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她在納粹槍口下營救近百名平民,被稱為“比利時的中國母親”

1944年6月9號, 也就是盟軍登陸後3天, 比利時戰區的蓋世太保們開始了最後的瘋狂, 而一位來自中國的女性, 憑藉她的勇氣和智慧, 雖身懷六甲, 卻從納粹的槍口之下成功營救近百名比利時人, 她的名字叫錢秀玲。

比利時人對她有著諸多不同的叫法:“中國小女孩”、“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中國的女‘辛德勒’”、“比利時的中國母親”、“國家英雄”, 這其中包含著比利時人對這位二戰女英雄的無限敬意。

錢秀玲, 1912年出生於江蘇宜興的名門望族。 其堂兄錢卓倫, 國民黨中將, 曾歷任國民黨國防部第一廳廳長、國民黨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主任等職。

雖家境非常優裕, 卻不驕不奢。 學生時代起, 她即立志科學報國, 最大的理想是去法國居裡原子能實驗室學習, 希望成為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

1929年, 17歲的錢秀玲像那個時代無數有抱負的青年一樣, 孤身一人, 負笈求學,

來到比利時最有名的魯汶大學就讀化學系。 在校期間, 漂亮而又東方風韻十足的錢秀玲, 和同校醫學系比自己大幾歲、具有俄羅斯和希臘兩種血統的葛利夏漸漸走到了一起。 結婚後, 錢秀玲夫婦居住在比利時一個偏僻小鎮, 開始了他倆長達六十多年的相濡以沫的幸福婚姻, 直到1996年葛利夏逝世。

1935年10月27日, 錢秀玲與葛利夏結為伉儷

1939年, 二戰在歐洲爆發。 懷抱科學理想的錢秀玲在炮火紛飛的年代來到淪陷的巴黎, 找尋約裡奧·居裡主持的原子能研究所。 只可惜, 研究所為逃脫納粹魔掌, 已遷往美國。 面對人去樓空的大樓, 錢秀玲黯然神傷, 返回比利時。

第一次救人成功

1940年5月, 德軍佔領比利時。 在錢秀玲居住的艾海德姆鎮, 一個參加抵抗活動的青年羅傑, 冒著生命危險埋下地雷, 炸毀了德軍軍列通過的鐵路。 事情敗露後, 羅傑被抓, 旋即被宣判絞刑。

錢秀玲得知這一消息後, 中華傳統文化在她身上所孕育的正義感把她推向了那段畸形歷史中的英雄舞臺。 和所有比利時人一樣,

她決不願看到“爆炸英雄”悲慘的結局。 偶然之間, 她從報紙上看到馮·法爾肯豪森這個名字。 “好熟悉的名字!……”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曾作為德軍中尉參加八國聯軍, 到過中國, 後入柏林東方學院學習, 並出任德國駐日使館武官。

1934年至1938年期間, 他曾在中國擔任國民黨的軍事顧問, 與錢秀玲的堂兄錢卓倫互相賞識, 最終結為莫逆之交。

錢秀玲赴比國留學前, 錢卓倫曾對堂妹說, 要是遇上難事, 可以找馮幫忙。 錢卓倫多次給錢秀玲寫信:法爾根豪森將軍與其他德國人不同, 為人正直, 極富正義感, 對中國和中國人感情很深。

錢秀玲的堂兄錢卓倫的照片。 當年, 錢秀玲就是拿著這張照片去找法肯豪森的。

“馮現在是納粹頭子, 會不會六親不認, 更加大開殺戒呢?”雖然有著種種擔心, 但救人如救火, 錢秀玲還是馬上字斟句酌地給馮·法爾肯豪森寫了封信, 懇求他能從人道主義考慮, 設法使羅傑免於絞刑。 第二天一早, 她帶著這封信和堂兄錢卓倫的信, 趕早班車到160公里外的首都布魯塞爾。 千辛萬苦找到馮後,錢秀玲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馮猶豫了一下說:“我會想辦法的,讓我試一下吧!”

二戰時德軍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於是,錢秀玲帶著當地的市長、羅傑的父母以及全鎮人的聯名求情信,冒著生命危險,趕赴170公里以外的布魯塞爾。這一天,恰好是錢秀玲30歲的生日。第二天上午,她在布魯塞爾郊區一座原猶太銀行家修造的古堡裡,見到了法爾根豪森將軍。法爾根豪森將軍欣然同意幫忙,不但將羅傑的死刑改成了苦役,而且,另一名死刑犯也因此獲救。

錢秀玲救人的事情傳開了。比利時人民奔相走告,偷偷傳頌著一個中國年輕女人神奇而感人的故事。

從此,錢秀玲成了比利時人民心中的英雄。全國各地被押人員的家屬紛至遝來,紛紛向她求助。她也有求必應,廢寢忘食,風雨無阻地奔波在艾爾伯蒙與布魯塞爾之間。

救出96名比利時人

1944年6月7日,在艾海德姆鎮附近的艾克興市,地下抵抗組織殺死了3個德國蓋世太保。德軍開始瘋狂報復,逮捕了97名青年男子,要求當地居民在一天內交出兇手。否則,每隔半小時槍斃15個人,直到交出襲擊者為止。

人們在悲憤絕望中又想到了錢秀玲。

當時錢秀玲正懷著大女兒,她連夜坐一輛破車,冒著受冷槍和流彈襲擊的危險,趕到了布魯塞爾,請馮.法爾肯豪森幫忙。這一次連馮.法爾肯豪森也十分為難,因為他的厭戰情緒和釋放比利時抵抗運動分子,引起了蓋世太保的不滿並受到監視,希特勒也對他失去信任。但他看到一個大著肚子的異國女子的勇敢和真情,馮.法爾肯豪森還是下了決心。

被錢秀玲營救出來的九十多名人質,從納粹集中營釋放後合影

第三天,被逮捕的97個人奇跡般地又被放了回來。沒過幾天,馮被納粹德國調回柏林。這次見面成了她和馮在二戰中的最後一次見面。

二戰結束後,為了表彰錢秀玲的義舉,比利時政府授予她“國家英雄”的勳章。比利時國王與王后還將一幅最心愛的合影簽名後敬贈給她。艾克興市的市民為了銘記這位巾幗英雄,特意將市中心的一條大道命名為“錢夫人路”。

戰後她挺身而出為“戰犯”辯解

1948年2月,馮·法爾肯豪森回到德國就被蓋世太保抓了起來,作為異己分子準備送上法庭審判。但二戰結束的腳步逼近了柏林,德國投降,馮·法爾肯豪森作為戰犯又被交給盟軍監管。1948年,馮被引渡到比利時。1950年,馮作為德國在比利時的頭號戰犯接受審判。

聽到這個消息,錢秀玲坐不住了。她到處奔走呼籲,尋找她救助過的人聯名上書,主動接受比利時媒體的採訪。她告訴記者,馮是一個侵略者,但同時,他又盡其所能,從人道主義出發,使許多比利時人免遭殺身之禍。對他的功過應該全面評價。

她說:“我在二戰期間為比利時人做過一點事情,國家因此授予我勳章。我的成功恰恰就是因為馮·法爾肯豪森冒著生命危險,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

法庭開庭時,錢秀玲還和她救助過的幾個人出庭為馮·法爾肯豪森作證。最後,因為馮·法爾肯豪森作為德軍佔領軍的首領,對戰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當時,比利時有一位著名的反德國納粹女英雄——希茜拉·溫特偷偷地到監獄給馮送吃的、穿的。

馮服刑3年多,被提前釋放。馮與希茜拉·溫特攜手回到德國的波恩定居。1966年,馮·法爾肯豪森去世,享年88歲。

“不平凡”中的平凡

戰後,錢秀玲一家居住在首都布魯塞爾鄰近凱旋門的一所普通知識份子宅院裡。

走進錢家,看不見政府頒發的“國家勳章”,也看不見國王和王后送給她的珍貴禮物,據說她都讓兒子收到不知哪個抽屜裡去了。每當人們景仰地向她提起當年的往事,老人總是淡淡地、帶著一絲抱歉回答:“我忘了,都記不得了。”倒是年輕一輩們追問,初戀時,葛利夏和她是誰先開始追求的對方,常常惹得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泛出羞澀的興奮的潮色。

老人的兒子說,她母親戰後很不願接受採訪,她寧願把那個扭曲的時代忘個一乾二淨。無數次過濾之後,她只願記住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比如愛情,比如親情……

老人除了一位跟隨多年的從宜興老鄉請來的保姆,還育有一兒一女,也60多了。雖然離開家鄉已70年,居家服飾跟普通中國家庭和中國老太太一無區別。“鄉音無改鬢毛衰”,與自己人說話時,依然是自小那口帶著宜興口音的普通話。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媒體的挖掘,錢秀玲的故事逐漸為世人所知。《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就是以她為原型拍攝的。

千辛萬苦找到馮後,錢秀玲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馮猶豫了一下說:“我會想辦法的,讓我試一下吧!”

二戰時德軍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於是,錢秀玲帶著當地的市長、羅傑的父母以及全鎮人的聯名求情信,冒著生命危險,趕赴170公里以外的布魯塞爾。這一天,恰好是錢秀玲30歲的生日。第二天上午,她在布魯塞爾郊區一座原猶太銀行家修造的古堡裡,見到了法爾根豪森將軍。法爾根豪森將軍欣然同意幫忙,不但將羅傑的死刑改成了苦役,而且,另一名死刑犯也因此獲救。

錢秀玲救人的事情傳開了。比利時人民奔相走告,偷偷傳頌著一個中國年輕女人神奇而感人的故事。

從此,錢秀玲成了比利時人民心中的英雄。全國各地被押人員的家屬紛至遝來,紛紛向她求助。她也有求必應,廢寢忘食,風雨無阻地奔波在艾爾伯蒙與布魯塞爾之間。

救出96名比利時人

1944年6月7日,在艾海德姆鎮附近的艾克興市,地下抵抗組織殺死了3個德國蓋世太保。德軍開始瘋狂報復,逮捕了97名青年男子,要求當地居民在一天內交出兇手。否則,每隔半小時槍斃15個人,直到交出襲擊者為止。

人們在悲憤絕望中又想到了錢秀玲。

當時錢秀玲正懷著大女兒,她連夜坐一輛破車,冒著受冷槍和流彈襲擊的危險,趕到了布魯塞爾,請馮.法爾肯豪森幫忙。這一次連馮.法爾肯豪森也十分為難,因為他的厭戰情緒和釋放比利時抵抗運動分子,引起了蓋世太保的不滿並受到監視,希特勒也對他失去信任。但他看到一個大著肚子的異國女子的勇敢和真情,馮.法爾肯豪森還是下了決心。

被錢秀玲營救出來的九十多名人質,從納粹集中營釋放後合影

第三天,被逮捕的97個人奇跡般地又被放了回來。沒過幾天,馮被納粹德國調回柏林。這次見面成了她和馮在二戰中的最後一次見面。

二戰結束後,為了表彰錢秀玲的義舉,比利時政府授予她“國家英雄”的勳章。比利時國王與王后還將一幅最心愛的合影簽名後敬贈給她。艾克興市的市民為了銘記這位巾幗英雄,特意將市中心的一條大道命名為“錢夫人路”。

戰後她挺身而出為“戰犯”辯解

1948年2月,馮·法爾肯豪森回到德國就被蓋世太保抓了起來,作為異己分子準備送上法庭審判。但二戰結束的腳步逼近了柏林,德國投降,馮·法爾肯豪森作為戰犯又被交給盟軍監管。1948年,馮被引渡到比利時。1950年,馮作為德國在比利時的頭號戰犯接受審判。

聽到這個消息,錢秀玲坐不住了。她到處奔走呼籲,尋找她救助過的人聯名上書,主動接受比利時媒體的採訪。她告訴記者,馮是一個侵略者,但同時,他又盡其所能,從人道主義出發,使許多比利時人免遭殺身之禍。對他的功過應該全面評價。

她說:“我在二戰期間為比利時人做過一點事情,國家因此授予我勳章。我的成功恰恰就是因為馮·法爾肯豪森冒著生命危險,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

法庭開庭時,錢秀玲還和她救助過的幾個人出庭為馮·法爾肯豪森作證。最後,因為馮·法爾肯豪森作為德軍佔領軍的首領,對戰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當時,比利時有一位著名的反德國納粹女英雄——希茜拉·溫特偷偷地到監獄給馮送吃的、穿的。

馮服刑3年多,被提前釋放。馮與希茜拉·溫特攜手回到德國的波恩定居。1966年,馮·法爾肯豪森去世,享年88歲。

“不平凡”中的平凡

戰後,錢秀玲一家居住在首都布魯塞爾鄰近凱旋門的一所普通知識份子宅院裡。

走進錢家,看不見政府頒發的“國家勳章”,也看不見國王和王后送給她的珍貴禮物,據說她都讓兒子收到不知哪個抽屜裡去了。每當人們景仰地向她提起當年的往事,老人總是淡淡地、帶著一絲抱歉回答:“我忘了,都記不得了。”倒是年輕一輩們追問,初戀時,葛利夏和她是誰先開始追求的對方,常常惹得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泛出羞澀的興奮的潮色。

老人的兒子說,她母親戰後很不願接受採訪,她寧願把那個扭曲的時代忘個一乾二淨。無數次過濾之後,她只願記住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比如愛情,比如親情……

老人除了一位跟隨多年的從宜興老鄉請來的保姆,還育有一兒一女,也60多了。雖然離開家鄉已70年,居家服飾跟普通中國家庭和中國老太太一無區別。“鄉音無改鬢毛衰”,與自己人說話時,依然是自小那口帶著宜興口音的普通話。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媒體的挖掘,錢秀玲的故事逐漸為世人所知。《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就是以她為原型拍攝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