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務員考試:申論材料分析答題思路舉例,考生收好

申論試卷中的材料除找要點、分析本質之外, 其實還可以為我們積累寫作素材、社會熱點。 事實上, 真題材料中有一條藕斷絲連的暗線, 需要我們能夠練就“火眼睛睛”, 能夠看到這條內在聯繫, 並且可以從中梳理出內在邏輯, 從而作為我們日後寫作的參考。

【例如】結合2011年-2017年國考真題材料, 我們會發現每年材料中都或多或少提到了農民、農村方面的內容, 那麼, 我們就可以將這部分材料進行整理。

主題:農民、農村發展

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1、鄉村文化失根危機——》2011年地市級國考真題材料七中曾指出:“鄉村文化的衰落,

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擔憂和焦慮。 這些學者有不少出身於農村, 他們有著自己的鄉村記憶, 和對現實鄉村的直接觀察和體驗。 因此, 他們的憂慮就特別值得注意。 故鄉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在消亡與崩潰。 ……生態環境的惡化, 家庭鄰里關係的淡漠和緊張, 社會安全感的喪失, 使鄉村生活已逐漸失去了自己獨到的文化精神內涵。 賭博、暴力犯罪, 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鄉村社會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徵。 於是, 有研究者產生了更深層面的焦慮:傳統鄉間倫理價值秩序早已解體, 法律根本難以進入村民日常生活, 新的合理的價值秩序又遠沒有建立, 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錢與益。 ……”。

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2、農民出現心理問題——》2014年副省級真題材料二中指出:“有報告顯示, 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占農民工整體的47%。 他們因為收入較低, 難以承受較高的生活消費, 融入城市生活困難重重, 更容易滋生心理問題。 同時, 人口流動範圍加大, 生活環境變化加快以及各種自然災害頻發, 都會使人們增加社會陌生感帶來歸屬感的降低,

進而導致孤獨感。 特別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 生活著一些被高就業門檻和高生活成本邊緣化的“社會隔離”人群, 或稱心理“無根”人群, 這種現象得不到消解, 易使一些負面情緒蔓延, 甚至危及社會秩序和安全。 ”

農村發展取得的成績:資訊技術為農民帶來改變——》2015年副省第二則材料:G還是認可了資訊技術為農民共帶來的一些改變。 G大體上從三個方面觀察農民工使用資訊技術的情況, 包括新媒體和自媒體。 首先, 從他們日常生活的使用情況來看, 資訊技術確實給他們的生活、交往, 特別是給他們就業求職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作用非常大。 第二個方面, 從表達的角度來看, 一般來說, 農民工群體平時沒什麼表達管道, 在原來狀態下, 他們的聲音基本上是不會被外界聽到的, 但是有了新媒體技術後, 他們不僅擴展了視野, 轉變了意識, 而且有了表達的管道, G把這種方式視作一種主體性的表達。 第三個方面更為重要, 從資訊技術和新生代農民工組織化的集體行動角度來看,

可以即時調用各種所需要的資訊、知識以及各種經驗, 他們也可以利用資訊技術。 在沒有領頭人的情況下, 用QQ群建立維權組織;同時他們通過資訊技術更容易取得外界的聲援和幫助。 有的農民工說, 如果沒有自媒體技術, 他們自身的權益就不可能得到外界更多的關注。

由此可以總結農民、農村發展方面的寫作素材, 為理解當下的社會熱點及寫相關文章做以補充, 滿足題幹中要求的“聯繫實際”。

文/雲南中公教育(ynoff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