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七雄中只有這個國家不曾為後世的國號,卻被這個外國盜用!

中國

終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其實歷史上中國的國號沒有一個叫“中國”的, 中國原來指的是京師或國都一帶的地區。

小日本到現在還有一個地區叫中國地區,

這就是偷學的中國文化。

小日本中國地區

眾所周知武王伐紂開創周朝, 享國八百年, 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王朝, 不過從春秋開始就戰亂紛紛, 戰國後期則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 後世更是以戰國七雄之名建立了很多封建王朝和割據。

但是就偏偏沒有一個用“韓”為國號的。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有人肯定會抬杠說, 其實是有的, 在秦朝末年和現在的朝鮮半島!的確如此, 但是秦末的韓國是藩王而已, 那時候的天下共主可是楚懷王(即義帝)、西楚霸王項羽、漢太祖劉邦。 如果不信, 丸子就一一來分析一下。

秦末的韓王屬地

第一任韓王是韓國公子成, 秦二世二年被項梁立為韓王, 漢王二年被項羽廢為穰侯, 後被殺。 立國三年。

第二任韓王為鄭昌, 漢元年八月為項羽所立, 漢二年十月被劉邦擊敗出降。 立國三個月。

第三任韓王為韓襄王之孫韓信, 不是那個戰神韓信。 漢二年十一月劉邦冊立為韓王, 漢六年徙至太原郡守匈奴, 同年秋他以馬邑投降匈奴, 漢七年為漢高祖擊破, 立國五年。

韓王韓信不是這個韓信

自從韓信被滅之後, 中國大地上就再也沒有“韓國”了, 那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我們先來看戰國時韓國的地理位置。 《漢書·地理志》記載, 韓國位於“角、亢、氐之分野也。 韓分晉得南陽郡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陰、長社、陽翟、郟, 東接汝南, 西接弘農得新安、宜陽, 皆韓分也。 ”

韓國

可見韓國位於中原的中原, 是進出關中和河東的門戶, 洛陽的屏障。 而我國古代的割據政權多產生于統治的中原的邊緣區域, 如隴西、巴蜀、嶺南等。 韓國的地理位置也就註定不可能產生割據政權, 不過也曾有過, 那就是存在不到兩年的王世充的鄭國, 王世充作為西域胡人, 文化不高自然沒想到用韓作為國號。

其次, 我們來看看戰國七雄的實力, 韓國的存在感特別弱, 雖然他滅了鄭國, 但是還不如鄭國曾經有過“鄭莊小霸”, 甚至小國宋都有過宋襄公稱霸!韓國除了圍魏救韓出名點,其他時候他就是一直挨打,領土也一天比一天小,最後直至被滅。後世的國家自然不肯拿這種積貧積弱的小國作為自己的國號。

不要臉的韓國

雖然在中國沒有政權叫過韓,但是在大中華地區卻有一個韓國。

不過這個韓國起初絕對是恥辱的名字,它是在日本人控制下,被迫建立的,國號叫“大韓帝國”。相傳“韓”是來自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馬韓、弁韓三個部落名字,和戰國時期的韓國半毛錢關係沒有。後來它的日本主子又吞併了它,隨後在中國組織流亡政府,後來在美國主子的幫助下複國。

歷史其實就是這麼奇妙,中國不要的東西,被其他國家當成寶。中國文化被這些小國堂而皇之的盜用,竟然還反過來咬主人,真是和“養不熟的人,喂不熟的狗”一個道理,真是費解!

甚至小國宋都有過宋襄公稱霸!韓國除了圍魏救韓出名點,其他時候他就是一直挨打,領土也一天比一天小,最後直至被滅。後世的國家自然不肯拿這種積貧積弱的小國作為自己的國號。

不要臉的韓國

雖然在中國沒有政權叫過韓,但是在大中華地區卻有一個韓國。

不過這個韓國起初絕對是恥辱的名字,它是在日本人控制下,被迫建立的,國號叫“大韓帝國”。相傳“韓”是來自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馬韓、弁韓三個部落名字,和戰國時期的韓國半毛錢關係沒有。後來它的日本主子又吞併了它,隨後在中國組織流亡政府,後來在美國主子的幫助下複國。

歷史其實就是這麼奇妙,中國不要的東西,被其他國家當成寶。中國文化被這些小國堂而皇之的盜用,竟然還反過來咬主人,真是和“養不熟的人,喂不熟的狗”一個道理,真是費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