齡事陛下,猶不能諫止畋獵,豈可獨罪萬紀?”可見唐太宗是個很好的演員,還有一件事更能證明他善於演戲,繼位之初,百廢待興,他大力提倡節儉不大興土木,小興還是有的(修建大明宮),等到後期為了享受就開始大興土木,說勸都不行。

隋明帝楊廣

身為大唐的領導人,唐太宗時刻以隋亡為鑒,曾親口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也學他為鑒的隋煬帝去征討高句麗,消耗了大量民力和財力,直到他兒子李治時期才打下來,可見窮兵黷武至極,可見他並沒有完全吸取歷史教訓,重蹈了覆轍。

7. 相信術士,吃金石亡

當皇帝的總是希望自己能“萬歲,萬歲,萬萬歲”,可惜歷史上皇帝多是短命,唐太宗也算是,沒能活到花甲之年(52歲),其實這是他自己作的。

《資治通鑒》貞觀二十一年記載,高士廉死,李世民往唁,長孫無忌在士廉喪所,聞上將至,輟哭,迎諫于馬首曰:‘陛下餌金石,于方不得臨喪,奈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可知李世民不但並未痊癒,身體很差,且因急於痊癒,又開始大量服食金石。

那麼什麼是“金石”呢?

恐怕是盛行于魏晉之時的“五石散”之類的藥物。五石散中有三味是壯陽,溫肺腎,主治陽痿等症,一味功效斂瘡、生肌,主治遺精、崩漏等,還有一味功效安神、暖子宮,主治虛寒不孕。同為金石之藥,功效應該所差不遠。

印度高僧

其實唐太宗服用他主要是想延年益壽,老當益壯。在645年,他就開始大量服用方士練的金石;貞觀二十二年(649年),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俘獲了一位名叫那羅邇娑婆的印度和尚敬獻給唐太宗,印度和尚自稱能配延年益壽的金石密劑,唐太宗服用後病情惡化,不久歸西了。

其實丸子說這麼多並不是想黑唐太宗,他作為歷史上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我還是很佩服他的,他的文治武功自然不可抹去,在歷史上的功績和地位也必須肯定。

其實歷代皇帝,總脫不了以上的黑暗面,只不過從歷史學的角度來原一個真實的唐太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