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小心中了“購車返利”的陷阱,汽車銷售告訴你並不知道的購車貓膩

“一元競拍”、“購車返利”、“半價搶購”, 雙11到來之際, 很多車商在網上打出誘人標語。 作為一名北京的汽車銷售, 我熟悉其中的貓膩, 身邊也有同行參與詐騙, 比如小於。

這是真實故事計畫的第239個故事

2013年, 我在車市做銷售。 那時候車市生意好, 每天來買車的客戶絡繹不絕。

車市附近有個城中村, 好幾年前就傳說要拆遷, 原住民們便把自家的平房扒了, 兩三個月內就蓋起一棟棟四層筒子樓, 擠擠挨挨, 三樓以下的房間整日不見光。

不知為何, 拆遷一直沒有進展, 原住民便把這些房子打掃一番, 用於出租。 村裡房租便宜, 離地鐵站近, 吸引來大量的打工族。 房子住滿人後, 手機信號都變差了。

在車市里上班的人有一大半住在這村裡, 我和小於也住這裡, 還是斜對門。 我倆身份有所不同, 我是車行正規銷售人員, 他是“做網的”, 也就是網路騙子。

小於是東北人, 身材魁梧,

說話粗聲粗氣, 心思卻很細膩, 特別疼愛媳婦。 每天下班先去買菜, 回家切菜、洗衣服、收拾房間, 做完這些事情就找我開黑。 九點以後, 他不再打遊戲, 去做好飯菜等媳婦回家。

他媳婦是個服裝銷售, 長相普通, 經常化著很濃的妝, 脾氣挺大, 經常吼小於, 小於從不回嘴。 筒子樓隔音效果不好, 這些事我一清二楚。 有一回我嘲笑他怕媳婦, 他搖頭笑著說:“你不懂, 自己媳婦自己不疼, 要等到別人來疼那可就壞了。 ”

得益於這副好脾氣, 慣於做小伏低, 小於業績一直不錯, 被他騙過的客戶真不少。 當時車市門口警務站有個大喇叭, 每天十二小時滾動播報著注意事項:購車請到正規展廳, 不要輕信“車蟲”和“拼縫兒”;請不要把購車手續交給陌生人代辦,

以免產生糾紛;切勿輕信網路購車價格……

儘管如此, 依舊不斷有人上當。 小於這種“做網的”, 車市里到處都有, 防不勝防。 這些人裡有年逾不惑的大叔、二十出頭的小夥兒, 還有長相標緻的姑娘。

小於和他同事每天最主要的工作, 就是到各個汽車網站上發帖, 更新汽車報價。 小於有多個汽車網站的會員, 會員費很高, 少則兩三千, 多則五六千, 每個月光是這個花費就過萬了。

只要肯花錢, 就能成為網站的認證商家, 可以在網站上更新汽車報價, 還能擁有一個裝修不錯的店鋪主頁。 由於缺乏監管, 汽車網站上的報價混亂不堪, 同一款車會有幾十、上百個報價, 價格相差幾萬甚至十幾萬。

聽車市里的老人說, 最開始那些“做網的”是一批經銷商,

不會這麼亂來, 只是在真實價格基礎上加價報。 後來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湧上網路, 大家拼命打價格戰, 網路市場才變得混亂。

我看過小於對一些車的報價:市面上賣十萬的車, 他報價七萬;三十萬的車, 報價二十二萬;五十萬的車, 報價三十五萬。 小於這樣的業務員, 每天都在壓價格, 以此吸引來大批貪便宜的客戶。 誰的報價低, 接到的諮詢電話多, 成交機會就大。

打電話來諮詢的, 大多是外地客戶。 市場裡經常能見這樣的客戶, 他們大多呼朋喚友、拖家帶口來到這裡, 對其他銷售人員不理不睬。 有人上前搭訕, 他們會擺擺手說:“不看車, 找親戚(朋友)。 ”

所謂的親戚朋友, 就是他們素未謀面、只通過幾次電話的報價人,

報價人承諾低價把車賣給他們, 雙方便成了親戚朋友。 此類客戶叫“做網戶”, 被“做網的”騙來的客戶。

小於經常帶客戶來我們展廳談生意。 2014年8月間的一天, 下著大雨, 他又把三名客戶帶進我們展廳。 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妻, 穿著樸素, 皮膚黝黑, 操著一口不甚標準的普通話, 旁邊十來歲的小男孩, 像是他們的孫子。 我就在旁邊看著他親熱地叫著兩位老人“叔叔”“阿姨”, 顯得極其真誠。

在外頭碰見這種客戶, 我會給他們普及一些防騙常識, 一來防止他們被“做網的”騙去, 二來是爭取讓他們跟我買車(這叫“切戶”)。 但按照行規, 已經被帶進展廳的“做網戶”, 正規銷售人員最好不要上去搭訕。

“做網的”沒有展廳, 更沒有車, 他們接到客戶就直接帶往合作商家。 市場上的商家,自己不騙人,但不會拒絕“做網的”帶客戶來展廳談生意。甚至有些展廳主要的利潤點,就是為他們提供談生意的場所。

那天小於把那對老夫妻引到我們前臺,讓他們在旁邊的沙發上坐下,又是拿煙缸,又是倒水的,殷勤得很。嘴裡還一直在跑火車,把兩人忽悠得團團轉。

看來完成這單生意,應該沒有問題。

從他們的談話中我得知,老兩口要買一款轎車,是兒子出錢,可是兒子沒時間一起來北京。

當時那款車,市場價十一萬左右,小於報價八萬五塊錢,送全車的裝飾。小於在電話裡跟兩人聊過這些事情,他們對小於十分信任。

“叔叔,車呢,八萬五就給您,但是您得先按照指導價十三萬四千八交錢,之後手續辦完了,我們再返還給您。”小於說。

老漢面露難色,說:“我們只帶了九萬塊錢來,能不能只交九萬?”

小於一口否決,然後非常耐心地跟他們解釋道:“為什麼要您先交十三萬多呢?因為要用來開購車發票,您多給的錢啊,開了發票以後就會以返利的形式打回您的賬上,或者以油卡的形式贈送給您也可以。”交了錢哪還有退的道理,這些都是小於胡謅的。

像那對老夫妻這樣的做網戶,我們稱之為“准戶”。他們提前就定好了車型,打算當天提車。車市里的准戶,有一半是被騙來的。所以,我們對“做網的”這個群體,態度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使我們感到憤怒;另一方面,由於騙局成功率較低,沒上當的客戶就會流向市場,得利的是我們這些正經商家。

在這種畸形生態下,有的正經商家,還會把個別“難搞”的客戶甩給“做網的”。

眼前這對外地來的夫妻,一點也不“難搞”。他們很快就被小於說動了,打電話讓兒子再轉五萬塊錢過來。看到老漢的舉動,小於一臉愉悅。

接下來就等著老漢的兒子打款、交錢、提車。小於放鬆警惕,走來走去找人安排提車。這時老人接到一個電話,聽他口氣對方應該是他兒子。掛了電話後,他神情凝重。

老漢見小於不在,走到前臺,他看看我和同事小吳,怯生生開口問:“師傅,我跟您打聽一下,剛才跟我說話那人,是你們店的嗎?”他口音很重,說了兩遍我和小吳才聽明白。

展廳銷售員統一穿著襯衫西褲,“做網的”穿著很隨意,兩相對比,很容易看出問題。老漢的這個問題,我們經常被問及。小吳盯著電腦不說話,我笑了笑,說:“不好意思,我是新來的,我不清楚。”

隨後,他無奈地坐回沙發上。不一會兒,他手機又響了。接這個電話的過程中,他“嗯,嗯,啊,啊……”回應著對方,最後小聲說了幾句,便掛斷了電話。

這時我們經理正好從沙發前走過,經理走路很有派頭,一副領導架勢。老漢可能看出這人是領導,急忙站起來跟經理搭話。兩人正說著,小於走了回來,經理瞭解到老漢的疑惑後,指著小於說:“他啊?他是我們的大客戶經理,您就放心吧!”

說完,他拍拍老人的上臂,在老漢的道謝聲中緩緩走了。

小於看出老漢心有顧慮,便拉他坐下來,又聊了一陣,還主動要求和他兒子通電話講明情況。

這一番工作做完,兩位老人終於放心下來。沒多久,錢打過來了,小於也已把車安排好。老漢一看到那輛車就喜歡得不得了,這摸摸那看看,上車坐了很長時間,還打著火聽聽發動機的動靜。

“于經理,我能不能開一圈試試啊?”老漢小心翼翼地問。

“哎呦,叔,不是我不讓您開,您看咱們這市場到處都是新車,這要是刮了蹭了,對大家都不好,您說是不是?”小於笑了笑,說,“等會兒您交了錢,這車就是您的了,您想怎麼開就怎麼開。”

老漢一聽,急忙催促小於:“那咱快點辦手續吧。”小於答應一聲,迅速安排他簽購車合同,刷卡交錢。

到了這一步,小於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售後工作,叫“擺客戶”,其實就是擺平糾紛,由另一個團隊完成。小於他們公司“售後團隊”有四個人,個個都有紋身,穿著打扮像混子,一副隨時要跟人幹架的樣子。按照行規,在展廳拿車和談客戶都可以,但他們不能在展廳“擺客戶”。只要出了展廳,他們發生什麼糾紛,都和我們沒關係。

只要簽完協議,生意成了,“做網的”就得趕緊把人和車帶走。所以小於的“售後”上了老漢的車,指揮他去裝飾店做汽車裝飾。那家裝飾店,從老闆到幹活的,跟騙子都很有默契。

那天下午五點左右,雨已經停了好一會兒。裝飾店那邊傳來爭吵聲,好像是“做網的”在打客戶。我趕到的時候,現場已經圍了不少人。走近一看,正是中午在我們展廳提車的祖孫三人和幾名“售後”。夫婦倆被四個男人圍在中間,其中一人攥著老漢的衣領,幾乎要將他提溜起來。

老漢的襯衫從褲子裡掙脫出來,露出一截精瘦的身子,他一邊掙扎,一邊大聲咒駡著對方。旁邊老太太推搡著那男人的胳膊,哭喊著:“還有沒有王法了?你們這幫騙子。”那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在一旁哇哇大哭。小於站在不遠處看著,面無表情。

一些圍觀群眾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問旁邊的人:“怎麼回事兒啊?”

“嗨,不就是‘做網的’唄。”有人回答。

“真缺德,這麼大歲數都騙啊。”

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拽著老漢的男人惡狠狠地說:“你別走,來,咱們回去聊聊。”

老漢含糊地喊道:“我不跟你們聊,你們這幫騙子,把手機還我,我要報警。”

“我求求你們了,你放開他吧。我老頭子有心臟病,你們行行好,我們真沒錢了,真沒錢了。”老太太哭訴道。為首那男這才放了手,老太太把老漢扶起來,給他拍打身上的灰塵。

這時,員警終於趕來了,也不知是誰報了警。

老太太抓著一名員警的胳膊說:“員警同志,您可要給我們做主啊。”

員警扶住老太太,掃了幾眼那幾名彪形大漢,問道:“怎麼回事啊?”

“員警同志,你評評理,他們在我這兒做裝飾,做完不給錢,哪有這樣的道理?”為首的“售後”說。

老漢一聽,激動地喊:“裝飾是你們送的,還要我們交錢?”

對方還要理論,結果被員警制止,員警看了看圍觀群眾,擺了擺手:“都看什麼看?散了散了。”然後又對身邊的輔警說:“都帶走,回隊裡再說。”

臨上車,老太太看見小於,指著他說:“員警同志,還有他,就是他騙我們的。”

“阿姨您可不能這麼說,咱們可是簽了合同的。”小於笑著說。

員警瞪了小於一眼,訓斥道:“別說那些沒用的,你也上車!”

後來我從小於口中得知,在協商過後,小於他們做出了讓步,沒有收裝飾費用。但先前多付的幾萬塊錢,沒有退回,因為合同上明明白白寫著的價錢是十三萬多,員警也沒有辦法。

那一單買賣,刨除各種分賬,小於拿到手4000多。

不久之後,小於接到了另一波客戶,穿著很潮的兩男兩女,二十多歲的樣子,看起來挺有錢的,想買一款比較貴的越野車。

這些在網上預約的客戶,小於都要親自去接,有時候是去地鐵站迎接,有的還要到機場。他可不敢讓客戶自己到市場裡亂逛,這裡喜歡揭他們老底的大有人在,即便沒人多嘴,他也怕客戶被其他人“切”了。

這次的兩男兩女,是他專門驅車去機場接過來的......

幾個月之後,小於跟我說,想來我們展廳工作。我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不做網的了?”

他說:......

這是《車市江湖》的第一篇,未完待續!!!

想知道小於和買豪車年輕人發生了什麼嗎?

想知道小於為什麼不做網的了嗎?

著急看後續故事的。

請移步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畫(zhenshigushi1),回復《購車》,看全部故事。

作者李淼,現為職業汽車銷售

編輯|莫文祖

頭條號運營|韓朝

留言區互動:作為消費者,你曾上過哪些當?

真實故事計畫:中國版的一千零一夜。

市場上的商家,自己不騙人,但不會拒絕“做網的”帶客戶來展廳談生意。甚至有些展廳主要的利潤點,就是為他們提供談生意的場所。

那天小於把那對老夫妻引到我們前臺,讓他們在旁邊的沙發上坐下,又是拿煙缸,又是倒水的,殷勤得很。嘴裡還一直在跑火車,把兩人忽悠得團團轉。

看來完成這單生意,應該沒有問題。

從他們的談話中我得知,老兩口要買一款轎車,是兒子出錢,可是兒子沒時間一起來北京。

當時那款車,市場價十一萬左右,小於報價八萬五塊錢,送全車的裝飾。小於在電話裡跟兩人聊過這些事情,他們對小於十分信任。

“叔叔,車呢,八萬五就給您,但是您得先按照指導價十三萬四千八交錢,之後手續辦完了,我們再返還給您。”小於說。

老漢面露難色,說:“我們只帶了九萬塊錢來,能不能只交九萬?”

小於一口否決,然後非常耐心地跟他們解釋道:“為什麼要您先交十三萬多呢?因為要用來開購車發票,您多給的錢啊,開了發票以後就會以返利的形式打回您的賬上,或者以油卡的形式贈送給您也可以。”交了錢哪還有退的道理,這些都是小於胡謅的。

像那對老夫妻這樣的做網戶,我們稱之為“准戶”。他們提前就定好了車型,打算當天提車。車市里的准戶,有一半是被騙來的。所以,我們對“做網的”這個群體,態度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使我們感到憤怒;另一方面,由於騙局成功率較低,沒上當的客戶就會流向市場,得利的是我們這些正經商家。

在這種畸形生態下,有的正經商家,還會把個別“難搞”的客戶甩給“做網的”。

眼前這對外地來的夫妻,一點也不“難搞”。他們很快就被小於說動了,打電話讓兒子再轉五萬塊錢過來。看到老漢的舉動,小於一臉愉悅。

接下來就等著老漢的兒子打款、交錢、提車。小於放鬆警惕,走來走去找人安排提車。這時老人接到一個電話,聽他口氣對方應該是他兒子。掛了電話後,他神情凝重。

老漢見小於不在,走到前臺,他看看我和同事小吳,怯生生開口問:“師傅,我跟您打聽一下,剛才跟我說話那人,是你們店的嗎?”他口音很重,說了兩遍我和小吳才聽明白。

展廳銷售員統一穿著襯衫西褲,“做網的”穿著很隨意,兩相對比,很容易看出問題。老漢的這個問題,我們經常被問及。小吳盯著電腦不說話,我笑了笑,說:“不好意思,我是新來的,我不清楚。”

隨後,他無奈地坐回沙發上。不一會兒,他手機又響了。接這個電話的過程中,他“嗯,嗯,啊,啊……”回應著對方,最後小聲說了幾句,便掛斷了電話。

這時我們經理正好從沙發前走過,經理走路很有派頭,一副領導架勢。老漢可能看出這人是領導,急忙站起來跟經理搭話。兩人正說著,小於走了回來,經理瞭解到老漢的疑惑後,指著小於說:“他啊?他是我們的大客戶經理,您就放心吧!”

說完,他拍拍老人的上臂,在老漢的道謝聲中緩緩走了。

小於看出老漢心有顧慮,便拉他坐下來,又聊了一陣,還主動要求和他兒子通電話講明情況。

這一番工作做完,兩位老人終於放心下來。沒多久,錢打過來了,小於也已把車安排好。老漢一看到那輛車就喜歡得不得了,這摸摸那看看,上車坐了很長時間,還打著火聽聽發動機的動靜。

“于經理,我能不能開一圈試試啊?”老漢小心翼翼地問。

“哎呦,叔,不是我不讓您開,您看咱們這市場到處都是新車,這要是刮了蹭了,對大家都不好,您說是不是?”小於笑了笑,說,“等會兒您交了錢,這車就是您的了,您想怎麼開就怎麼開。”

老漢一聽,急忙催促小於:“那咱快點辦手續吧。”小於答應一聲,迅速安排他簽購車合同,刷卡交錢。

到了這一步,小於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售後工作,叫“擺客戶”,其實就是擺平糾紛,由另一個團隊完成。小於他們公司“售後團隊”有四個人,個個都有紋身,穿著打扮像混子,一副隨時要跟人幹架的樣子。按照行規,在展廳拿車和談客戶都可以,但他們不能在展廳“擺客戶”。只要出了展廳,他們發生什麼糾紛,都和我們沒關係。

只要簽完協議,生意成了,“做網的”就得趕緊把人和車帶走。所以小於的“售後”上了老漢的車,指揮他去裝飾店做汽車裝飾。那家裝飾店,從老闆到幹活的,跟騙子都很有默契。

那天下午五點左右,雨已經停了好一會兒。裝飾店那邊傳來爭吵聲,好像是“做網的”在打客戶。我趕到的時候,現場已經圍了不少人。走近一看,正是中午在我們展廳提車的祖孫三人和幾名“售後”。夫婦倆被四個男人圍在中間,其中一人攥著老漢的衣領,幾乎要將他提溜起來。

老漢的襯衫從褲子裡掙脫出來,露出一截精瘦的身子,他一邊掙扎,一邊大聲咒駡著對方。旁邊老太太推搡著那男人的胳膊,哭喊著:“還有沒有王法了?你們這幫騙子。”那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在一旁哇哇大哭。小於站在不遠處看著,面無表情。

一些圍觀群眾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問旁邊的人:“怎麼回事兒啊?”

“嗨,不就是‘做網的’唄。”有人回答。

“真缺德,這麼大歲數都騙啊。”

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拽著老漢的男人惡狠狠地說:“你別走,來,咱們回去聊聊。”

老漢含糊地喊道:“我不跟你們聊,你們這幫騙子,把手機還我,我要報警。”

“我求求你們了,你放開他吧。我老頭子有心臟病,你們行行好,我們真沒錢了,真沒錢了。”老太太哭訴道。為首那男這才放了手,老太太把老漢扶起來,給他拍打身上的灰塵。

這時,員警終於趕來了,也不知是誰報了警。

老太太抓著一名員警的胳膊說:“員警同志,您可要給我們做主啊。”

員警扶住老太太,掃了幾眼那幾名彪形大漢,問道:“怎麼回事啊?”

“員警同志,你評評理,他們在我這兒做裝飾,做完不給錢,哪有這樣的道理?”為首的“售後”說。

老漢一聽,激動地喊:“裝飾是你們送的,還要我們交錢?”

對方還要理論,結果被員警制止,員警看了看圍觀群眾,擺了擺手:“都看什麼看?散了散了。”然後又對身邊的輔警說:“都帶走,回隊裡再說。”

臨上車,老太太看見小於,指著他說:“員警同志,還有他,就是他騙我們的。”

“阿姨您可不能這麼說,咱們可是簽了合同的。”小於笑著說。

員警瞪了小於一眼,訓斥道:“別說那些沒用的,你也上車!”

後來我從小於口中得知,在協商過後,小於他們做出了讓步,沒有收裝飾費用。但先前多付的幾萬塊錢,沒有退回,因為合同上明明白白寫著的價錢是十三萬多,員警也沒有辦法。

那一單買賣,刨除各種分賬,小於拿到手4000多。

不久之後,小於接到了另一波客戶,穿著很潮的兩男兩女,二十多歲的樣子,看起來挺有錢的,想買一款比較貴的越野車。

這些在網上預約的客戶,小於都要親自去接,有時候是去地鐵站迎接,有的還要到機場。他可不敢讓客戶自己到市場裡亂逛,這裡喜歡揭他們老底的大有人在,即便沒人多嘴,他也怕客戶被其他人“切”了。

這次的兩男兩女,是他專門驅車去機場接過來的......

幾個月之後,小於跟我說,想來我們展廳工作。我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不做網的了?”

他說:......

這是《車市江湖》的第一篇,未完待續!!!

想知道小於和買豪車年輕人發生了什麼嗎?

想知道小於為什麼不做網的了嗎?

著急看後續故事的。

請移步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畫(zhenshigushi1),回復《購車》,看全部故事。

作者李淼,現為職業汽車銷售

編輯|莫文祖

頭條號運營|韓朝

留言區互動:作為消費者,你曾上過哪些當?

真實故事計畫:中國版的一千零一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