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日頭條將全資收購北美知名短視頻社交產品Musical.ly

11月10日消息, 今日頭條正式與北美知名短視頻社交產品Musical.ly簽署協定, 將全資收購Musical.ly。

據悉, Musical.ly的市場估值接近10億美金。 交易完成後, 今日頭條旗下音樂短視頻社區抖音將和 Musical.ly 進行合併。 雙方將保持品牌獨立, 未來會在技術、產品等多方面探索更深入的合作。

這筆收購是今日頭條全球化戰略的繼續, 也是繼Flipagram後, 今日頭條納入囊中的第二款北美明星短視頻產品。

抖音短視頻, 是今日頭條旗下一款定位於中國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群的短視頻產品, 其中85%的使用者在24歲以下, 核心的紅人和用戶基本是95後、00後。 今日頭條的技術優勢和抖音在國內市場的成功,

是推動這次並購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頭條的推薦技術將有助於Musical.ly在業務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Musical.ly創始人陽陸育說, “同時, 抖音和Musical.ly調性相近, 雙方分別在中國和北美市場取得了成功, 並購之後, 能更好地發揮品牌協同作用。 ”

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柳甄表示, 抖音和Musical.ly深受中外年輕人的歡迎, 未來抖音與Musical.ly雙方將發揮技術和內容優勢, 聯手打造全球最大的短視頻社交娛樂平臺。

“今日頭條致力於用人工智慧技術, 搭建全球最懂你的資訊分發平臺, ”柳甄說, “我們希望技術能夠服務更多人, 中國公司應該在更廣闊的區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 2016 年 10月, 今日頭條曾經投資印度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 Dailyhunt。

2016 年底, 今日頭條控股了印尼的移動互聯網明星專案——新聞推薦閱讀平臺 "BABE"。

今年2月, 今日頭條全資收購北美知名短視頻社區 Flipagram。 8月, 今日頭條宣佈投入上億美金説明旗下音樂短視頻App抖音進軍國際市場。 而就在11月8日, 獵豹移動的公告顯示, 今日頭條全資收購了其旗下的海外移動新聞資訊產品News Republic。 與此同時, 今日頭條的海外版“Topbuzz”已經在北美Google Play新聞類下載排名中穩居第一。

以下為3月份創業家對musical.ly專訪報導:

一款中國人開發並運營的應用musical.ly, 在歐美青少年間風靡, 他們成功的奧秘究竟是什麼?

最近, 一款中國人開發並運營的應用musical.ly, 在歐美青少年間風靡。 他們成功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在創業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坎坷?未來打算進軍中國市場會遇到什麼挑戰?musical.ly首次披露自己的創業故事。

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musical.ly, 歐美市場月活數千萬的社交軟體, 由一群中國人開發並運營。 2016年6月, 《福布斯》發表文章《全美最火的新APP:musical.ly》; 2016年12月, 英國《衛報》對這家公司平臺上的網紅進行了集中報導。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給自己打廣告

連當紅歌手明星也來湊熱鬧。 R&B歌手傑森·德魯羅 中做起來的, 然後就突然火爆了(exploded)。

陽陸育給出的答案是, 他們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娛樂社交機會:青少年處於一個急於表達的年齡, 同時有大把的時間來娛樂交友。 musical.ly的產品邏輯是, 給普通人提供表達自我的平臺。 從“產品邏輯”這一點來說, 陽陸育認為musical.ly和快手是相似的, 就是社交平臺的“去中心化”。

“我們添加了音樂背景, 讓發佈者認為自己的視頻拍得還不錯, 這就降低了製作門檻。 ”陽陸育對創業家&i黑馬說。

另一個秘訣則是, 一開始他們就確定做社交不做工具。 “很多人想從工具往社交轉, 這怎麼能轉呢?”

14歲的網紅們與musical.ly的未來

登頂之後就順利多了。

陽陸育披露, 差不多半年之後, 即2016年年初, 他們的日活已經穩定在200萬左右了, 同時註冊用戶突破了2000萬, 約占美國人口的6%。

這期間他們同步在做一些事, 版權正版化, 探索社交的更多玩法, 做直播。 通過嘗試他得出結論, 在美國做直播沒有中國的市場空間大, “美國人覺得, 這件事值得讚賞, 就打賞你, 大概幾毛錢。 他們決不認為你應該借此發財, 如果就是去那邊化個妝, 給大家看一下就能發財的話,

太沒天理了, 因為你並沒有展示出真正超人的技能。 ”

開始進入歐洲市場。 邏輯很簡單:歐洲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很深。 在當地沒有運營人員的情況下, 歐洲的使用者數趕上了美國。 用戶覆蓋率最高的是瑞典, 900萬人口, 日活是150萬, 每6個瑞典人裡有一個在玩musical.ly。

平臺上的網紅也在養成。

最為知名的要數Baby Arail, 一個來自佛羅里達州的15歲女孩, 目前有1810萬粉絲, 之後去鋪其它平臺, 在Youtube上有212萬粉絲, Instagram上有630萬粉絲。 她還被ABC的新聞直播間請去錄了一期節目, 話題是談談作為青少年網紅的體驗。 她在節目中說, “我喜歡musical.ly, 我能在上面表現自己的創意。 ”

*Baby Ariel接受ABC採訪

維琪百科的頁面是這麼描述藝人Rolf Jacob Sartorius的:“藝名Jacob Sartorius,美國歌手,網紅,在musical.ly上靠對嘴唱的小視頻紅起來的人。”Jacob目前在musical.ly上有1580萬粉絲,基本上每天會發三次小視頻,還在上面發佈了自己的原創歌曲“Sweatshirt”,之後竄到了iTunes上的前十名。

*“你真可愛”恐怕是Jacob聽過最多的話

IT活躍人士Xavier Di Petta這麼解釋Jacob的走紅:“對,10歲的女孩很容易成為賈斯丁·比伯的腦殘粉,但再腦殘也知道不可能和賈斯汀結婚。但她們看到Jacob的時候會想,他跟我一樣大,有可能會成為我的男朋友呢。”

如Xavier Di Petta所說,musical.ly上的網紅是粉絲自己捧出來的,親民,互動性強,不像偶像明星高高在上。

和Jacob一樣走可愛路線的還有今年馬上要滿15周歲的男孩Carson Lueders。和其他musers不一樣的是,他常常在musical.ly上發佈自己的原創歌曲。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他甚至還在兩年前和媽媽一起搬到了洛杉磯。他最早是在youtube和itunes上發表歌曲,但自己承認是musical.ly讓他一下子紅了起來。記者問他小小年紀被如此之多的女孩子熟知是一種什麼感受,他回答,“有時只要出門就會被認出來,hey,你就是musical.ly上那個小孩兒(kid)嗎?”

女孩兒Loren Gray Beech紅了以後,開始收到粉絲們送來的禮物。但這些禮物很怪異,都是些用過的錢包和項鍊,她媽媽分析道,這些小孩子不可能找父母要錢買禮物送給一個未曾謀面的網友,於是只好把自己用過的東西寄來給她。

除了平臺養成的網紅,一些成名的、二十幾歲的“老藝術家”也在上面和自己的粉絲會師,或者吸新粉。

“這個軟體讓我感到驚訝,我發現了一個可以分享音樂的地方。而且如果現在你不玩的話,有點out了。”R&B歌手傑森·德魯羅 (Jason Derulo)說。

鑒於musical.ly這種不斷往音樂行業深處走的發展趨勢,陽陸育說公司今年有三個打算,一是暑假在美國的20個城市做一次戶外巡演,嘉賓是平臺上的網紅、流行歌手、喜劇藝人等,計畫每場觀看人數在一萬人左右,收門票。二是聯合美國的電視臺做場選秀活動,評選出來的紅人直接輸送到電視節目和電影裡去;三是和唱片公司一起選秀,唱片公司每月給musical.ly二十個新人,新人們會在平臺上發佈自己的作品,“看誰會起來,唱片公司就捧他。”

陽陸育把這幾件事定義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的造星運動”。這和2016年夏天美國媒體對他們集中報導的角度是吻合的:明星的出現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且有低齡化的趨勢。

而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是,在上海的musical.ly,必須緊跟美國流行文化,和美國青少年始終親密同行,才能在這波潮流中越走越遠。

“你們有沒有主動去瞭解和熟悉美國流行文化?”

“我們運營團隊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美國的各種新聞八卦、娛樂八卦。要把這群使用者服務好,你至少要跟它在同一個語境裡。”

挑戰亦未曾缺席。

陽陸育坦言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時差”,只有“盡可能去克服”。解決辦法之一是,多多動員平臺上那些熱心到會幫他們建Instagram帳號的志願者。“社區志願者有好幾千人,他們會説明我們服務其他的使用者。這個模式是我們成功的法寶。”而為了報答這些志願者,musical.ly會送給他們一些定制的T恤禮物等,或給他們機會與團隊的人聊聊天。

在使用者數量上,因為僅僅服務青少年,始終會面臨歐美市場的增長瓶頸,而要實現互聯網公司在商業模式上的成功,使用者數又是亟需進一步擴大的。當歐美市場爆發型的增長期過去之後,下一座城池在哪?

musical.ly有進軍中國市場的打算,期望鎖定一批引領娛樂時尚的“潮人”。

陽陸育自己最為擔心的問題是,當公司越來越大的時候,還能否繼續保持最為寶貴的創新精神。“當初我們公司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個是最重要的東西。”他對創業家&i黑馬說。

至於商業模式,他一沒有開始做,二沒有太多擔心,理由是“視頻廣告在美國的爆發趨勢非常明顯”,同時“美國有一個成熟的互聯網廣告市場”。

那現在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繼續做用戶增長。”頓了頓,他對創業家&i黑馬說,“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Baby Ariel接受ABC採訪

維琪百科的頁面是這麼描述藝人Rolf Jacob Sartorius的:“藝名Jacob Sartorius,美國歌手,網紅,在musical.ly上靠對嘴唱的小視頻紅起來的人。”Jacob目前在musical.ly上有1580萬粉絲,基本上每天會發三次小視頻,還在上面發佈了自己的原創歌曲“Sweatshirt”,之後竄到了iTunes上的前十名。

*“你真可愛”恐怕是Jacob聽過最多的話

IT活躍人士Xavier Di Petta這麼解釋Jacob的走紅:“對,10歲的女孩很容易成為賈斯丁·比伯的腦殘粉,但再腦殘也知道不可能和賈斯汀結婚。但她們看到Jacob的時候會想,他跟我一樣大,有可能會成為我的男朋友呢。”

如Xavier Di Petta所說,musical.ly上的網紅是粉絲自己捧出來的,親民,互動性強,不像偶像明星高高在上。

和Jacob一樣走可愛路線的還有今年馬上要滿15周歲的男孩Carson Lueders。和其他musers不一樣的是,他常常在musical.ly上發佈自己的原創歌曲。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他甚至還在兩年前和媽媽一起搬到了洛杉磯。他最早是在youtube和itunes上發表歌曲,但自己承認是musical.ly讓他一下子紅了起來。記者問他小小年紀被如此之多的女孩子熟知是一種什麼感受,他回答,“有時只要出門就會被認出來,hey,你就是musical.ly上那個小孩兒(kid)嗎?”

女孩兒Loren Gray Beech紅了以後,開始收到粉絲們送來的禮物。但這些禮物很怪異,都是些用過的錢包和項鍊,她媽媽分析道,這些小孩子不可能找父母要錢買禮物送給一個未曾謀面的網友,於是只好把自己用過的東西寄來給她。

除了平臺養成的網紅,一些成名的、二十幾歲的“老藝術家”也在上面和自己的粉絲會師,或者吸新粉。

“這個軟體讓我感到驚訝,我發現了一個可以分享音樂的地方。而且如果現在你不玩的話,有點out了。”R&B歌手傑森·德魯羅 (Jason Derulo)說。

鑒於musical.ly這種不斷往音樂行業深處走的發展趨勢,陽陸育說公司今年有三個打算,一是暑假在美國的20個城市做一次戶外巡演,嘉賓是平臺上的網紅、流行歌手、喜劇藝人等,計畫每場觀看人數在一萬人左右,收門票。二是聯合美國的電視臺做場選秀活動,評選出來的紅人直接輸送到電視節目和電影裡去;三是和唱片公司一起選秀,唱片公司每月給musical.ly二十個新人,新人們會在平臺上發佈自己的作品,“看誰會起來,唱片公司就捧他。”

陽陸育把這幾件事定義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的造星運動”。這和2016年夏天美國媒體對他們集中報導的角度是吻合的:明星的出現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且有低齡化的趨勢。

而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是,在上海的musical.ly,必須緊跟美國流行文化,和美國青少年始終親密同行,才能在這波潮流中越走越遠。

“你們有沒有主動去瞭解和熟悉美國流行文化?”

“我們運營團隊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美國的各種新聞八卦、娛樂八卦。要把這群使用者服務好,你至少要跟它在同一個語境裡。”

挑戰亦未曾缺席。

陽陸育坦言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時差”,只有“盡可能去克服”。解決辦法之一是,多多動員平臺上那些熱心到會幫他們建Instagram帳號的志願者。“社區志願者有好幾千人,他們會説明我們服務其他的使用者。這個模式是我們成功的法寶。”而為了報答這些志願者,musical.ly會送給他們一些定制的T恤禮物等,或給他們機會與團隊的人聊聊天。

在使用者數量上,因為僅僅服務青少年,始終會面臨歐美市場的增長瓶頸,而要實現互聯網公司在商業模式上的成功,使用者數又是亟需進一步擴大的。當歐美市場爆發型的增長期過去之後,下一座城池在哪?

musical.ly有進軍中國市場的打算,期望鎖定一批引領娛樂時尚的“潮人”。

陽陸育自己最為擔心的問題是,當公司越來越大的時候,還能否繼續保持最為寶貴的創新精神。“當初我們公司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個是最重要的東西。”他對創業家&i黑馬說。

至於商業模式,他一沒有開始做,二沒有太多擔心,理由是“視頻廣告在美國的爆發趨勢非常明顯”,同時“美國有一個成熟的互聯網廣告市場”。

那現在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繼續做用戶增長。”頓了頓,他對創業家&i黑馬說,“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