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暨包村之戰:包立身組織地方民團抵抗20萬太平軍將近10個月

諸暨包村, 位於紹興漓渚鎮西偏南約10公里處的大山中, 雖為彈丸之地, 但在1861年卻發生了一場雙方死亡達30余萬人的慘烈拚殺, 包村地方民團曾抵抗了太平軍20萬人的圍攻, 為了攻佔了一個村莊, 太平軍在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而錯失了時機, 使清軍有了喘息生還的機會, 以至於喪失了保衛天京的有利戰機。

1861年九月, 太平軍進入浙江, 李秀成率領一部攻下了紹興府, 另一路侍王李世賢部將黃呈忠, 在諸暨泉畈村人何文慶領導的蓮蓬党配合下, 攻入了諸暨, 諸暨知縣許瑤光命各地組織團練抵禦太平軍。

太平軍攻入諸暨後, 開始收稅征糧, 但包村卻湧現出抗稅, 拒絕編門牌等事情, 公然對抗天國的一些政務活動, 還把太平天國封的地方官員殺死, 包村樹起了反抗太平軍的大旗。

包村人包立身(1838-1862), 又名包立生、包立勝、包立陞、包烈春, 世代務農, 人高馬大, 身材魁偉, 膂力過人, 健行如飛, 可用80斤重武器, 據傳包立身能撒豆成兵, 呼風喚雨, 他的妹妹包鳳英也很厲害, 和他也差不多。 包立身父親名叫包建勳, 有哥哥包立賢、包立忠, 弟弟包立潮, 妹妹包美英, 全家共計17口人。 包氏兄妹組織的地方鄉勇武裝,

稱“東安義軍“, 包立身自任首領, 身著白衣、白帽和白幟。

為了號召村民, 包立身自稱得仙人傳授, 屬下包尚傑、尚烈兄弟尤其相信, 並沿村遊說, 稱包立身是白衣大仙下凡來拯救眾生。 又稱近來仙佛聚會包村, 扶持包立身, 他日必將成功, 列位在王候將相之上。

其時, 太平軍忙於經營紹興府和諸暨縣城, 沒有時間顧及到小小的包村武裝。 包立身趁機利用周邊熟悉環境, 常常外出偷襲太平軍駐地, 悍魯的性格使得他每戰必勝, 因而得到地方鄉紳的支援, 隨後又到處張貼佈告, 嵊縣、山陰、會稽、蕭山、直至富陽, 方園幾百里都知道包村能夠抵抗“長毛”入侵, 並有神仙的扶持, 因而使逃避戰亂者紛紛湧入到包村, 浙江許多縣反抗太平軍失敗的人也投奔包村而來, 一大批四鄉的逃亡豪紳和附近楓橋的團練也投奔到包村, 他們分紅、藍、黃、白四營, 依靠三面的環山, 一面臨湖的有利地形, 以竹木、稻桶, 立寨來築城。 城又分為內外, 並分營進行把守。 使得諸暨、山陰、會稽、蕭山、富陽等地的鄉紳也紛紛進入該村,

後來紹興、蕭山、桐廬、浦江、蘭溪、金華、義烏、東陽、嵊縣、新昌、上虞、余姚等附近各州縣及本地的鄉紳豪富, 如朱之琳、朱開第、傅蓮舟等數十名識文斷字的秀才也逃入到包村避難, 共計達20余萬人, 地方武裝也驟然增加到數萬人, 成為了當時浙東對抗太平軍威脅最大的一支力量。  

1861年十二月初十,太平天國紹興守將來王陸順德部派兵千余進攻包村,包立身兵堅壁不出,以逸待勞。太平軍被俘了30餘,傷亡100餘人,不克而還。1862年正月,陸順德又率五萬餘人來攻,可這次又屢戰不克,再次失利,十天后,兩萬太平軍再次來攻,竟中埋伏又死了2000多人,“相持八、九月,大小數十戰”,太平軍戰死“十余萬”,於是發誓:“不破包村不還!”

李世賢急於攻佔包村,主要是因為包村在浙江成為了反抗太平軍的大本營,如不將其消滅,將對浙江的整個局勢不利,對天京的後方支援供給有影響,於是,激憤之下,太平軍做出了極不明智的決定:寧可失去天京,也要拿下包村!並把其當作比滿清、歐美還要大的討伐物件,農曆四月初八,太平軍從杭州、寧波、金華等地調集兵力數十萬,由梯王練業坤,首王範汝增,來王陸順德率領,連營50裡包圍包村。其間曾派包立身的熟人,進村遊說招降,但遭到拒絕,後還被包立身殺死,於是決定血洗包村。

時值乾旱,太平軍部將周文隹,利用地形,趁天旱龍溪水少,堵上游斷水,截斷村後馬面山上流入村中的水源,糧道又被斷,食、水困難,但“終無一人言降”。太平軍不斷用火炮進攻,在金鼓的掩護下,土營又挖穿隧道,但包立身並未察覺。六月十四日,太平軍士兵通過打通進村的暗道,從村社廟地道殺出,他們大半年來的怒氣終於爆發了,一個個都該殺,抗拒的下場就是死。房子點上了火,煙火中彌漫著喊殺聲,村內一片大亂,太平軍將士們紅著眼,追逐著四逃的鄉民……1862年農曆七月初一日,包村終於被“長毛”的鐵蹄踏破了寨門。

據《清史稿·包立身傳》記載:“七月朔日,賊穴隧道自村社廟出,即縱火焚廟,眾出不意,大亂。賊遇人即殺,未遇賊者亦倉皇圖盡。立身見事敗,與其妹鳳英率親軍數千人死戰,潰圍出,至馬面山。賊躡之,圍數匝,鏖戰不得脫,中彈死。鳳英亦力竭自刎死,全家皆遇害,從者亦無一得脫。合村死者,蓋六十餘萬人。”

而在村口那一排七間屋,南北15米,東西10米,全用25公分左右的石樑砌成的平房,稱之為“十萬人墓 ”。《包村義團記》的說法是:戰後回村的包姓人聘嵊縣、會稽二縣的錢姓、胡姓人拾取村人骸骨,共計“頭顱171260顆合葬”,後人稱為“包村大墳”。

太平軍不肯放過小小的包村,卻調動了江南各路的大軍,歷時大半年,多次圍剿包村,使得滿清軍隊勾結歐美聯軍不斷進逼天京,導致太平天國最終的覆滅。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石達開首相張遂謀:阻止遠征軍萬里回朝,當屬背棄太平天國第一人

2、連城之戰:太平軍名將彭大順陰溝裡翻了船,49副棺材及陪葬品成謎

3、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頭顱去向及後裔之謎

4、太平天國右軍主將“反骨韋十二”落葉不能歸根,老死繼續受罰

5、多隆阿:清軍滿人中的能戰之將,智慧善謀,陳玉成也不是他的對手

1861年十二月初十,太平天國紹興守將來王陸順德部派兵千余進攻包村,包立身兵堅壁不出,以逸待勞。太平軍被俘了30餘,傷亡100餘人,不克而還。1862年正月,陸順德又率五萬餘人來攻,可這次又屢戰不克,再次失利,十天后,兩萬太平軍再次來攻,竟中埋伏又死了2000多人,“相持八、九月,大小數十戰”,太平軍戰死“十余萬”,於是發誓:“不破包村不還!”

李世賢急於攻佔包村,主要是因為包村在浙江成為了反抗太平軍的大本營,如不將其消滅,將對浙江的整個局勢不利,對天京的後方支援供給有影響,於是,激憤之下,太平軍做出了極不明智的決定:寧可失去天京,也要拿下包村!並把其當作比滿清、歐美還要大的討伐物件,農曆四月初八,太平軍從杭州、寧波、金華等地調集兵力數十萬,由梯王練業坤,首王範汝增,來王陸順德率領,連營50裡包圍包村。其間曾派包立身的熟人,進村遊說招降,但遭到拒絕,後還被包立身殺死,於是決定血洗包村。

時值乾旱,太平軍部將周文隹,利用地形,趁天旱龍溪水少,堵上游斷水,截斷村後馬面山上流入村中的水源,糧道又被斷,食、水困難,但“終無一人言降”。太平軍不斷用火炮進攻,在金鼓的掩護下,土營又挖穿隧道,但包立身並未察覺。六月十四日,太平軍士兵通過打通進村的暗道,從村社廟地道殺出,他們大半年來的怒氣終於爆發了,一個個都該殺,抗拒的下場就是死。房子點上了火,煙火中彌漫著喊殺聲,村內一片大亂,太平軍將士們紅著眼,追逐著四逃的鄉民……1862年農曆七月初一日,包村終於被“長毛”的鐵蹄踏破了寨門。

據《清史稿·包立身傳》記載:“七月朔日,賊穴隧道自村社廟出,即縱火焚廟,眾出不意,大亂。賊遇人即殺,未遇賊者亦倉皇圖盡。立身見事敗,與其妹鳳英率親軍數千人死戰,潰圍出,至馬面山。賊躡之,圍數匝,鏖戰不得脫,中彈死。鳳英亦力竭自刎死,全家皆遇害,從者亦無一得脫。合村死者,蓋六十餘萬人。”

而在村口那一排七間屋,南北15米,東西10米,全用25公分左右的石樑砌成的平房,稱之為“十萬人墓 ”。《包村義團記》的說法是:戰後回村的包姓人聘嵊縣、會稽二縣的錢姓、胡姓人拾取村人骸骨,共計“頭顱171260顆合葬”,後人稱為“包村大墳”。

太平軍不肯放過小小的包村,卻調動了江南各路的大軍,歷時大半年,多次圍剿包村,使得滿清軍隊勾結歐美聯軍不斷進逼天京,導致太平天國最終的覆滅。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石達開首相張遂謀:阻止遠征軍萬里回朝,當屬背棄太平天國第一人

2、連城之戰:太平軍名將彭大順陰溝裡翻了船,49副棺材及陪葬品成謎

3、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頭顱去向及後裔之謎

4、太平天國右軍主將“反骨韋十二”落葉不能歸根,老死繼續受罰

5、多隆阿:清軍滿人中的能戰之將,智慧善謀,陳玉成也不是他的對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