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回江東?

項羽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勇猛的武將之一, “羽之勇武, 千古無二”的評價絕不過譽。 李清照曾寫過“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的詩句, 熱情謳歌了項羽被圍垓下時不肯忍辱偷生的悲壯行為。 那麼, 項羽為何寧死不肯過江東以圖東山再起呢?

首先, 項羽是個很要面子的人, 他“羞見江東父老”。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 項羽被劉邦逼到烏江之畔的時候, 烏江亭長曾勸說項羽快速渡江, 保住性命, 以圖東山再起。 而項羽卻道:“天之亡我, 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無一人還,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 籍獨不愧於心乎?”可見項羽是個面子至上的人。 即使別人對他的失敗不說什麼, 他自己也過不了“面子”這道坎兒, 即“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我何面目見之?”

第二, 項羽信奉“敵死我活, 敵生我死”的戰鬥哲學。

項羽無疑是個大英雄, “英雄主義”的信條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他在戰爭中所向披靡的時候, 他一定要把敵人徹底消滅, 而他面臨徹底失敗的時候, 心中的大英雄主義也會促使他寧死不肯逃跑。 項羽寧願自刎烏江, 也不肯逃過江東, 正是他大英雄主義的完美體現和最後一次強烈迸發。

第三, 項羽不肯聽從烏江亭長的勸說坐船渡江還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 即他害怕再度受騙。

項羽兵陷困境, 大勢已去, 而劉邦那邊正以“千金、萬戶”購買項羽的人頭。 面對如此值錢的人頭, 烏江亭長會不會已經投靠劉邦, 來故意誘騙項羽渡江呢?畢竟項羽前不久剛被一個不起眼的田夫騙了一把。 (項王至陰陵, 迷失道, 問一田父, 田父紿曰“左”。

左, 乃陷大澤中, 以故漢追及之。 )再說, 項羽向烏江邊逃脫, 聰明的劉邦不可能想不到項羽有可能渡江而逃, 他會不會早就買通了亭長呢?因此, 這不能不引起項羽的懷疑, 再說, 我們從“鴻門宴”一節早就知道項羽的性格是那麼得多疑!

總之, 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 肯定與他自己的性格(或者說是個性)以及當時他所面臨的形勢密不可分。 但是不管因為什麼, 在他拔劍自刎的那一刻都是非常悲壯, 非常令人惋惜的!

歡迎關注“危石兒”公眾平臺, 瞭解更多你不知道, 你想知道的歷史、文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