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吉思汗臨死前口中被放入公駝毛,是為什麼呢

我們不難發現, 大多皇帝在自己死前便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寢陵, 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死後到了另一個世界依然能夠享盡榮華富貴。 因此, 除了宏大、華麗的陵墓之外, 還會在墓中放入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 甚至還會讓活人給自己殉葬。 但是在如此張揚的下葬之後, 這些陵墓往往成為盜墓人的目標。 相比之下, 蒙古的帝王就低調、聰明得多。 他們通常採用密藏的方式, 因此難以被他人找到具體的陵墓位置。 我們不妨以成吉思汗為例來瞭解一下。

在成吉思汗六十五歲的時候, 面對屢次犯亂的西夏, 他決定親自出征以解決這個國家。 但就是在這次親征中, 成吉思汗在行宮之中駕崩了。 但是, 成吉思汗在臨死前考慮到西夏末帝並沒有真正歸降, 要求絕對不能夠發出自己的死訊。

當然, 保守自己死訊並不僅僅是為了避免西夏再次作亂, 更是依從了蒙古的文化信仰。

由於蒙古人信奉的薩滿教, 他們認為死亡其實是回歸自然, 靈魂則是藏在骨血之中的。 因此, 人們會把一縷白公駝頭頂的毛放在將死之人的嘴上。 若是還有呼吸, 這縷鬃毛就會微微抖動, 而若是停止了呼吸, 這縷鬃毛便成了這個人靈魂的吸附物。

而嚴守死訊的第三個原因則是為了提防仇家的報復。 成吉思汗四處征戰, 也結下了不少的仇家, 成吉思汗也擔心若是讓這些人找到自己的墳墓, 自己死後也不得安寧。 所以, 成吉思汗被安葬之後, 會在地面上植上草皮和樹, 使其和周圍的景色看起來一般無二。

但是, 若是誰都找不到成吉思汗所安葬的地方, 則是十分不便於後代的祭祀的。 因此, 成吉思汗的兒子們便會在安葬成吉思汗的地方, 當著母駝的面殺掉乳駝, 再把駝血灑在地上。 如此, 等到他們準備祭祀成吉思汗的時候,

只要一直跟著母駝走, 母駝停下、流下眼淚的地方便是親人所在的地方。

但是在母駝死後, 誰也找不到成吉思汗所安葬的地方了。 不論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還是覬覦墓中財寶的盜墓賊。

而後來, 成吉思汗的後代為了祭祀成吉思汗而搭了敖包, 並且建了放有靈魂依附物的宮室以及戰旗, 如此來表達他們對先代成吉思汗的追思與敬仰。

如此來表達他們對先代成吉思汗的追思與敬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