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出院時,他對醫生說“我一定會回來的!”

叢海波 有人說, 世界上有兩個地方, 出了門就不要回頭, 一個是監獄, 一個是醫院。 前者意味著靈魂的徹底救贖, 後者則寄託著人們對健康的嚮往。 然而, 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楊先生, 在威海市中心醫院辦理完出院, 即將踏上歸途的時候卻說:“我一定會回來的!”

兩年半後, 他真的不遠千里回來了……

“他們不是我, 不理解我當時的心情”

楊先生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一名員警,

2009年8月因公身受重傷, 其中最嚴重的是左腿脛骨腓骨骨折、骨筋膜室高壓, 出現腿部腫脹、組織壞死等情況, 當地醫院建議截肢。

年輕的楊先生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並不接受截肢的建議, 於是轉往北京某知名醫院治療。 針對骨筋膜室綜合征和骨折, 醫院施行了切開減壓和骨折內固定手術, 最終腿保住了。 但得知腿內用於固定的鋼板要跟隨他一輩子, 他無法接受。 體內鋼板的異物感時時折磨著他, 再加上肌疝造成的腫脹和無力感, 讓他的身體和內心都備受折磨。

“我是個要強的人, 那時候走樓梯都不願意走在別人前面, 一瘸一拐的讓人笑話。 左腿比右腿粗得多, 買褲子時也很麻煩。 ”楊先生說, 那時候不但生活諸多不便,

在單位也無法勝任高強度的工作, 常常感到勞累, 就要休息兩三天。 這一切讓他承擔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巨大心理壓力。

“別人勸我, 能保住腿就很好了, 但他們不是我, 不理解我對回歸正常生活的那種渴求。 ”

叢海波(左一)通過AR技術實施3D列印椎體置換手術

“那一刻, 是我的重生”

轉機出現在2014年11月, 楊先生在央視《焦點訪談》節目看到了“骨科神醫叢海波”的專題報導, 懷著最後一線希望, 與威海市中心醫院取得了聯繫。

“作為外地患者, 我沒想到預約到這樣一位‘骨科神醫’會這麼順利。 ”楊先生如願見到了威海市中心醫院院長、骨科學科帶頭人叢海波。

經過仔細檢查發現, 楊先生肌肉筋膜破裂, 修補起來有難度, 再加上取出鋼板, 手術會非常複雜, 但經驗豐富的叢海波很有信心地對他說:“放心, 沒有大的問題。 ”這句話讓楊先生緊閉的心門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楊先生入院後, 威海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完善了相關檢查, 由叢海波主刀, 經過兩個小時的手術, 為楊先生順利取出內固定物,

並修補了肌肉筋膜, 解決了其缺損造成的肌疝。

手術後, 楊先生腿內的異物感消失, 經過一個月的休養康復, 可以拄單拐行走了, 出院半個月後, 就可以扔掉拐杖, 像正常人一樣活動了。 楊先生說, 那一刻, 是他的重生。

叢海波(左)查看患者恢復情況

楊先生為從海波院長及威海市中心醫院全體醫護送上錦旗

“就讓這塊鋼板以另一種形式跟我一輩子吧”

說起這次手術成功的原因,楊先生總結說,叢海波院長技術精湛、經驗豐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真的能理解患者對於健康的那份渴求,是用心在治療,所以他敢接別人不敢接的病人,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手術,寧肯自己去承擔手術的那份風險,在巨大壓力下也要為患者的康復“搏一把”。

不單是叢海波,關節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也讓楊先生印象深刻。由於治病心切,他曾向主管大夫于長征提出要求,一定要用最貴最好的藥,于長征卻對他說:“最貴的不一定適合你,只要是適合你的藥,就是最好的。”一句實實在在的話,給了他無比的安慰。楊先生和親屬在威海住院,遇到方言障礙,生活不便,關節外科的護士們就幫忙訂餐,給他們提供生活細節上的幫助和便利。這一切讓楊先生感激在心。

出院時,楊先生對叢海波和醫護人員們說:“我一定會回來的,會回來感謝你們的。”這一去便是將近三年的時間,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瑣碎拉扯著楊先生脫不開身,但是與日俱增的那份感恩之情卻在心頭慢慢累積。終於,楊先生決定拋開一切,駕車行駛了1000多公里,專程回到威海市中心醫院,去見那些讓他時時掛念的人。

2017年11月8日,楊先生如願見到了叢海波,把寫有“仁心仁術 技藝高超 博採眾長 妙手病除”的錦旗送到了叢海波手裡。這一刻,距離楊先生第一次在新聞中見到叢海波,已經整整三年了。

“比起我剛見到叢院長,他最大的變化是頭髮有些花白了,可見這幾年他一如既往地操勞,我心裡真不是滋味兒。”楊先生說,他在關節外科住院的時候,叢海波經常早晨四五點就去查房。有一次叢海波出差,晚上十點多剛一回來,就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恢復情況。“我住過的醫院,每天早上都是按照保潔、醫生護士、院長這樣的順序到達病房,而威海市中心醫院正好是反過來的。叢院長的這份心,不是患者不會懂,現在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我只是希望叢院長能夠保重身體。”楊先生由衷地說。

如今,在威海市中心醫院取出的那塊鋼板,被楊先生收藏在家裡。“曾經以為這塊鋼板會跟著我一輩子,如今取出來了,就留作紀念吧,每每看到它,就會想起千里之外的威海。”楊先生說。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那些曾經為了楊先生的康復而不辭辛苦的醫務人員們,如今還在忙碌著。因為在這裡,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從不停歇……

楊先生為從海波院長及威海市中心醫院全體醫護送上錦旗

“就讓這塊鋼板以另一種形式跟我一輩子吧”

說起這次手術成功的原因,楊先生總結說,叢海波院長技術精湛、經驗豐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真的能理解患者對於健康的那份渴求,是用心在治療,所以他敢接別人不敢接的病人,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手術,寧肯自己去承擔手術的那份風險,在巨大壓力下也要為患者的康復“搏一把”。

不單是叢海波,關節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也讓楊先生印象深刻。由於治病心切,他曾向主管大夫于長征提出要求,一定要用最貴最好的藥,于長征卻對他說:“最貴的不一定適合你,只要是適合你的藥,就是最好的。”一句實實在在的話,給了他無比的安慰。楊先生和親屬在威海住院,遇到方言障礙,生活不便,關節外科的護士們就幫忙訂餐,給他們提供生活細節上的幫助和便利。這一切讓楊先生感激在心。

出院時,楊先生對叢海波和醫護人員們說:“我一定會回來的,會回來感謝你們的。”這一去便是將近三年的時間,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瑣碎拉扯著楊先生脫不開身,但是與日俱增的那份感恩之情卻在心頭慢慢累積。終於,楊先生決定拋開一切,駕車行駛了1000多公里,專程回到威海市中心醫院,去見那些讓他時時掛念的人。

2017年11月8日,楊先生如願見到了叢海波,把寫有“仁心仁術 技藝高超 博採眾長 妙手病除”的錦旗送到了叢海波手裡。這一刻,距離楊先生第一次在新聞中見到叢海波,已經整整三年了。

“比起我剛見到叢院長,他最大的變化是頭髮有些花白了,可見這幾年他一如既往地操勞,我心裡真不是滋味兒。”楊先生說,他在關節外科住院的時候,叢海波經常早晨四五點就去查房。有一次叢海波出差,晚上十點多剛一回來,就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恢復情況。“我住過的醫院,每天早上都是按照保潔、醫生護士、院長這樣的順序到達病房,而威海市中心醫院正好是反過來的。叢院長的這份心,不是患者不會懂,現在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我只是希望叢院長能夠保重身體。”楊先生由衷地說。

如今,在威海市中心醫院取出的那塊鋼板,被楊先生收藏在家裡。“曾經以為這塊鋼板會跟著我一輩子,如今取出來了,就留作紀念吧,每每看到它,就會想起千里之外的威海。”楊先生說。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那些曾經為了楊先生的康復而不辭辛苦的醫務人員們,如今還在忙碌著。因為在這裡,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從不停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