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把火箭做成白菜價,成本不到美國一半,提前壟斷商業航太市場

【軍武次位面】作者:定格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 培根

2017年1月9日, 新年剛至, 隨著酒泉戈壁灘上快舟一號甲通用型固體運載火箭一飛沖天, 吉林一號靈巧視頻03星及兩顆立方體星順利進入軌道, 航太科工首次商業發射宣告成功。

此次任務不同于傳統航太發射模式, 採用商業發射合同組織形式, 按市場行為運作, 具有組織模式新、準備時間短等特點, 標誌著航太科工四院在中國商業航太領域邁出新步伐。 由移動發射車在普通硬實地面實施發射, 不需要複雜的發射塔架, 簡化了發射保障設施。

與國際上熱門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等商業航太企業相比, 這只是快舟火箭乃至中國航太企業的“純商業”發射首單, 但其意義不凡, 前景亦被廣泛看好。

傳統航太是由國家或政府投資, 旨在實現國家意志、戰略的空間活動, 屬於國家行為。 傳統航太模式一般表現為兩種形式。 在技術發展早期階段, 依靠舉國體制, 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 如中國的載人航太工程、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畫。 隨著技術發展、效率提高, 出現了少數具有技術實力和複雜系統專案研製經驗的企業集團, 壟斷市場, 分享政府訂單, 如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 傳統航太受技術、管理、效率以及壟斷等多種因素制約, 成本居高不下。

據統計, 阿波羅登月項目的成本為1510億美元。 美國太空梭總計發射了135次, 花費了1960億美元, 平均每次發射費用高達15億美元。 高昂的成本讓財大氣粗的美國也無力承擔, 太空梭不得不於2011年7月退役。 2006年, 美國提出了重返月球的“星座”計畫, 預計花費990億美元, 後因費用太高而取消。 高昂的投入使得傳統航太模式逐漸變得不可持續。

當今, 世界主要航太國家和組織近年來大力推進商業航太發展, 新興商業航太企業快速崛起。

全球商業航太發展已經占了主導地位, 2014年整個全球航太經濟總量達到3300億美元, 商業航太占其中的76%。 衛星產業全產業鏈經濟總量達到2030億美元, 其中運營和服務占大多數, 製造和發射占比很小。 通信、導航和遙感成為商業航太三大支柱, 其中通信產業占66%,導航占32%,衛星遙感只占2%。

商業航太模式顯著降低了航太成本,性價比大為提高,商業發展市場方面,“獵鷹9號”火箭拉低了商業航太發射價格的一個數量級,同樣一枚“獵鷹—9”火箭,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發至少要13億美元,而商業公司僅花費不到4億美元。NASA商業軌道運輸項目大幅降低了往返空間站費用。遙感市場方面,偵查能力相近,商業遙感衛星的價格僅為軍用偵察衛星的1/5。

中國航太在商業航太方面更是當仁不讓,快舟的命名已經說明了它的特點,就是快。

“快舟一號甲”火箭是快舟系列火箭的第二款,也是首款正式推向市場的火箭。從使用者下訂單採購到最終提供發射服務,只有8個多月,留給研製試驗的時間不到6個月,而一般火箭的研製至少在1年以上,這在國際上創造了新紀錄。“快”也體現在發射準備時間非常短,不需要固定發射塔架。同時由於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不需要加注燃料,只需提前兩天進發射場,不超過10個人就可發射。

另一方面,從全世界來看,“快速補星”只有中美能做到。

從海灣戰爭到阿富汗戰爭的近幾次現代化戰爭中,美國軍用衛星均大顯身手,對迅速取得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未來,太空系統將面臨從防禦敵方攻擊到應對迅速變化的技術和支援需求等各種挑戰。衛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缺乏反應能力,使其無法應對未來的挑戰,從衛星在現代戰爭中無可替代的作用來看,如何快速替換衛星與如何提高衛星技術水準同等重要。

中國製造有很多優勢,快舟火箭的目標就是把“物美價廉”的招牌再奪回來。

在國際商業發射中,小型運載火箭發射報價一般為每公斤2.5萬~4萬美元,快舟一號甲報價極具競爭力。國際商業航太發射商SpaceX公司曾宣稱,其主力產品獵鷹九號能夠將航太發射成本降低一個量級,達到每公斤幾千美元的水準。而高效率、低價格,快舟引發了航太界關於商業航太的熱議,也讓它成為商業航太的代名詞之一。未來中國航太將揭下神秘面紗,融入普通人可感可知的日常生活。中國製造必將在更高的層次,物美價廉的奪取世界市場。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其中通信產業占66%,導航占32%,衛星遙感只占2%。

商業航太模式顯著降低了航太成本,性價比大為提高,商業發展市場方面,“獵鷹9號”火箭拉低了商業航太發射價格的一個數量級,同樣一枚“獵鷹—9”火箭,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發至少要13億美元,而商業公司僅花費不到4億美元。NASA商業軌道運輸項目大幅降低了往返空間站費用。遙感市場方面,偵查能力相近,商業遙感衛星的價格僅為軍用偵察衛星的1/5。

中國航太在商業航太方面更是當仁不讓,快舟的命名已經說明了它的特點,就是快。

“快舟一號甲”火箭是快舟系列火箭的第二款,也是首款正式推向市場的火箭。從使用者下訂單採購到最終提供發射服務,只有8個多月,留給研製試驗的時間不到6個月,而一般火箭的研製至少在1年以上,這在國際上創造了新紀錄。“快”也體現在發射準備時間非常短,不需要固定發射塔架。同時由於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不需要加注燃料,只需提前兩天進發射場,不超過10個人就可發射。

另一方面,從全世界來看,“快速補星”只有中美能做到。

從海灣戰爭到阿富汗戰爭的近幾次現代化戰爭中,美國軍用衛星均大顯身手,對迅速取得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未來,太空系統將面臨從防禦敵方攻擊到應對迅速變化的技術和支援需求等各種挑戰。衛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缺乏反應能力,使其無法應對未來的挑戰,從衛星在現代戰爭中無可替代的作用來看,如何快速替換衛星與如何提高衛星技術水準同等重要。

中國製造有很多優勢,快舟火箭的目標就是把“物美價廉”的招牌再奪回來。

在國際商業發射中,小型運載火箭發射報價一般為每公斤2.5萬~4萬美元,快舟一號甲報價極具競爭力。國際商業航太發射商SpaceX公司曾宣稱,其主力產品獵鷹九號能夠將航太發射成本降低一個量級,達到每公斤幾千美元的水準。而高效率、低價格,快舟引發了航太界關於商業航太的熱議,也讓它成為商業航太的代名詞之一。未來中國航太將揭下神秘面紗,融入普通人可感可知的日常生活。中國製造必將在更高的層次,物美價廉的奪取世界市場。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