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六件小事 會傷害寶寶幼嫩的耳朵

1、不捏緊兩側鼻子, 用力擤鼻涕

回想一下你都是怎麼給寶寶擦鼻涕的?是不是用兩個手指捏住他的兩側鼻翼, 讓他用力將鼻涕擤出。 以後可不要再這麼做。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 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 鼻涕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被從鼻後孔擠出, 到達咽鼓管, 引發中耳炎。

小熊馬麻處理寶寶鼻涕都是用倪醫生推薦的洗鼻水, 對著寶寶鼻孔輕輕一噴, 鼻涕都出來了。

2、不教寶寶捂嘴捂鼻打噴嚏

感冒或者過敏性鼻炎時, 寶寶最容易打噴嚏。 有的家長習慣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打噴嚏, 於是也把這法子傳給了寶寶。

其實這樣做並不好。 人的咽部與中耳鼓室之間有一個咽鼓管, 它維護著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 打噴嚏如果捂緊嘴和鼻子, 會使鼻部壓力增高, 細菌、病毒就容易隨氣流由咽鼓管進入壓力低的中耳鼓室, 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3、不捏鼻子灌藥

捏著鼻子, 寶寶就聞不到藥的味道, 灌起來so easy對不對?且慢, 別太高興!

捏鼻子時寶寶會掙扎哭吵, 這樣可能導致鼻腔分泌物或藥水通過寶寶短直的咽鼓管進入中耳, 引發中耳炎。 另外, 寶寶的鼻腔粘膜、血管比較嬌嫩, 捏鼻子喂藥時, 家長的力度如果沒控制好, 還會導致鼻粘膜和血管損傷。

4、不要給寶寶掏耳朵

寶寶的耳朵裡面有耳屎, 愛乾淨的家長會忍不住給孩子掏。 如果不小心損傷耳膜, 也不能馬上發現, 寶寶因為疼痛而哭鬧, 哄哄也就當沒事了, 直到過幾天突然發現寶寶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膿, 這時才到醫院就診, 耳朵往往已經感染了細菌。

其實, 耳屎一般會隨著身體運動及口腔的張合, 向外移動自行排出。 如果發現未脫落的耳屎結成硬塊, 堵塞耳道, 也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業工具取出, 切勿自作主張。

5、不讓小寶寶平躺著喝奶

讓小寶寶平躺著喝奶, 寶寶的身體處於水準位, 很容易引起嗆咳, 此時奶汁便可能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 小寶寶的咽鼓管長度較短而寬度較大,

更加接近水準位置, 奶水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 引起急性炎症。

6、不要用力拍打寶寶的臉

有時寶寶調皮任性, 性急的家長會狠狠抽熊孩子一巴掌。 這樣的行為一定要避免。

家長的大手拍在寶寶的小臉上, 很容易打到了耳朵。 寶寶的耳膜在大力衝擊下可能受到損傷, 出現穿孔。

如果損傷到耳膜而家長沒有發覺, 穿孔的鼓膜會使中耳與外界相通, 除了對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外, 還會失去保護作用, 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都會經穿孔進入中耳, 引起感染、流膿, 情況嚴重又不及時治療的話, 還會引發腦膜炎等其他疾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