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隨縣 滿眼勝景盡斑斕

記者 王松

山有山色, 湖有湖光。 村有村情, 民有民風。

隨縣之美, 美在歷史悠久, 文化厚重;美在水韻悠長, 綠韻盎然。

近年來, 隨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 走出了一條全域旅遊與城鄉統籌、產業融合、農旅融合的發展道路。

今年元至9月, 全縣旅遊接待總人數達680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5億元, 旅遊業已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A 全域共建構建旅遊新業態

隨縣生態環境優良、旅遊資源富集, 是旅遊資源大縣, 然而, “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現狀, 始終制約著隨縣旅遊超越發展。

如何將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要實現旅遊長遠發展, 改變這種尷尬處境, 就必須邁出升級的步伐。

隨縣把“旅遊興縣”建設作為全縣發展戰略重點, 以全域旅遊為目標, 依託自然、人文等優勢資源, 集中力量建設精品景區,

傾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 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政府主導推動, 彙聚發展合力。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 在前期強化全縣全域旅遊的組織領導、資金投入、量化考核等措施的基礎上, 出臺了《關於調整隨縣旅遊工作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關於對2016年度全縣“全域旅遊”工作突出單位進行獎勵的通報》、《2017年全縣旅遊工作要點》和《2017年隨縣旅遊工作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文件, 細化和完善了目標任務、組織保障、工作重點和督辦考核, “四大家”領導分頭包保、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各級各部門通力配合, 形成了發展全域旅遊的強大合力。

堅持規劃引領, 明確發展定位。 邀請業內權威規劃設計團隊,

編制《隨縣旅遊發展暨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主要景區景點旅遊規劃和各種專項規劃, 構建了“一核一廊一帶一片區”的全域旅遊新格局。 完成了神農紅紅酒莊園、神農部落文化旅遊區、華寶山村、炎帝生態觀光園等景區(點)、村莊規劃和民宿規劃的編制, 進一步完善了以總體規劃為龍頭, 詳細規劃、景點控制規劃為一體的規劃體系。

加強全景建設, 提升旅遊品位。 一是加大品牌創建力度。 衝刺炎帝故里創5A, 統籌推進太白頂田王寨創4A、神農牡丹谷和抱朴穀產業園創3A及市級旅遊強鎮、旅遊名村等創建工作。 二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建立了重大專案儲備管理機制,對重點旅遊專案滾動儲備、分類動態管理,

神農部落入選2017年全省優選旅遊項目。 加快推進旅遊項目建設, 桐柏山太白頂景區、雲峰山萬畝茶園風景區、西遊記公園、隨南“百里畫廊”等續建項目建設提速, 鄂旅投投資3億元的康養小鎮專案於5月20日正式啟動。 爭取省級旅遊發展專項資金150萬元。 三是完善旅遊服務設施。 實施“廁所革命”工程, 在旅遊通道、鄉村旅遊點、景區等場所, 高標準規劃建設旅遊廁所, 3個已基本建成。 實施“旅遊環線”工程, 進一步完善旅遊交通設施, 隨中旅遊環線已正式啟動。 配套建設了一批旅遊標識標牌、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等設施。 B 多管齊下宣傳行銷鑄品牌

為了打造旅遊大品牌, 隨縣多管齊下, 開展形式多樣的旅遊宣傳行銷活動,積極對外推介本縣旅遊,

收到了顯著成效。

節慶活動豐富多彩。 第11屆桃花文化旅遊節和首屆牡丹文化節反響熱烈, 尋根節已成為“湖北第一、全國知名”的節會品牌, 炎帝故里成為世界華人尋根謁祖的聖地。 媒體宣傳形式多樣。 在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兩側、地鐵站精准投放景區廣告;配合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欄目製作、播放宣傳推介我縣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專題節目;組織參與《魅力中國城》投票、競演, 助力隨州成功晉級;在楚天交通廣播電臺等媒體階段性密集式播放隨縣旅遊形象廣告片, 宣傳強化隨縣旅遊整體形象;在《隨州日報》《編鐘之聲》開闢專版, 開通“美麗隨縣”微信公眾號, 推出旅遊快訊、戶外旅遊等專題旅遊內容。

為了營造人人都是旅遊形象、個個都是隨縣導遊的大旅遊氛圍。 隨縣一是積極打造旅遊主題形象,提煉隨縣旅遊口號、標識,通過網路、電視或自媒體,全面推介隨縣旅遊品牌形象。二是提升旅遊軟實力,整合部門宣傳資源,通過尋根節、桃花節、牡丹節等節慶活動,製造賞花、露營、美食、古寨、探險等“吸引點”,開展精准行銷,造勢引爆市場,放大品牌價值。三是創新捆綁宣傳模式,積極推行“政府主導、企業聯動、媒體聯姻”的宣傳戰略,建立完善政府整體形象宣傳與企業產品促銷宣傳相結合的旅遊行銷體系。四是精准開發旅遊市場,著力做到行銷區域精准,在鞏固傳統客源市場的基礎上,重點瞄準周邊客源市場,對接大武漢,進軍大中原。

隨縣一方面全力推進旅遊影響宣傳,另一方面在著力提升旅遊服務上做文章,讓遊客慕名而來,滿意而去。打造生態“硬環境”,宣導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修復”、“綠滿隨縣”、“河長制”、“潔美家園”等工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整體環境,奠定全域旅遊發展基礎。營造服務“軟環境”,不斷完善“食、住、行、遊、娛、購”等旅遊要素,培育“閑、養、商、學、奇、情”等旅遊新要素,加快推進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特色產品等配套專案的深度開發,完善旅遊產業服務體系。 C 融合發展幸福花開別樣紅

如今,走進隨縣景區,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看農家景、享農家樂已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農民洗腳上岸,依託鄉村旅遊資源吃上了“旅遊飯”。

隨縣加大扶持引導,繁榮鄉村旅遊。一是扮靚城市名片。緊緊扭住“美城、豐景、興鎮、靚村”四大抓手,在流域環境治理、城鎮整潔、綠化提升、交通整治、石材行業專項整治等“五大行動”中,各相關部門加大檢查督查力度,不斷優化旅遊發展環境,提升旅遊文化內涵,扮靚旅遊縣城名片。二是發展鄉村旅遊。圍繞“宜游、宜居、宜業”鄉村旅遊發展目標,結合生態文明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一批鄉村旅遊示範點、特色民宿示範點、產業扶貧基地。形成了鳳凰山新農村和龍泉村產業扶貧基地等可複製可推廣的建設經驗,各地向淮河鎮和萬福店農場學習,爭做旅遊發展的“排頭兵”,不斷努力把一方“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村莊更美、村民更富裕。

隨縣還將繼續加大產業融合,拓展大空間,用“旅遊+”推動三產業加速融合,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新產品。一是旅遊+城市,突出特色塑造,加快老城區改造,推進“一河兩岸”風光帶、旅遊集散中心等項目落地,增強縣城的輻射帶動力。二是旅遊+文化,充分挖掘炎帝、西遊記、鄉村文化底蘊,文化資源旅遊化、旅遊資源文化化,推進文化產品進酒店、進景區,讓文化價值轉換為旅遊產品。三是旅遊+工業,引導裕國菇業、二月風等創建工業旅遊示範區,將生產工藝、品牌產品和企業文化轉換為旅遊產品,使工業設計、生產、行銷流程成為旅遊風景線。四是旅遊+農業,充分發揮“景區+鄉村”的疊加效應,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加快探索農民以土地、果園、林地、古屋、勞動力等資源入股,走出一條“以旅扶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五是旅遊+鄉鎮,推動旅遊名鎮(村)、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每個鎮(場)建設一個主題鄉村旅遊示範村、一批特色鄉村旅遊示範點、一個具有規模和旅遊接待功能的現代休閒農業觀光、瓜果採摘、農事或手工藝製作體驗基地,爭取每年遞增特色民宿、農家樂20-30家。

全域旅遊理念的提出契合了隨縣旅遊發展的思路和實踐,全域旅遊理念的落地為隨縣縣域經濟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活力。目前,隨縣的“綠水青山”正在更加優質、更加高效地轉變為“金山銀山”。

隨縣一是積極打造旅遊主題形象,提煉隨縣旅遊口號、標識,通過網路、電視或自媒體,全面推介隨縣旅遊品牌形象。二是提升旅遊軟實力,整合部門宣傳資源,通過尋根節、桃花節、牡丹節等節慶活動,製造賞花、露營、美食、古寨、探險等“吸引點”,開展精准行銷,造勢引爆市場,放大品牌價值。三是創新捆綁宣傳模式,積極推行“政府主導、企業聯動、媒體聯姻”的宣傳戰略,建立完善政府整體形象宣傳與企業產品促銷宣傳相結合的旅遊行銷體系。四是精准開發旅遊市場,著力做到行銷區域精准,在鞏固傳統客源市場的基礎上,重點瞄準周邊客源市場,對接大武漢,進軍大中原。

隨縣一方面全力推進旅遊影響宣傳,另一方面在著力提升旅遊服務上做文章,讓遊客慕名而來,滿意而去。打造生態“硬環境”,宣導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修復”、“綠滿隨縣”、“河長制”、“潔美家園”等工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整體環境,奠定全域旅遊發展基礎。營造服務“軟環境”,不斷完善“食、住、行、遊、娛、購”等旅遊要素,培育“閑、養、商、學、奇、情”等旅遊新要素,加快推進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特色產品等配套專案的深度開發,完善旅遊產業服務體系。 C 融合發展幸福花開別樣紅

如今,走進隨縣景區,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看農家景、享農家樂已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農民洗腳上岸,依託鄉村旅遊資源吃上了“旅遊飯”。

隨縣加大扶持引導,繁榮鄉村旅遊。一是扮靚城市名片。緊緊扭住“美城、豐景、興鎮、靚村”四大抓手,在流域環境治理、城鎮整潔、綠化提升、交通整治、石材行業專項整治等“五大行動”中,各相關部門加大檢查督查力度,不斷優化旅遊發展環境,提升旅遊文化內涵,扮靚旅遊縣城名片。二是發展鄉村旅遊。圍繞“宜游、宜居、宜業”鄉村旅遊發展目標,結合生態文明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一批鄉村旅遊示範點、特色民宿示範點、產業扶貧基地。形成了鳳凰山新農村和龍泉村產業扶貧基地等可複製可推廣的建設經驗,各地向淮河鎮和萬福店農場學習,爭做旅遊發展的“排頭兵”,不斷努力把一方“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村莊更美、村民更富裕。

隨縣還將繼續加大產業融合,拓展大空間,用“旅遊+”推動三產業加速融合,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新產品。一是旅遊+城市,突出特色塑造,加快老城區改造,推進“一河兩岸”風光帶、旅遊集散中心等項目落地,增強縣城的輻射帶動力。二是旅遊+文化,充分挖掘炎帝、西遊記、鄉村文化底蘊,文化資源旅遊化、旅遊資源文化化,推進文化產品進酒店、進景區,讓文化價值轉換為旅遊產品。三是旅遊+工業,引導裕國菇業、二月風等創建工業旅遊示範區,將生產工藝、品牌產品和企業文化轉換為旅遊產品,使工業設計、生產、行銷流程成為旅遊風景線。四是旅遊+農業,充分發揮“景區+鄉村”的疊加效應,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加快探索農民以土地、果園、林地、古屋、勞動力等資源入股,走出一條“以旅扶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五是旅遊+鄉鎮,推動旅遊名鎮(村)、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每個鎮(場)建設一個主題鄉村旅遊示範村、一批特色鄉村旅遊示範點、一個具有規模和旅遊接待功能的現代休閒農業觀光、瓜果採摘、農事或手工藝製作體驗基地,爭取每年遞增特色民宿、農家樂20-30家。

全域旅遊理念的提出契合了隨縣旅遊發展的思路和實踐,全域旅遊理念的落地為隨縣縣域經濟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活力。目前,隨縣的“綠水青山”正在更加優質、更加高效地轉變為“金山銀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