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8部俄羅斯電影,為戰鬥的民族正名!

第九突擊隊 9 рота (2005)

豆瓣評分:7.4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 1987年到1989年期間, 阿富汗戰場異常慘烈。 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

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 死傷無數。

當我們還靠虛假劇情的戰爭片來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的時候, 俄羅斯的戰爭電影已經可以博得我的沉思和淚水了, 我覺得《第九突擊隊》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即便網上的影評很多都在批評電影沒有了蘇聯電影的樂觀和英雄主義精神了。 可是, 什麼是這種精神呢?我們的電影也曾有過這種精神——就是忽悠人去打仗, 去死的精神。

“戰爭就是老年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讓年輕人去死的一種遊戲”。 沒有什麼高貴, 沒有什麼榮譽, 只有死亡而屠戮, 只有傷害和殘酷。

然而, 這戰爭傷害和殘酷到然後一部電影都從來沒有表現過的, 片子從頭著墨描寫的最大的男主角, 那位有著畫家氣質, 射擊天賦和浪漫主義情懷的第一號男主角, 在最後一場戰鬥的開始就被敵人開的第二槍放倒, 以至於他只來得及喊一句話:同志們, 敵人!

穿越火線 Август. Восьмого (2012)

豆瓣評分:7.6

戰爭片是我愛好的電影類型, 但該類電影實在不多, 更新較慢, 主要是好萊塢出品。 為什麼呢?首先戰爭片耗資巨大, 而作為類型片, 市場相對狹小, 同時除了美國, 也沒幾個國家天天打仗, 沒有太多素材可以挖掘。

俄羅斯可以說是除了美國之外, 近20年來戰爭經歷最多的國家了。 於是2000年以來, 俄羅斯戰爭片也湧現了不少傑作。 《第九連》、《穿越火線》、《布列斯特要塞》都堪稱經典之作。

俄羅斯戰爭電影, 真實感略強於好萊塢戰爭電影, 新世紀的俄羅斯戰爭電影, 並未花過多筆墨浪費在描寫子彈的呼嘯而過、炮彈的飛馳而來等等, 大家早已耳熟能聞的橋段上,卻把特效和故事很好的結合起來,讓觀眾能更好的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衝擊,而不是嘗試去躲避子彈的來襲。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豆瓣評分:7.6

這部電影被稱為俄羅斯版的《集結號》和《喋血孤城》!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應該給這部片子5星的。

布列斯特要塞位於布格河畔,雖然影片開始交代是沙俄建造,但實際上布列斯特算是39年德蘇瓜分波蘭的贓物。當6月22日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軍很快一潰千里,在維亞茲瑪,在明斯克,在後來的基輔,被幾萬,幾十萬的包圍殲滅,但是布列斯特要塞卻堅持作戰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堪稱奇跡。

影片交代得很清楚,從一開始,要塞守軍只能孤軍作戰,在得知徹底被包圍後,突圍也告失敗,彈盡糧絕之下,只能一點點的困死。不像中國90年代之前的絕大多數戰爭片,這裡沒有想小兵張嘎,南征北戰,地雷地道平原遊擊隊那樣的大團圓結局,因為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孤軍面對優勢的敵軍,有組織的抵抗很快就會被粉碎,隨後就只能是零散的抵抗而已。

影片重點刻畫的第一天戰鬥相當不錯,歷史上蘇軍也確實組織了類似的反擊,當年的莫斯科保衛戰對這段歷史也有描寫。步兵的衝鋒,反坦克炮的側擊,都很真實。

潘菲洛夫28勇士 28 панфиловцев (2016)

豆瓣評分:7.3

這一電影片段是有歷史原型可循的,它源于在蘇聯時代家喻戶曉的“潘菲洛夫28勇士”的英雄事蹟。1941年11月16日,在莫斯科西北郊的激烈戰鬥中,來自蘇軍潘菲洛夫步兵師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消滅了18輛德軍坦克,阻止了德軍前進的步伐,蘇軍只有5人倖存!

導演對於這場戰役的描述表現出較高的完成度,從軍事的角度來看也達到了高度寫實的還原度,攝影和場面調度都表現亮眼,配樂也很好的渲染了氣氛,難以想像一部靠眾籌才拍攝出來的低成本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完虐某些空有大場面而毫無靈魂的大片。

煉獄 Чистилище (1998)

豆瓣評分:8.9

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激烈的巷戰有如當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車雙方死傷慘重,就連美國軍方也驚歎"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關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電影。講述了俄軍一座野戰醫院慘遭車臣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攝影師用寫實手法,刻意拍攝了許多以往戰爭題材片所未描繪過的慘烈場景。車臣雇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

這裡沒有《Black Howk Down》裡"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嗆人的硝煙、無限的仇恨以及苦澀的勝利。老實說,如果本片有美國大片那樣的資金撐腰,絕對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決不會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無聞。可現實就是現實,雖然是模糊的畫面、單調的機位元、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憐的特技,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們展現一場血淋淋、赤裸裸,充滿死亡與歇斯底里的車臣戰爭。這裡沒有攻克冬宮一樣豪邁的衝鋒,卻有坦克碾壓著戰友的屍體迂回前進;沒有馬.恩.列.斯光輝思想的指導,卻有兩個專打男人下身的變態的匪幫女狙擊手……本片顛覆了太多東西,又塑造了太多東西。

邊疆 Край (2010)

什麼是經典影片?就是它不是簡單的感官刺激,而是從心靈層面震撼你,《邊疆》無疑就是這樣的電影。當然,捎帶手的在感官上刺激你一下也不吝惜,比如電影中的飆火車和女澡堂子大戰。

一個俄羅斯男人,一個德國女人,還有一個戰火中被遺棄的德國小孩,冰天雪地,亡命天涯。

影片的色彩非常的迷人,白色的西伯利亞和黑色的火車構成了基本的色調,襯托一張張男人滄桑的臉,冷硬;而鍋爐中熊熊的烈火和女人溫暖柔軟的肉體溶化了這一切,熱烈。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名二戰英雄,戰後來到一座西部利亞小城當起了火車司機。真正給他們帶來的極大的肉體和心靈的創傷,英雄們於是將火車視為膜拜的物件,瘋狂的追求提升火車的速度。人和車似乎已經不分你我。英雄們就在這片西伯利亞叢林中,開始了一場不顧生命安全的火車競速比賽。

啊,西伯利亞雪原,廣袤的抑鬱的縱情的悲壯的西伯利亞雪原!

火海淩雲 Экипаж (2016)

豆瓣評分:7.8

本片翻拍自1980年蘇聯同名經典影片。極富正義感的飛行員古辛,因違抗上級命令而被軍隊開除,成為民航機組的實習飛行員,並結識了精神導師津琴科和戀人。然而,在一次飛行中,突遇的火山爆發、惡劣的天氣狀況讓機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機上所有成員命懸一線……

不愧是戰鬥民族!真誠地簡單粗暴,連路人死都死得那麼乾脆俐落!這要是好萊塢的套路,就應該繩索慢慢斷掉,給特寫,緊張bgm或者乾脆沒有bgm,要死的路人由近景開始推,再給特寫,然後煽情bgm,然後再死掉。戰鬥民族完全不屑這種套路啊,吧唧吧唧,連路人臉都看不到就掛了。給四星不怕你驕傲!

女狙擊手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15)

豆瓣評分:7.5

新俄主旋律片只要不太愚蠢不讓人太反感,就能打4星,如果還能不上床就是5星(可惜本片還是上了)。不知道製作公司是否都來自俄、烏,技術環節很成熟了,中間海戰的一場戲拍的很真實,我挑不出毛病。

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遊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奪命地鐵 Метро (2013)

豆瓣評分:7.2

這是我見過為數不多的,能讓我感覺如此真實動人的電影,儘管看上去它在一些方面一點都不真! 在浩瀚的科幻片災難片陣營中,講述的故事大多是一小幫人的故事,這樣的好萊塢標準做法在這部電影中同樣的體現,但我仍然覺得它更加真實,這種真實來源於自己的不安或是不可遇見的未來的一種反應,以及對於人類本性的恐懼。

在莫斯科兩站之間的地鐵隧道因施工問題產生裂縫,隧道天花板滲漏下來的水滴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引發莫斯科河水倒灌,載有數百名乘客的地鐵列車陷入洪水之中,不僅令地下隧道面臨崩潰,也將毀滅整個城市。安德列加林和他的女兒捷尼亞醫生被困在隧道中。加林醫生試圖營救乘客,其中包括他妻子的情人。他必須克服怨恨,憤怒和恐懼。除了生存,他還要找回自己的愛情和家庭。

坎達哈 Кандагар (2010)

豆瓣評分:7.8

1995年,一架運送軍火的俄羅斯貨機被塔利班扣留,機組人員在被扣押387天后以超人的勇氣與智慧實現自救,成功逃離坎達哈機場,成就了現代航空史上的一個奇跡。

追著IL-76為引子看的這部片,前兩天剛剛在FOC看到此軍航機型的備降,尤為震撼。說說影片的演員和情節,幾個戰鬥民族把各個畫面都演繹的聲茲彼起,果是貼近based on real story的標籤、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在黃土沙和一堆塔利班分子的鳥喧中推拉著,但傳遞在幾個俄羅斯大漢間細膩的情感變化和交流得以在快2小時的電影裡讓我血脈噴張。俄羅斯的這股繩最終還是在仁智機長的指揮下,淡定地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最後的十分鐘像是一筆帶過,又佔據著影片核心,機長指揮起飛劍拔弩張之時每個冷靜的指令和動作深深地鐫刻在影片的結局上。

永遠沒有片荒的地盤——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淘電影”吧! 大家早已耳熟能聞的橋段上,卻把特效和故事很好的結合起來,讓觀眾能更好的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衝擊,而不是嘗試去躲避子彈的來襲。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豆瓣評分:7.6

這部電影被稱為俄羅斯版的《集結號》和《喋血孤城》!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應該給這部片子5星的。

布列斯特要塞位於布格河畔,雖然影片開始交代是沙俄建造,但實際上布列斯特算是39年德蘇瓜分波蘭的贓物。當6月22日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軍很快一潰千里,在維亞茲瑪,在明斯克,在後來的基輔,被幾萬,幾十萬的包圍殲滅,但是布列斯特要塞卻堅持作戰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堪稱奇跡。

影片交代得很清楚,從一開始,要塞守軍只能孤軍作戰,在得知徹底被包圍後,突圍也告失敗,彈盡糧絕之下,只能一點點的困死。不像中國90年代之前的絕大多數戰爭片,這裡沒有想小兵張嘎,南征北戰,地雷地道平原遊擊隊那樣的大團圓結局,因為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孤軍面對優勢的敵軍,有組織的抵抗很快就會被粉碎,隨後就只能是零散的抵抗而已。

影片重點刻畫的第一天戰鬥相當不錯,歷史上蘇軍也確實組織了類似的反擊,當年的莫斯科保衛戰對這段歷史也有描寫。步兵的衝鋒,反坦克炮的側擊,都很真實。

潘菲洛夫28勇士 28 панфиловцев (2016)

豆瓣評分:7.3

這一電影片段是有歷史原型可循的,它源于在蘇聯時代家喻戶曉的“潘菲洛夫28勇士”的英雄事蹟。1941年11月16日,在莫斯科西北郊的激烈戰鬥中,來自蘇軍潘菲洛夫步兵師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消滅了18輛德軍坦克,阻止了德軍前進的步伐,蘇軍只有5人倖存!

導演對於這場戰役的描述表現出較高的完成度,從軍事的角度來看也達到了高度寫實的還原度,攝影和場面調度都表現亮眼,配樂也很好的渲染了氣氛,難以想像一部靠眾籌才拍攝出來的低成本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完虐某些空有大場面而毫無靈魂的大片。

煉獄 Чистилище (1998)

豆瓣評分:8.9

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激烈的巷戰有如當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車雙方死傷慘重,就連美國軍方也驚歎"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關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電影。講述了俄軍一座野戰醫院慘遭車臣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攝影師用寫實手法,刻意拍攝了許多以往戰爭題材片所未描繪過的慘烈場景。車臣雇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

這裡沒有《Black Howk Down》裡"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嗆人的硝煙、無限的仇恨以及苦澀的勝利。老實說,如果本片有美國大片那樣的資金撐腰,絕對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決不會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無聞。可現實就是現實,雖然是模糊的畫面、單調的機位元、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憐的特技,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們展現一場血淋淋、赤裸裸,充滿死亡與歇斯底里的車臣戰爭。這裡沒有攻克冬宮一樣豪邁的衝鋒,卻有坦克碾壓著戰友的屍體迂回前進;沒有馬.恩.列.斯光輝思想的指導,卻有兩個專打男人下身的變態的匪幫女狙擊手……本片顛覆了太多東西,又塑造了太多東西。

邊疆 Край (2010)

什麼是經典影片?就是它不是簡單的感官刺激,而是從心靈層面震撼你,《邊疆》無疑就是這樣的電影。當然,捎帶手的在感官上刺激你一下也不吝惜,比如電影中的飆火車和女澡堂子大戰。

一個俄羅斯男人,一個德國女人,還有一個戰火中被遺棄的德國小孩,冰天雪地,亡命天涯。

影片的色彩非常的迷人,白色的西伯利亞和黑色的火車構成了基本的色調,襯托一張張男人滄桑的臉,冷硬;而鍋爐中熊熊的烈火和女人溫暖柔軟的肉體溶化了這一切,熱烈。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名二戰英雄,戰後來到一座西部利亞小城當起了火車司機。真正給他們帶來的極大的肉體和心靈的創傷,英雄們於是將火車視為膜拜的物件,瘋狂的追求提升火車的速度。人和車似乎已經不分你我。英雄們就在這片西伯利亞叢林中,開始了一場不顧生命安全的火車競速比賽。

啊,西伯利亞雪原,廣袤的抑鬱的縱情的悲壯的西伯利亞雪原!

火海淩雲 Экипаж (2016)

豆瓣評分:7.8

本片翻拍自1980年蘇聯同名經典影片。極富正義感的飛行員古辛,因違抗上級命令而被軍隊開除,成為民航機組的實習飛行員,並結識了精神導師津琴科和戀人。然而,在一次飛行中,突遇的火山爆發、惡劣的天氣狀況讓機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機上所有成員命懸一線……

不愧是戰鬥民族!真誠地簡單粗暴,連路人死都死得那麼乾脆俐落!這要是好萊塢的套路,就應該繩索慢慢斷掉,給特寫,緊張bgm或者乾脆沒有bgm,要死的路人由近景開始推,再給特寫,然後煽情bgm,然後再死掉。戰鬥民族完全不屑這種套路啊,吧唧吧唧,連路人臉都看不到就掛了。給四星不怕你驕傲!

女狙擊手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15)

豆瓣評分:7.5

新俄主旋律片只要不太愚蠢不讓人太反感,就能打4星,如果還能不上床就是5星(可惜本片還是上了)。不知道製作公司是否都來自俄、烏,技術環節很成熟了,中間海戰的一場戲拍的很真實,我挑不出毛病。

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遊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奪命地鐵 Метро (2013)

豆瓣評分:7.2

這是我見過為數不多的,能讓我感覺如此真實動人的電影,儘管看上去它在一些方面一點都不真! 在浩瀚的科幻片災難片陣營中,講述的故事大多是一小幫人的故事,這樣的好萊塢標準做法在這部電影中同樣的體現,但我仍然覺得它更加真實,這種真實來源於自己的不安或是不可遇見的未來的一種反應,以及對於人類本性的恐懼。

在莫斯科兩站之間的地鐵隧道因施工問題產生裂縫,隧道天花板滲漏下來的水滴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引發莫斯科河水倒灌,載有數百名乘客的地鐵列車陷入洪水之中,不僅令地下隧道面臨崩潰,也將毀滅整個城市。安德列加林和他的女兒捷尼亞醫生被困在隧道中。加林醫生試圖營救乘客,其中包括他妻子的情人。他必須克服怨恨,憤怒和恐懼。除了生存,他還要找回自己的愛情和家庭。

坎達哈 Кандагар (2010)

豆瓣評分:7.8

1995年,一架運送軍火的俄羅斯貨機被塔利班扣留,機組人員在被扣押387天后以超人的勇氣與智慧實現自救,成功逃離坎達哈機場,成就了現代航空史上的一個奇跡。

追著IL-76為引子看的這部片,前兩天剛剛在FOC看到此軍航機型的備降,尤為震撼。說說影片的演員和情節,幾個戰鬥民族把各個畫面都演繹的聲茲彼起,果是貼近based on real story的標籤、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在黃土沙和一堆塔利班分子的鳥喧中推拉著,但傳遞在幾個俄羅斯大漢間細膩的情感變化和交流得以在快2小時的電影裡讓我血脈噴張。俄羅斯的這股繩最終還是在仁智機長的指揮下,淡定地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最後的十分鐘像是一筆帶過,又佔據著影片核心,機長指揮起飛劍拔弩張之時每個冷靜的指令和動作深深地鐫刻在影片的結局上。

永遠沒有片荒的地盤——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淘電影”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