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漫談三國:黃巾起義帶給我們的啟示

東漢末年, 由於十常侍禍亂朝綱, 利用權勢買賣官爵, 遍地安插黨羽, 對百姓橫徵暴斂, 致使民怨沸騰, 忍無可忍又無處伸冤的情況下, 終於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 席捲八州的農民起義, 因起義的農民軍額頭紮有黃色布條, 故被稱為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的首領是巨鹿人張角, 參加黃巾起義的民眾數量高達數十萬人, 漢末共有十三個州, 而黃巾軍遍佈其中的八個州。 除了黃巾軍之外, 肯定還有眾多大大小小的起義軍, 為什麼張角能夠有這麼大的號召力, 從眾多起義軍中脫穎而出呢?因為張角解決了兩個關鍵性問題。

其一, 張角找准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痛點。

土豪惡霸壓榨百姓, 導致百姓活不下去, 因而給民眾的最直觀感覺就是, 我們只需把土豪惡霸打倒了, 就可以過上好日子。 這正是很多小規模起義軍的想法和目的。 其實東漢政權最高層的腐敗才是導致民不聊生的根本,

推翻現有政權制度, 建立一種新的秩序, 才是整個社會的痛點所在, 也是終極解決之道。 張角提出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 正是站在了整個社會的痛點之上提出的, 且目標明確, 自然會獲得更多支持。

其二, 張角成功俘獲到了最廣大的民心。

光有口號也是不夠的, 喊口號的人很多, 真正做成事的很少, 因為民眾不光要聽其言, 更要觀其行。 張角最初用自己的醫術為百姓治病, 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後來創立太平道, 傳播勸人向善的理念, 入教者眾多。 說明張角擁有強大的組織宣傳能力, 能夠充分利用具有自發傳播屬性的宗教為載體, 來宣揚自己的救世理念。 而且這種理念是為大眾謀福利, 而不是為個人和小團體, 因此更能獲得廣大民眾的讚譽和認同, 成為後來發動起義的基礎。

黃巾起義為什麼最終失敗?我們來看看張角的黃巾軍與東漢朝廷的實力對比。

在軍力上, 黃巾軍有大小三十六方, 人數達四五十萬, 而東漢朝廷派出的中央軍加上各地勤王軍只有二十萬左右,

士兵素質上政府軍要強于黃巾軍。 將領方面, 當時朝廷派了盧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位統帥, 黃巾軍的統帥是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 這方面也是朝廷勝出。 也就是說黃巾軍除了數量優勢, 其他並不占優。 不過隨著戰爭的進行, 黃巾軍士兵將會逐漸獲得戰鬥經驗, 善於統兵的將才也會湧現出來。

後勤上, 東漢朝廷雖然已是強弩之末, 但幾百年的王朝經營, 其後勤體制還是非常成熟和健全的。 黃巾軍在後勤上明顯落後於朝廷。

民意支持度方面, 東漢朝廷代表的是土豪權貴等既得利益集團, 屬於少數派, 而黃巾軍代表的是廣大貧苦百姓的利益, 屬於絕大多數。 黃巾軍打的是黃天代替蒼天的口號, 頗有點替天行道的意味, 黃巾軍佔據了正義。

策略上,張角早已買通朝廷核心權利層的宦官,又在京師洛陽佈置好了以馬元義為渠帥的潛伏部隊,準備內外俱起,八州併發,搞突然襲擊。而東漢靈帝事先對此一無所知,故黃巾軍在策略上已占得先機。

張角的部署不可謂不周密,然而百密一疏,因張角派出給朝中內應送信的唐周告密,致使洛陽馬元義潛伏部隊被清繳,朝廷因而有所準備,張角的全盤計畫被徹底打亂,不得不提前舉事。如此一來,主動變成了被動。雖然開局不利,但這絕不是導致失敗的決定性因素,中途仍然有扭轉的可能性。

隨著戰事的進行,黃巾軍由於後勤供應不上,致使士兵開始搶掠民財,瘋狂殘害民眾,這比起東漢朝廷的壓榨政策更加惡劣。黃巾起義變質為黃巾禍亂,民心盡失,東漢朝廷對黃巾軍的鎮壓,反而成了正義之舉,民心的天平開始向朝廷傾斜。

朝廷為了彌補兵力不足,令各地軍閥獨自招募義兵,如果民心還在張角一方的話,地方軍閥是很難招到義兵的,但是關羽在三國登場之時,就是在去投軍的路上遇到了劉備張飛二人,以關羽的忠義品德,選擇投效政府軍,足以說明當時黃巾軍已不得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喪失民心,才是黃巾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也告訴我們,事業能做多大,首先要看格局,遠見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不忘初心。

策略上,張角早已買通朝廷核心權利層的宦官,又在京師洛陽佈置好了以馬元義為渠帥的潛伏部隊,準備內外俱起,八州併發,搞突然襲擊。而東漢靈帝事先對此一無所知,故黃巾軍在策略上已占得先機。

張角的部署不可謂不周密,然而百密一疏,因張角派出給朝中內應送信的唐周告密,致使洛陽馬元義潛伏部隊被清繳,朝廷因而有所準備,張角的全盤計畫被徹底打亂,不得不提前舉事。如此一來,主動變成了被動。雖然開局不利,但這絕不是導致失敗的決定性因素,中途仍然有扭轉的可能性。

隨著戰事的進行,黃巾軍由於後勤供應不上,致使士兵開始搶掠民財,瘋狂殘害民眾,這比起東漢朝廷的壓榨政策更加惡劣。黃巾起義變質為黃巾禍亂,民心盡失,東漢朝廷對黃巾軍的鎮壓,反而成了正義之舉,民心的天平開始向朝廷傾斜。

朝廷為了彌補兵力不足,令各地軍閥獨自招募義兵,如果民心還在張角一方的話,地方軍閥是很難招到義兵的,但是關羽在三國登場之時,就是在去投軍的路上遇到了劉備張飛二人,以關羽的忠義品德,選擇投效政府軍,足以說明當時黃巾軍已不得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喪失民心,才是黃巾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也告訴我們,事業能做多大,首先要看格局,遠見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不忘初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