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朝的外交國有哪些?

萬邦來朝

隋朝在對外交往上, 秉持一種以德服人的觀念。 在隋朝看來, 各藩屬國定期來朝, 宗藩和平相處, 是最理想的一種天朝政治秩序。 當然, 有時也難免會使用戰爭的手段, 不過, 那也只是以臣服為目的, 而不是要徹底擊滅。 正是在這樣一種外交理念的指導下, 帝國時代出現了萬國來朝的恢弘局面。

高句麗

高句麗是東北亞的強國, 國都長安城(今平壤)。 隋滅南朝陳後, 高句麗平原王即備戰防禦隋軍來犯。 開皇十七年(598年)高句麗嬰陽王率眾萬餘人攻遼西。 隋文帝借此發動大軍三十萬, 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

然而路徒險惡, 死傷慘重, 隋文帝只好退兵。 隨後嬰陽王遣使請和, 雙方和平。 後來隋煬帝繼續走隋文帝受挫的舊路, 大業三年(607年)由於高句麗與突厥聯盟, 隋煬帝于大業八年(612年)、大業九年(613年)與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發動三次大規模戰爭。 其中第一次東征高句麗遭受慘敗, 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加重人民負擔, 導致日後隋末民變的發生。

百濟于隋文帝開皇初年遣使入隋, 封為餘昌為“上開府、帶方郡公、百濟王”。 隋滅南朝陳時, 有戰船漂入海中, 百濟供給豐厚物資送回, 並派使祝賀隋朝統一。 隋煬帝攻高句麗時, 百濟亦曾在境內調動軍, 聲言會協助隋軍, 實際上卻是對高句麗保持友好, 有意在兩國之間圖。 新羅於開皇十四年(594年)遣使入隋,

隋封其王真平為“高祖拜真平為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

隋煬帝在鎮壓楊玄感起兵後, 不顧內外危機四伏, 于大業十年發動第三次攻高句麗之戰。 二月, 煬帝下詔複征天下兵, 百道俱進。 三月, 煬帝幸涿郡。 七月, 煬帝到達懷遠鎮時, 由於國內紛亂, 所征之兵多數未能按期到達。 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在畢奢城大敗高句麗軍, 並乘勝向平壤進發。 時高句麗因連年傾國之力與隋朝作戰, 已困弊不堪, 無力再戰, 又見隋軍突破重重防線, 高元大懼, 乃遣使請降, 並將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 煬帝接受了高元的投降, 且國內烽煙四起, 遂於八月初四班師還朝。

朝鮮日本

隋朝的初期, 朝鮮半島三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都是其藩屬,

它們通使朝貢, 接受冊封。 日本也有非經常性的通貢往來, 不過它在與隋皇朝的交往中, 往往不願被視為藩屬國家, 而是想竭力維持一種對等的地位。

西域各國

同時隋朝還和歐洲許多國家進行商業交往, 在打通絲綢之路後, 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 中原的商品還遠銷歐洲, 羅馬、波斯等許多西亞、歐洲國家的商人居住在大興城, 很多歐洲國家的使節前往大興城朝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 非小編原創,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 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