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專欄丨解釋是一種病

人是解釋的動物, 解釋是人的一種病。

人不僅幹事, 不管好事壞事, 而且, 還對所幹的事做出解釋, 再而且, 解釋總是對的, 永遠正確。

據說這算是一種文化。 結果, 隨著文化發展, 人的解釋體系越來越複雜, 說話越來越高昂, 還夾雜著越來越陌生的奇特概念。

比如, 就我所瞭解的“圖像”這個詞來說, 我以為本來很簡單, 說的就是圖, 比如照片, 比如繪畫, 比如廣告, 等等。

當然, “圖”之外還有“像”, 是說這圖中形象會像點什麼, 比如, 這照片拍的是水塘, 那圖片拍的是冰冰, 圖而像之, 合起來就叫做“圖像”了。

有專門研究這玩藝的人,

覺得“圖像”一詞太普通, 於是獨出心裁, 改用“圖相”解釋之。 圖而相之, 與中國傳統的相術掛鉤, 有民族特色, 似乎也說得過去。

說穿了, “圖”就是一種“相”, “相”也可以是一種“圖”。 自然, 同樣是專門研究這玩藝的另外一些專家, 對此提出了強烈質疑, 說, 圖和相, 意思相同, 擱在一起, 豈不重複哆嗦?

又有人出來說, 查許慎《說文解字》, “圖”和“相”其實還不同的!

達·芬奇《紡車邊的聖母》

達·芬奇《聖母子與聖安妮》巴黎盧浮宮藏

我懷疑現在流傳的“圖像學”可能就是這樣誕生的, 東專家, 西學者, 你一言, 我一語, 概念創新, 新詞不斷,

各方匯合, 一門偉大的學科就此給生產出來了。

當然, 追溯源流, 把“圖像”上升為“學”的潘諾夫斯基, 應該還是靠譜的, 因為他的研究物件是藝術史, 是史上的偉大作品, 是一些講故事的畫作。

他必須, 或者試圖去解決作為觀賞的畫作, 究竟如何能夠講清楚一個複雜的故事。 結果, 他採用了一個詞, ICON, 原來指稱畫耶穌聖母之類的宗教畫, 也稱為聖像, 內裡包含著一些講故事的基本道理與方法。 然後, 用這個詞概括他所解釋的藝術史的傑作, 現代“圖像學”就這樣產生了。

後來, “圖像學”很有影響, 對之解釋也就變得五花八門起來。

閒時翻閱國內一些研究圖像學的年輕學人的文字, 驚訝其解釋, 很多時候已接近胡說, 嚇得我趕緊宣佈,

我所感興趣的, 既不是“圖像”, 也不是“圖相”, 更不是什麼“學”。 而是, 按照貢布裡希的說法, 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

楊小彥簡介: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藝術批評家。

近期熱文連結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