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病例」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房撲,治療策略如何選?

24歲男青年, 診斷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房撲明確, 接下來如何環環相扣有效治療?

【病史】

現病史

24歲男性, 發作性心悸4年, 伴胸悶、憋氣, 伴頭暈、黑矇, 偶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伴顏面部及雙下肢對稱性凹陷性浮腫, 外院診斷為"心房撲動(房撲)、肥厚型心肌病", 間斷予胺碘酮控制節律、美托洛爾控制心率及呋塞米利尿治療, 未規律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 後類似症狀反復發作。 1個月前感心悸加重, 伴胸悶、喘憋, 活動耐量明顯下降, 症狀持續不緩解, 心電圖示房撲、心房顫動(房顫), 當地醫院給予控制心室率及心衰對症治療,

未能轉複竇性心律(竇律), 遂至我院急診, 靜脈應用胺碘酮, 1天后轉複竇律。

既往史

否認既往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認肝炎、結核及其他傳染病病史;否認外傷史、手術史、輸血史。

用藥史和過敏史

間斷服用胺碘酮、美托洛爾、呋塞米, 具體不詳;否認藥物過敏史。

個人史及家族史

未婚, 農民;否認疫區旅居史;吸煙史1年餘, 平均5支/日, 戒煙1年;否認嗜酒史。 母親30余歲因風濕性心臟病去世;二姐22歲因心臟病猝死, 具體不詳。

【體格檢查】

體溫36.3℃, 脈搏68次/分, 血壓110/80 mmHg, 呼吸19次/分。 神清, 精神可, 頸靜脈無明顯充盈, 肝-頸靜脈回流征(-), 頸部未聞及血管雜音。 雙肺呼吸音清, 未聞及幹濕囉音。 心界不大, 心率68次/分, 律齊, 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明顯病理性雜音。

腹平軟, 肝脾肋下未觸及, 移動性濁音(-), 雙下肢不腫。

【輔助檢查】

超聲心動圖

非對稱性肥厚型心肌病(靜息狀態下無梗阻), 室間隔中上段顯著增厚, 最厚處17 mm, 其內回聲欠均勻, 可見強回聲光點;左房增大(47 mm×59 mm×75 mm);二尖瓣輕度反流;三尖瓣輕度反流;左室舒張功能減低(中期);左室射血分數(LVEF)66%(2012年6月20日)。

【診斷】

入院診斷

陣發性房撲

陣發性房顫

非對稱性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診療經過】

問題1. 患者急診心電圖可見P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態不同f波, R-R間期絕對不齊, 支持房顫診斷。 急診予胺碘酮靜注, 複查心電圖已轉複竇律。 目前予患者以下哪項治療措施最為合理?

A. 強化藥物治療

B. 房顫射頻消融

C. 房室結消融+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

D. 植入雙腔起搏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B。

《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管理指南》對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患者的治療建議如下。

(1)急性期治療:新發房顫應考慮通過心臟電複律或靜推胺碘酮以恢復竇律(IIa, C), 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射血分數正常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地高辛, 避免使用I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2)心率控制:陣發性、持續性或永久性房顫患者, 均建議採用β受體阻滯劑和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單獨或聯合應用控制心率(IIa, B);若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副作用無法耐受或心室率控制欠佳時, 可考慮行房室結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植入(IIb, C), 術後左室功能受損(LVEF<50%)的房顫患者可考慮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療(IIb, C)。

(3)節律控制:實現節律控制和複律後維持竇律應考慮胺碘酮治療;對於藥物難治性或無法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

在未合併嚴重左心房擴張時, 應考慮導管消融治療房顫(IIa, B)。

該患者為青年男性, 既往間斷服用β受體阻滯劑及胺碘酮治療, 房顫仍反復發作, 提示抗心律失常藥物控制欠佳。 此次房顫再發, 急診已靜脈應用胺碘酮轉複竇律, 可考慮早期入院行房顫射頻消融治療。

完善術前檢查, 經食道超聲心動圖示雙心房及雙心耳未見明確血栓回聲。 手術記錄:常規消毒鋪巾, 1%利多卡因局麻後穿刺雙側股靜脈。 經左側股靜脈置入6F鞘, 右側股靜脈置入8F鞘, 沿左側鞘管置入CS電極。 患者體表心電圖為典型房撲。 予負荷劑量肝素3000 U抗凝。 Carto指導下重建右心房,

激動標測提示心動過速時房間隔最早激動, 考慮為左心房起源心動過速。 穿刺房間隔, 置入L1 Swartz長鞘, 左心房造影提示心房明顯增大。 Carto指導下重建左心房, 激動標測示右肺靜脈前庭局部激動最早, 行右肺靜脈電隔離, 之後行三尖瓣峽部線性消融, 驗證雙向阻滯, burst刺激未誘發心動過速。 術後患者安返病房, 未訴不適, 血壓110/80 mmHg, 心率89次/分, 心律齊, 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明顯雜音。 心電圖提示竇律。

術後予胺碘酮0.2 g Qd, 美托洛爾23.75 mg Qd口服控制心率及節律, 囑患者術後3、6、12個月及以後每6個月定期隨訪, 完善12導聯常規心電圖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 根據病情需要調整用藥, 不適及時就診。

問題2. 該患者的CHA2DS2-VASc評分僅為1分, 消融術後轉複竇律, 是否需行抗凝治療?

A. 無需行抗凝治療

B. 消融術後轉複竇律即可停用抗凝治療

C. 消融術後3個月維持竇律即可停用抗凝治療

D. 需終生口服抗凝藥治療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D。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建議使用CHA2DS2-VASc評分評估其卒中風險。對於持續性、永久性或陣發性房顫患者,在無禁忌證的前提下,建議口服維生素K拮抗劑預防血栓栓塞,INR目標值2.0~3.0(I,B)。房撲患者也建議與房顫患者相同的抗栓治療(I,C)。

抗栓治療前,應採用HAS-BLED評分評估患者的出血風險(IIa,B)。HAS-BLED評分包括高血壓、肝腎功能異常、卒中、出血史、INR值不穩定、年齡>65歲、聯合用藥及嗜酒等多種出血危險因素,評分≥3分時提示房顫抗凝出血風險較高。該患者的HAS-BLED評分為0分,出血風險較低。

《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管理指南》指出若患者服用華法林後抗凝效果欠佳、不能耐受副作用或不能規律監測INR,建議予新型口服抗凝藥達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呱沙班治療(I,B)。

注釋:適應證來自對肥厚型心肌病合併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抗凝治療的推薦。

對於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的患者,除非患者的房顫病因可逆,否則即使轉複竇律,仍建議終身接受口服抗凝藥治療(I,C)。

問題3. 請對該患者的心源性猝死(SCD)風險進行評估,明確是否需行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ICD)治療?

A. 5年SCD風險<4%,不考慮植入ICD

B. 5年SCD風險4%~6%,可考慮植入ICD

C. 5年SCD風險≥4%,應考慮植入ICD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A。

肥厚型心肌病為35歲以下青年人發生SCD的主要原因之一,SCD高危患者需植入ICD預防猝死。① 對於因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或房顫發生心臟驟停的倖存者,或自發持續性室速引發暈厥或血流動力學紊亂且預期壽命>1年的患者,建議植入ICD治療(I,B);② 對於16歲以上,無復蘇後室速/心室顫動(室顫),無自發持續性室速引發暈厥或血流動力學異常病史的患者,建議採用HCM Risk-SCD模型評價猝死風險(I,B),為預防性植入ICD提供臨床決策依據。HCM Risk-SCD方程如下:

概率5年SCD=1-0.998exp(預後指數)

此處,預後指數=[0.15939858×最大室壁厚度(mm)]-[0.00294271×最大室壁厚度2(mm)2]+[0.0259082×左心房內徑(mm)]+[0.00446131×最大(靜息/Valsalva動作)左心室流出道壓力階差(mmHg)]+[0.4583082×心源性猝死家族史]+[0.82639195×NSVT]+[0.71650361×不明原因暈厥]-[0.01799934×臨床評估年齡(年)]

● 預計5年猝死風險≥6%且預期壽命>1年的患者,在對其進行詳細臨床評估(包括ICD植入併發症風險和對生活、社會經濟狀態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後,應考慮植入ICD。

● 預計5年猝死風險在<6%但≥4%,且預期壽命>1年的患者,行詳細臨床評估確定植入ICD有益者,可考慮行ICD治療。

● 5年猝死風險<4%,評估後確定ICD治療有益,存在重要預後價值,方可考慮植入ICD。

● 5年猝死風險<4%,且無臨床證據支持ICD存在重要預後價值者,不建議植入ICD。

根據HCM Risk-SCD計算公式,該患者的5年猝死風險<4%,綜合考慮年齡、病史、一般狀況、社會經濟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多項指標,暫不考慮植入ICD治療,囑患者動態隨訪,密觀病情變化。

問題4. 患者術後病情平穩,擬擇期出院,出院前應為其提供哪些方面的建議和指導?

A. 限制競技性運動

B. 控制體重

C. 戒煙

D. 疫苗接種

E. 家族成員篩查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A、B、C、D、E。

(1)限制運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應避免競爭性體育活動和劇烈的體力勞動,但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適度進行低強度活動。

(2)飲食、飲酒和體重控制:應鼓勵患者保持健康的體重指數,避免暴飲暴食、脫水、便秘或過量飲酒,採取少食多餐,合理搭配膳食的生活習慣。

(3)吸煙: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吸煙與肥厚型心肌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但應告知患者與吸煙相關的健康風險及戒煙的相關資訊。

(4)疫苗接種:如無禁忌證,建議有症狀(胸痛、心力衰竭、暈厥、心悸等肥厚型心肌病典型臨床症狀)的患者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5)家族成員篩查:肥厚型心肌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沒有明確的非遺傳因素導致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都應接受專業的遺傳諮詢,之後可應用遺傳檢驗對親屬進行遺傳篩查。該患者存在心源性猝死家族史,應推薦其家屬接受臨床和遺傳篩查。

問題5. 患者出院後規律服用胺碘酮、美托洛爾控制心率及節律治療。隨訪至術後24個月,仍維持竇律。若患者院外隨訪期間再次出現胸悶、憋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及雙下肢浮腫等心衰症狀,應選擇以下何種藥物治療?

A. ACEI/ARB

B. 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

C. 利尿劑

D. 地高辛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A、B、C。

根據《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管理指南》中肥厚型心肌病合併心力衰竭的診治建議(圖1),對於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併心衰的患者:

(1)若患者LVEF≥50%,推薦使用β受體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䓬、小劑量袢利尿劑或噻嗪類利尿劑以改善心衰症狀(IIa,C)。

(2)若患者LVEF<50%,在使用小劑量袢利尿劑的同時,聯合應用ACEI類藥物(ACEI不能耐受者可考慮選擇ARB類)+β受體阻滯劑,可改善心衰症狀、降低心衰患者住院和早期死亡的風險(IIa,C)。

(3)對於ACEI+β受體阻滯劑聯用仍持續存在心衰症狀的患者,推薦使用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等(IIa,C)。

(4)若患者存在永久性房顫,可考慮使用小劑量地高辛以控制心室率(IIb,C)。

該患者出院後規律隨訪,術後24個月時仍維持竇性心律,故不考慮予地高辛等正性肌力藥物控制心室率,以免增加左室流出道壓力階差,加重胸痛、暈厥、心悸等不適症狀。

【學習要點】

1. 房顫作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最常合併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達20%~25%,年發病率達2%。房顫的發生可顯著增加心力衰竭、卒中的發生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品質,提示其短期及長期預後不佳。

2.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心室非對稱性肥厚,發生房顫後,往往症狀明顯難以耐受。因此,房顫轉複應作為優先治療策略,同時可考慮予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和(或)β受體阻滯劑控制心室率。若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不耐受,可以考慮選擇導管消融治療。

3.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抗凝治療並不單純取決於CHA2DS2-VASc評分。目前指南推薦,對於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患者,不需要採用CHA2DS2-VASc評分,如無抗凝禁忌,均應接受抗凝治療。

4. SCD風險評估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臨床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管理指南》中採用簡單臨床指標構成的新型風險評估工具,評價患者的5年SCD絕對風險,並對其進行危險分層,指導ICD植入策略。

病例提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李景業 甯曼 李松南 湯日波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劉倩┆美編 柴明霞┆製版 田新芳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A. 無需行抗凝治療

B. 消融術後轉複竇律即可停用抗凝治療

C. 消融術後3個月維持竇律即可停用抗凝治療

D. 需終生口服抗凝藥治療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D。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建議使用CHA2DS2-VASc評分評估其卒中風險。對於持續性、永久性或陣發性房顫患者,在無禁忌證的前提下,建議口服維生素K拮抗劑預防血栓栓塞,INR目標值2.0~3.0(I,B)。房撲患者也建議與房顫患者相同的抗栓治療(I,C)。

抗栓治療前,應採用HAS-BLED評分評估患者的出血風險(IIa,B)。HAS-BLED評分包括高血壓、肝腎功能異常、卒中、出血史、INR值不穩定、年齡>65歲、聯合用藥及嗜酒等多種出血危險因素,評分≥3分時提示房顫抗凝出血風險較高。該患者的HAS-BLED評分為0分,出血風險較低。

《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管理指南》指出若患者服用華法林後抗凝效果欠佳、不能耐受副作用或不能規律監測INR,建議予新型口服抗凝藥達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呱沙班治療(I,B)。

注釋:適應證來自對肥厚型心肌病合併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抗凝治療的推薦。

對於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的患者,除非患者的房顫病因可逆,否則即使轉複竇律,仍建議終身接受口服抗凝藥治療(I,C)。

問題3. 請對該患者的心源性猝死(SCD)風險進行評估,明確是否需行植入式心律轉複除顫器(ICD)治療?

A. 5年SCD風險<4%,不考慮植入ICD

B. 5年SCD風險4%~6%,可考慮植入ICD

C. 5年SCD風險≥4%,應考慮植入ICD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A。

肥厚型心肌病為35歲以下青年人發生SCD的主要原因之一,SCD高危患者需植入ICD預防猝死。① 對於因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或房顫發生心臟驟停的倖存者,或自發持續性室速引發暈厥或血流動力學紊亂且預期壽命>1年的患者,建議植入ICD治療(I,B);② 對於16歲以上,無復蘇後室速/心室顫動(室顫),無自發持續性室速引發暈厥或血流動力學異常病史的患者,建議採用HCM Risk-SCD模型評價猝死風險(I,B),為預防性植入ICD提供臨床決策依據。HCM Risk-SCD方程如下:

概率5年SCD=1-0.998exp(預後指數)

此處,預後指數=[0.15939858×最大室壁厚度(mm)]-[0.00294271×最大室壁厚度2(mm)2]+[0.0259082×左心房內徑(mm)]+[0.00446131×最大(靜息/Valsalva動作)左心室流出道壓力階差(mmHg)]+[0.4583082×心源性猝死家族史]+[0.82639195×NSVT]+[0.71650361×不明原因暈厥]-[0.01799934×臨床評估年齡(年)]

● 預計5年猝死風險≥6%且預期壽命>1年的患者,在對其進行詳細臨床評估(包括ICD植入併發症風險和對生活、社會經濟狀態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後,應考慮植入ICD。

● 預計5年猝死風險在<6%但≥4%,且預期壽命>1年的患者,行詳細臨床評估確定植入ICD有益者,可考慮行ICD治療。

● 5年猝死風險<4%,評估後確定ICD治療有益,存在重要預後價值,方可考慮植入ICD。

● 5年猝死風險<4%,且無臨床證據支持ICD存在重要預後價值者,不建議植入ICD。

根據HCM Risk-SCD計算公式,該患者的5年猝死風險<4%,綜合考慮年齡、病史、一般狀況、社會經濟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多項指標,暫不考慮植入ICD治療,囑患者動態隨訪,密觀病情變化。

問題4. 患者術後病情平穩,擬擇期出院,出院前應為其提供哪些方面的建議和指導?

A. 限制競技性運動

B. 控制體重

C. 戒煙

D. 疫苗接種

E. 家族成員篩查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A、B、C、D、E。

(1)限制運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應避免競爭性體育活動和劇烈的體力勞動,但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適度進行低強度活動。

(2)飲食、飲酒和體重控制:應鼓勵患者保持健康的體重指數,避免暴飲暴食、脫水、便秘或過量飲酒,採取少食多餐,合理搭配膳食的生活習慣。

(3)吸煙: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吸煙與肥厚型心肌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但應告知患者與吸煙相關的健康風險及戒煙的相關資訊。

(4)疫苗接種:如無禁忌證,建議有症狀(胸痛、心力衰竭、暈厥、心悸等肥厚型心肌病典型臨床症狀)的患者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5)家族成員篩查:肥厚型心肌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沒有明確的非遺傳因素導致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都應接受專業的遺傳諮詢,之後可應用遺傳檢驗對親屬進行遺傳篩查。該患者存在心源性猝死家族史,應推薦其家屬接受臨床和遺傳篩查。

問題5. 患者出院後規律服用胺碘酮、美托洛爾控制心率及節律治療。隨訪至術後24個月,仍維持竇律。若患者院外隨訪期間再次出現胸悶、憋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及雙下肢浮腫等心衰症狀,應選擇以下何種藥物治療?

A. ACEI/ARB

B. 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

C. 利尿劑

D. 地高辛

專家解讀

正確答案:A、B、C。

根據《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管理指南》中肥厚型心肌病合併心力衰竭的診治建議(圖1),對於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併心衰的患者:

(1)若患者LVEF≥50%,推薦使用β受體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䓬、小劑量袢利尿劑或噻嗪類利尿劑以改善心衰症狀(IIa,C)。

(2)若患者LVEF<50%,在使用小劑量袢利尿劑的同時,聯合應用ACEI類藥物(ACEI不能耐受者可考慮選擇ARB類)+β受體阻滯劑,可改善心衰症狀、降低心衰患者住院和早期死亡的風險(IIa,C)。

(3)對於ACEI+β受體阻滯劑聯用仍持續存在心衰症狀的患者,推薦使用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等(IIa,C)。

(4)若患者存在永久性房顫,可考慮使用小劑量地高辛以控制心室率(IIb,C)。

該患者出院後規律隨訪,術後24個月時仍維持竇性心律,故不考慮予地高辛等正性肌力藥物控制心室率,以免增加左室流出道壓力階差,加重胸痛、暈厥、心悸等不適症狀。

【學習要點】

1. 房顫作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最常合併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達20%~25%,年發病率達2%。房顫的發生可顯著增加心力衰竭、卒中的發生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品質,提示其短期及長期預後不佳。

2.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心室非對稱性肥厚,發生房顫後,往往症狀明顯難以耐受。因此,房顫轉複應作為優先治療策略,同時可考慮予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和(或)β受體阻滯劑控制心室率。若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不耐受,可以考慮選擇導管消融治療。

3.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抗凝治療並不單純取決於CHA2DS2-VASc評分。目前指南推薦,對於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患者,不需要採用CHA2DS2-VASc評分,如無抗凝禁忌,均應接受抗凝治療。

4. SCD風險評估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臨床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和管理指南》中採用簡單臨床指標構成的新型風險評估工具,評價患者的5年SCD絕對風險,並對其進行危險分層,指導ICD植入策略。

病例提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李景業 甯曼 李松南 湯日波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劉倩┆美編 柴明霞┆製版 田新芳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