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一生清廉,卻濫殺無辜,死前留下十二字引人深思

人性往往不像我們所認知的非善即惡, 人性充滿了複雜與簡單, 感性與理性, 而又充滿了神秘, 陳兆棠的一生正應驗了這句話。 陳兆棠是名門之後, 立功無數卻又濫殺無辜, 捐錢辦書院卻又奴役百姓, 到最後百姓對其怨恨, 百姓們揭竿反抗其暴行, 進行了全程抓捕, 最後死於憤怒的19槍之下。

陳兆棠的名門之後, 其父是曾國藩帳下的幕僚陳士傑, 在那個年代的名門子弟十分注重教育, 陳世傑更是如此, 為陳兆棠請來了晚清大儒士來教育兒子, 年幼的陳兆棠也是十分好學, 胸中滿滿的都是一腔熱血, 但卻仍無法撬開科舉的大門。

剛要上任五品官銜的陳兆棠, 卻又遭遇了母親的離世, 悲痛之下只好放棄了官職, 回到家中弔孝, 在其傷心欲絕之下, 性格開始變得殘暴, 更是急功近利。 守孝過後, 陳兆棠立馬買了雲陽縣的縣令, 當時人們記載他的功績“判決疑獄,

案無留牘, 月餘大治”。 此外他還捐錢建設大量的書院, 可以說此時的陳兆棠還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 深得百姓愛戴。

武昌起義

而後他又擔任大邑縣令, 李照棠殘暴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完全像是變了另一個人, 陳兆棠訓練了一批匪警, 其任務就是抓匪徒,

無論匪徒犯的罪是大還是小, 一律殺死, 一年內就殺了三百多號人, 至此, 百姓們開始害怕陳兆棠, 畢竟匪類雖有罪但不致死。

而後的一件事, 更讓百姓們對陳兆棠的做法十分不妥, 陳兆棠要求貴族幫忙抓匪徒, 而問題又來了, 貴族從小就沒有這些經驗, 運氣好能抓來的都是一些鼠竊狗偷之輩, 到頭來受苦的還是老百姓啊。 陳兆棠上任僅僅三年, 就殘殺了三千多名“匪徒”, 使得各地的百姓們不約而同的聚集起來商討對策。

陳兆棠的殘暴最終還是嘗到了惡果, 武昌起義後陳兆棠連忙逃跑, 還是被百姓抓到了, 他被綁在竹梯上, 邊上還掛著一副醒目的標語“處決民賊陳兆棠以謝天下”, 最後陳兆棠中了19槍而死, 死前留下耐人尋味的十二字遺言“不死於君, 不死于國, 死於因果。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