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主席評宋襄公,拼人品的“蠢蛋”!

國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傷, 不禽二毛。 古之為軍也, 不以阻礙也。 寡人雖亡國之餘, 不鼓不成列。 ”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魯僖公二十二年, 即西元前638年, 河南的泓水發生了一場爭霸戰, 爭戰雙方為楚國和宋國, 結果是楚勝宋敗, 宋襄公也因此負重傷, 最後傷重而死。

宋襄公的失敗, 在於他的迂腐守舊, 不敢衝破陳規, 從而失去打擊楚國軍隊的最佳時機, 算是咎由自取吧。 然而, 對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總結, 我們不能停留在簡單的肯定和否定的層次上, 而要深入人物的內心, 探究事件後面的主觀動機, 只有這樣, 才能對我們今天有指導意義。

宋襄公其實是一個在內心深處極其彷徨矛盾的人物。 他背負著沉重的歷史負擔, 而這個負擔來自於與他相距五百年左右的商朝。 宋國的來歷可不簡單, 它的遠祖就是歷史上一度強盛的商朝。 周武王滅亡商朝之後,

並沒有完全消除這個國家, 而是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宋國, 以繼承商朝, 也就是讓商朝的祖先有個享受祭祀的地方, 因為古人是很重祭祀的。 在上古先秦時期, 滅掉一個朝代之後, 往往會讓這些朝代的貴族再建立一個小國家, 以方便他們祭祀祖宗。 例如夏朝滅亡之後, 就建立一個杞國, 以便繼承夏朝。

宋襄公有深厚的責任感, 總想要恢復商朝往日的威風, 因此不惜代價與當時的大國楚國決戰, 這是他具有開拓性的一面。

當時的大臣們覺得這個想法很不現實, 因此力圖阻止宋襄公, 但是並未奏效。

問題在於, 宋襄公一方面開拓新霸業, 一方面卻守著商朝古老的規矩。 西元前638年的十一月一日, 宋國和楚國的軍隊開始隔河相對。 上天似乎給了宋國一個很好的機會, 因為楚軍行動相當遲鈍, 慢吞吞地過河, 過河之後, 又慢吞吞地佈陣。

軍事參謀子魚屢次勸宋襄公趁著敵軍淩亂的時候發動攻擊, 宋襄公卻沒有聽從, 結果導致失敗, 宋國從此一蹶不振, 宋襄公自己也身負重傷。

宋國人責怪宋襄公, 宋襄公說出了自己指揮失敗的原因, 是因為他有所堅持:他堅持不攻擊正在渡河的軍隊;堅持不攻擊還沒有佈置好行列的軍隊, “不鼓不成列”;他堅持不攻擊頭髮斑白的士兵, “不禽二毛”;他堅持不再次傷害已經受傷的敵軍, “不重傷”;堅持不利用地形打擊敵軍。

子魚聽了很生氣, 說:抓緊一切有利時機, 利用一切有利地形, 有力地摧毀敵人的戰鬥力, 取得勝利, 這才是正道。 你要守著那些老規則, 不如直接向敵人投降。

宋襄公一方面有著歷史責任感, 要突破宋國的困局, 開拓新的局面, 另一方面又有著家族的榮譽感, 要堅守古老貴族的規則, 用光榮的堅持取得光榮的勝利。 說白了, 他就是想用商朝式的規則取得勝利, 才對得起商朝的祖宗。 宋襄公似乎不愛拼技術, 而是在拼人品。

責任感決定宋襄公進取的一面, 但僵化的榮譽感決定他保守的一面, 恰是後者斷送了前者。

責任感不能變成包袱, 榮譽感不能僵化, 這是宋襄公在春秋競爭時代的教訓。 市場的競爭,在比人品的同時,也在拼技術。

市場的競爭,在比人品的同時,也在拼技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