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原生古樸的傈僳族美食,看著就流口水!

傈僳族歷史悠久, 是我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 據專家研究, 傈僳名稱唐代即見諸相關史書。 傈僳族起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的古氐羌人, 南遷四川、雲南交界的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流域, 16世紀中葉起因不堪封建土司的奴役和戰亂的脅迫等原因, 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率領下, 遷徙到滇西怒江等地定居下來。 傈僳族節日眾多, 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杆節”、“火把節”、“澡塘會”、“射弩會”等。

傈僳族的飲食文化古樸、獨特, 極具民族特色。 傈僳族的美食很多, 這裡介紹有名的三款:

一是“簸箕飯”。 這是傈僳族待客筵席中最隆重的規格和禮儀。

竹編的簸箕直徑約有50釐米, 裡面用本地米煮出的香米飯墊底, 其上依次放上烤(或煮)熟的小豬、土雞、雞、羊、牛肉、臘肉等等, 另用一個扁平的大竹筒盛上洋芋、芋頭、蔬菜等煮成的雜鍋湯菜, 還有一小坨用青辣椒、生薑、大蒜、野芫荽等加鹽舂製成的黏稠狀峽谷蘸料, 在品嘗葷素美食的時候, 加一點這個蘸料, 味道立馬變得更加鮮美、爽口。 自然, 少不了傈僳族布汁(小鍋包穀酒)和嫩汁(又叫杵酒)。

這樣的以簸箕為食器, 飯菜合一、葷素搭配、營養豐富、養眼又美味的民族美食, 配之以美酒, 可以說, 全省唯一, 中國獨有。

二是“烤小豬”。 傈僳族有喜食小豬的傳統。 小豬在一二月齡左右, 或清燉、或黃燜, 或燒烤, 都是傈僳族待客的重頭菜肴。 尤其是烤小豬, 將小豬宰殺治淨, 抹上佐料, 醃制幾小時, 置於栗炭火之上, 邊翻滾, 邊用野蜂蜜加佐料配製的蘸料不斷地刷到小豬周身, 直至小豬烤得全身金黃透出棗紅。 這種傈僳烤小豬絲毫不弱於廣味烤乳豬, 但口味卻更顯原生、古樸、酥脆和鮮嫩等民族特色, 許多資深美食家以能品嘗到這一美食為人生幸事。

三是“峽啦”。 這是傈僳族一道極有民族特色的佳餚。

“峽啦”為傈僳語, 翻譯成漢語為:漆油酒煮菜。

將漆樹結的籽(約有豌豆大小)經過壓榨之後得到的漆油(商品名稱為漆蠟)用來烹製菜肴, 這在全國都是犀牛頭上長角——獨一份。 怒江市售的漆油有兩種顏色, 一種為灰白色, 另一種為淺黑色, 一般為碗狀固體紅糖模樣, 扔在地上都不會摔碎。 怒江的“峽啦”就是用漆油等烹製的一款獨具傈僳族風情的美味佳餚。

(圖:酥香軟嫩的漆油燉鴨)

具體做法是:將一隻土雞宰殺治淨,斬為小塊。鐵鍋燒熱,下適量切為薄片的漆油,待漆油融化升溫後,下雞塊,大火爆炒,至雞塊微黃時,倒進一兩公斤的布汁酒,燜至雞肉有七八成熟時起鍋上桌。“峽啦”既是傈僳族獨有的高端民族美食,更是一款食藥兼備的滋補佳餚。“峽啦”營養豐富,滋陰壯陽,強筋健骨,尤其可以治療風濕病、婦科病,清掃產後惡露,是傈僳族婦女生育之後的第一補品,猶如漢族婦女在坐月子中,要吃一二十只雞,上百個雞蛋一樣。更神奇的是,傈僳族婦女生了孩子,吃了“峽啦”,三天就可以下田做農活,沾冷水,還不會得漢族婦女談之色變的“月子病”。

“峽啦”可以用任何一種飼養或捕獵到的禽畜(獸)肉作為葷料,其名稱根據葷料名字不同而有所變化,如山羊“峽啦”、竹鼠“峽啦”、雀子“峽啦”、石蹦“峽啦”等等。此外,傈僳族還善於用漆油烹製各種菜肴,如漆油燉雞、漆油煮甜酒雞蛋、漆油燉小豬、漆油清湯羊、漆油煮江魚等,都是難得吃到的美食。

一般來說,傈僳族用“峽啦”來宴請你,就是將你視為可信任的尊貴友人。

(圖:酥香軟嫩的漆油燉鴨)

具體做法是:將一隻土雞宰殺治淨,斬為小塊。鐵鍋燒熱,下適量切為薄片的漆油,待漆油融化升溫後,下雞塊,大火爆炒,至雞塊微黃時,倒進一兩公斤的布汁酒,燜至雞肉有七八成熟時起鍋上桌。“峽啦”既是傈僳族獨有的高端民族美食,更是一款食藥兼備的滋補佳餚。“峽啦”營養豐富,滋陰壯陽,強筋健骨,尤其可以治療風濕病、婦科病,清掃產後惡露,是傈僳族婦女生育之後的第一補品,猶如漢族婦女在坐月子中,要吃一二十只雞,上百個雞蛋一樣。更神奇的是,傈僳族婦女生了孩子,吃了“峽啦”,三天就可以下田做農活,沾冷水,還不會得漢族婦女談之色變的“月子病”。

“峽啦”可以用任何一種飼養或捕獵到的禽畜(獸)肉作為葷料,其名稱根據葷料名字不同而有所變化,如山羊“峽啦”、竹鼠“峽啦”、雀子“峽啦”、石蹦“峽啦”等等。此外,傈僳族還善於用漆油烹製各種菜肴,如漆油燉雞、漆油煮甜酒雞蛋、漆油燉小豬、漆油清湯羊、漆油煮江魚等,都是難得吃到的美食。

一般來說,傈僳族用“峽啦”來宴請你,就是將你視為可信任的尊貴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