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丞相相中朝臣一塊地,派人去卡拿索要,結果引發一場曠世風波

話說漢武帝繼位後, 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重用外戚勢力, 曾經打造了竇嬰和田蚡這對“雙子星座”。 但是, 好景不長, 建元二年(西元139年),

竇嬰和田蚡被太皇太后同時革職查辦了。 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五月, 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的太皇太后永遠地閉上了自己那雙早已失明的眼睛。 此時, 漢武帝終於守得雲開見日出了。

漢武帝上任之初, 竇嬰之所以能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是因為他有能力, 有後臺, 還遇上了田蚡以退為進。

但是, 田蚡一直念念不忘竇嬰的丞相位置。 此時, 漢武帝重新奪回權力後, 首先想到的就是重用田蚡。 一來田蚡先前主動禮讓的事已經讓漢武帝對他刮目相看了, 另外, 也是最重要的, 田蚡是太后的弟弟。 如今太皇太后一死, 陳阿嬌又成了廢後, 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便成了後宮之中無可爭辯的一姐。 重用後宮一姐的弟弟,

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靠山決定官途。 竇嬰的全部靠山就是太皇太后, 但在太皇太后生前, 竇嬰都得不到她的喜愛和支持, 如今斯人已逝, 連這座名義上的靠山都不復存在了, 竇嬰自然不再被看好。

漢武帝重用田蚡, 棄用竇嬰, 按理說兩人從此一個天上,

一個地下, 你走你的陽關道, 我過我的獨木橋, 已是井水不犯河水了。 然而, 一個人的出現, 卻讓田蚡和竇嬰進行了一次生死對戰。

這個人就是灌夫。

灌夫是漢朝的開國名將灌嬰的兒子。

漢武帝即位後, 賦閑在家的灌夫時來運轉, 被任命為淮陽太守。 一年後,

灌夫由地方調到了中央, 成了太僕(九卿之一)。

建元二年, 灌夫在一次宮宴上和太皇太后寢宮的衛尉竇甫比酒量, 結果鬧出打人事件, 被漢武帝調到燕國去當國相了。 灌夫在燕國國相的位置上沒幹多久, 就再次因為酒後犯法而被免了職。 從此, 漢武帝對灌夫徹底失望了;從此, 灌夫便只能在家等待再就業了。

儘管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但丟了官職的灌夫卻是落魄的, 孤獨的, 無奈的。 因為他家裡儘管門庭若市, 門客雲集, 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但唯獨缺少達官顯貴。

正在這時, 一個人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中, 這個人便是竇嬰。

竇嬰和灌夫同病相憐, 惺惺相惜。 灌夫看中的是竇嬰的外戚身份以及名震朝野的威望, 而竇嬰看中的是灌夫的富豪身份以及謙卑有加的態度。

也正是因為這樣, 兩人一見如故, 相見恨晚。

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 竇嬰和灌夫是同一類型的人, 聚在一起也無可厚非。 接下來, 他們和朝中正當紅的田蚡上演了一出“三龍戲珠”的好戲。

雖然同樣身為外戚, 但田蚡代表的是王氏集團, 竇嬰代表的是竇氏集團,因此兩人在仕途上註定是要暗暗較勁了。

第一輪對戰中,因為田蚡的主動“謙讓”,漢武帝封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結果自然是竇嬰勝了。

第二輪對戰中,漢武帝倚重田蚡的外戚身份,封他為丞相,而竇嬰賦閑在家,結果自然是田蚡勝了。

打了個平手,如今兩人一個身在朝堂之上,一個身在朝堂之下,按理說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道,互不相干才是。然而,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田蚡本著痛打落水狗的姿態,這回沒有讓竇嬰有喘息的機會,主動挑梁子找碴兒。而竇嬰顯然也不是甘於逆來順受的主,誓必憤而反擊,一場對戰也就在所難免了。

考慮到自己無官一身輕,這回竇嬰拉上了灌夫參加這第三輪終極對戰。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灌夫的姐姐去世了,灌夫很是悲痛。在悲痛之餘,他還做了一件事,就是身穿孝服到田蚡家裡走了一趟,美其名曰拜訪。

田蚡雖然對灌夫這種行為很忌諱,但出於禮貌,還是說了一句敷衍的話:“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會仲孺有服。”(《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意思就是我本來想和你(灌夫字仲孺)一起去魏其侯竇嬰家喝酒敘舊的,但不巧你還在服喪期間,看樣子是沒法去了。

圓滑的人總是說圓滑的話,比如田蚡,他就是這樣的人。一根筋的人就是一根筋的人,比如灌夫,他就是那樣的人。田蚡是在忽悠,但灌夫卻當了真,於是馬上介面道:“丞相既然想去拜訪魏其侯,怎麼能因為我在服喪而耽擱呢!擇日不可撞日,真心希望丞相明天一早就去魏其侯家啊。”

田蚡一聽傻了眼,只能含糊地應著,心裡卻歎道:“仲孺啊仲孺,你可真對得起這個‘孺’字啊,是笨得不能再笨的孺子牛啊。我的一句玩笑話,你居然都可以當真,要是我再說一句騙你的話,你被我賣了恐怕還要幫著我數錢哩!”

灌夫眼看助成了這樣一樁好事,心裡喜不自勝,告別田蚡後,便一陣風似的來到了竇嬰家,並把田蚡要來拜訪的消息告訴了竇嬰。

竇嬰一聽自然也是喜不自勝,對門可羅雀的他來說,丞相能來造訪,那可真是蓬蓽生輝啊。於是竇府像過年一樣,大紅燈籠高高掛,大掃庭院裡外屋,大籮酒菜滿街買,大人小孩上下忙。忙到深更半夜,一切準備妥當,連竇府大門前都打出了“歡迎大漢丞相田蚡蒞臨寒舍檢查指導工作”字樣的迎接橫幅。

第二天一大早,竇嬰便站在大門口翹首以待。然而,等到了晌午時分,還沒有田蚡的身影,竇嬰急了,便對身邊的灌夫說道:“丞相日理萬機,是不是忘了赴約之事啊?”

整件事都是灌夫牽的頭,眼看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他臉上自然很是掛不住,於是主動去田府請田蚡。當他火急火燎地趕到田府時,發現田蚡竟然還在睡懶覺,灌夫頓時火冒三丈。

眼看灌夫親自來請,田蚡還是磨磨蹭蹭,半天才起床,末了說道:“不好意思啊,昨晚喝高了,把這事兒給忘了。我們這就去魏其侯家吧。”

有了這句安慰話,灌夫的怒火漸有平息之勢。然而,在路上,田蚡又開始擺譜,坐在轎子上一步三回頭,一走三抖擻,美其名曰“欣賞沿街風光”,大有“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之意。

而這時的灌夫是啥反應呢?田蚡坐在轎子上看風景,灌夫站在轎子外看田蚡。陽光裝飾了田蚡的轎子,田蚡卻撕碎了灌夫的心……

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情看風景。灌夫的怒火又被點燃了,只是礙于對方是丞相,所以忍住沒有發作罷了。

終於到了竇府。酒過三巡,灌夫很快成了當仁不讓的男主角。借著酒勁,壯著酒膽,他又開始耍酒瘋了。這一回,灌夫沒有再表演醉拳,而是展示了醉語,他用直白、露骨的方式,含沙射影,語不驚人死不休地對田蚡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

田蚡是個城府極高之人,面對灌夫這樣的“野招子”,他以不變應萬變,不接招,不應招,不回招,全當不存在。

眼看再鬧下去就會收不了場了,竇嬰趕緊以灌夫喝高了為由,把他“請”出了宴席。然後,竇嬰放下自己這張老臉,又是賠禮又是道歉又是敬酒。連酒仙竇嬰都放下了架子,田蚡自然被他逗得喜笑顏開,被灌得酩酊大醉,最終盡興而去。

事實證明,田蚡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他相中了竇嬰在長安城南的一塊風水寶地。這塊地有三好,位置好,風水好,風光好,是田蚡夢寐以求之居。以前礙于竇嬰的面子,他不好直接開口要,現在見竇嬰這般巴結自己,便覺得是絕佳的機會,於是派自己的門客籍福去竇嬰家溝通溝通。

“田丞相說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田和地。”籍福到了竇府,直接點了點竇嬰。

“哦,田丞相難不成想改行當開發商了。”竇嬰心裡一沉,但臉上還是皮笑肉不笑地打趣道。

“開發商倒談不上,只是想借您在京城南邊的一塊風水寶地建一棟別墅,他日退居二線後也好有個安享晚年的地方。”籍福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丞相這是赤裸裸地索要啊,是直生生地敲詐啊!我竇嬰雖然老了不中用了,但只要我這把老骨頭還在一天,他就不要再做這個白日夢了。”籍福來直的,竇嬰更直接,以直還直,以硬碰硬,絲毫不留情面,這也是竇嬰的性格。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魏其侯,咱們後會有期。”籍福碰了一鼻子灰,自然沒必要再多費口舌了,最後扔下一句話便想拂袖而去。

然而,就是這樣一句話,惹來了新的麻煩。這天,正巧灌夫也在竇府,原本他就一直忍著怒火沒有發作,此時一聽,再也忍不住了,對著籍福就是一陣劈頭蓋臉的怒駡。罵籍福也罷,他還把田蚡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個遍。

籍福原本仗著田蚡狐假虎威,不可一世,此時平白無故遭到竇嬰一頓訓、灌夫一頓罵,兩眼氣得發紅,像是打了雞血似的。

但是,考慮到自己這回有辱使命,直接把情況奏報給田蚡自己也吃不了兜著走,所以思來想去,他回復田蚡道:“丞相想要那塊風水寶地不用著急,現在我們向魏其侯索要,就等於欠了他一個人情。要知道魏其侯現在年紀大了,半截身子已經入土了。只要等個幾年,他兩眼一閉,拿下這塊地就是分分鐘的事了。”

論忽悠功夫,田蚡可是祖師爺了,他從一介村夫能一步步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位置,什麼風沒見過,什麼雨沒淋過,世態炎涼,爾虞我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什麼東西能逃得過他的火眼金睛?因此,面對籍福的忽悠,田蚡很快就看出了端倪。他派人去探聽,很快就對發生的事瞭若指掌了。

對此,田蚡覺得竇嬰是忘恩負義。說他忘恩,是因為竇嬰的兒子當年殺了人,是田蚡出面傾力罩住,才平息了事態。說他負義,是因為竇嬰當年之所以能當丞相,是田蚡主動謙讓的結果。如今,只是想要他的一塊地,他都這麼吝嗇,這麼不給面子,田蚡覺得竇嬰實在是太不厚道,太不懂人情,太不懂政治了。

與此同時,田蚡覺得灌夫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這明明是他和竇嬰之間的事,關灌夫屁事,他居然還跑出來數落一頓。

這件事情一鬧,竇嬰、灌夫和田蚡之間的三角關係發生了質變。原本他們還能貌合神離地和平共處,但現在已演變成水火不相容了。

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套裝共3冊) ¥85.4 購買

竇嬰代表的是竇氏集團,因此兩人在仕途上註定是要暗暗較勁了。

第一輪對戰中,因為田蚡的主動“謙讓”,漢武帝封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結果自然是竇嬰勝了。

第二輪對戰中,漢武帝倚重田蚡的外戚身份,封他為丞相,而竇嬰賦閑在家,結果自然是田蚡勝了。

打了個平手,如今兩人一個身在朝堂之上,一個身在朝堂之下,按理說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道,互不相干才是。然而,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田蚡本著痛打落水狗的姿態,這回沒有讓竇嬰有喘息的機會,主動挑梁子找碴兒。而竇嬰顯然也不是甘於逆來順受的主,誓必憤而反擊,一場對戰也就在所難免了。

考慮到自己無官一身輕,這回竇嬰拉上了灌夫參加這第三輪終極對戰。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灌夫的姐姐去世了,灌夫很是悲痛。在悲痛之餘,他還做了一件事,就是身穿孝服到田蚡家裡走了一趟,美其名曰拜訪。

田蚡雖然對灌夫這種行為很忌諱,但出於禮貌,還是說了一句敷衍的話:“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會仲孺有服。”(《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意思就是我本來想和你(灌夫字仲孺)一起去魏其侯竇嬰家喝酒敘舊的,但不巧你還在服喪期間,看樣子是沒法去了。

圓滑的人總是說圓滑的話,比如田蚡,他就是這樣的人。一根筋的人就是一根筋的人,比如灌夫,他就是那樣的人。田蚡是在忽悠,但灌夫卻當了真,於是馬上介面道:“丞相既然想去拜訪魏其侯,怎麼能因為我在服喪而耽擱呢!擇日不可撞日,真心希望丞相明天一早就去魏其侯家啊。”

田蚡一聽傻了眼,只能含糊地應著,心裡卻歎道:“仲孺啊仲孺,你可真對得起這個‘孺’字啊,是笨得不能再笨的孺子牛啊。我的一句玩笑話,你居然都可以當真,要是我再說一句騙你的話,你被我賣了恐怕還要幫著我數錢哩!”

灌夫眼看助成了這樣一樁好事,心裡喜不自勝,告別田蚡後,便一陣風似的來到了竇嬰家,並把田蚡要來拜訪的消息告訴了竇嬰。

竇嬰一聽自然也是喜不自勝,對門可羅雀的他來說,丞相能來造訪,那可真是蓬蓽生輝啊。於是竇府像過年一樣,大紅燈籠高高掛,大掃庭院裡外屋,大籮酒菜滿街買,大人小孩上下忙。忙到深更半夜,一切準備妥當,連竇府大門前都打出了“歡迎大漢丞相田蚡蒞臨寒舍檢查指導工作”字樣的迎接橫幅。

第二天一大早,竇嬰便站在大門口翹首以待。然而,等到了晌午時分,還沒有田蚡的身影,竇嬰急了,便對身邊的灌夫說道:“丞相日理萬機,是不是忘了赴約之事啊?”

整件事都是灌夫牽的頭,眼看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他臉上自然很是掛不住,於是主動去田府請田蚡。當他火急火燎地趕到田府時,發現田蚡竟然還在睡懶覺,灌夫頓時火冒三丈。

眼看灌夫親自來請,田蚡還是磨磨蹭蹭,半天才起床,末了說道:“不好意思啊,昨晚喝高了,把這事兒給忘了。我們這就去魏其侯家吧。”

有了這句安慰話,灌夫的怒火漸有平息之勢。然而,在路上,田蚡又開始擺譜,坐在轎子上一步三回頭,一走三抖擻,美其名曰“欣賞沿街風光”,大有“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之意。

而這時的灌夫是啥反應呢?田蚡坐在轎子上看風景,灌夫站在轎子外看田蚡。陽光裝飾了田蚡的轎子,田蚡卻撕碎了灌夫的心……

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情看風景。灌夫的怒火又被點燃了,只是礙于對方是丞相,所以忍住沒有發作罷了。

終於到了竇府。酒過三巡,灌夫很快成了當仁不讓的男主角。借著酒勁,壯著酒膽,他又開始耍酒瘋了。這一回,灌夫沒有再表演醉拳,而是展示了醉語,他用直白、露骨的方式,含沙射影,語不驚人死不休地對田蚡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

田蚡是個城府極高之人,面對灌夫這樣的“野招子”,他以不變應萬變,不接招,不應招,不回招,全當不存在。

眼看再鬧下去就會收不了場了,竇嬰趕緊以灌夫喝高了為由,把他“請”出了宴席。然後,竇嬰放下自己這張老臉,又是賠禮又是道歉又是敬酒。連酒仙竇嬰都放下了架子,田蚡自然被他逗得喜笑顏開,被灌得酩酊大醉,最終盡興而去。

事實證明,田蚡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他相中了竇嬰在長安城南的一塊風水寶地。這塊地有三好,位置好,風水好,風光好,是田蚡夢寐以求之居。以前礙于竇嬰的面子,他不好直接開口要,現在見竇嬰這般巴結自己,便覺得是絕佳的機會,於是派自己的門客籍福去竇嬰家溝通溝通。

“田丞相說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田和地。”籍福到了竇府,直接點了點竇嬰。

“哦,田丞相難不成想改行當開發商了。”竇嬰心裡一沉,但臉上還是皮笑肉不笑地打趣道。

“開發商倒談不上,只是想借您在京城南邊的一塊風水寶地建一棟別墅,他日退居二線後也好有個安享晚年的地方。”籍福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丞相這是赤裸裸地索要啊,是直生生地敲詐啊!我竇嬰雖然老了不中用了,但只要我這把老骨頭還在一天,他就不要再做這個白日夢了。”籍福來直的,竇嬰更直接,以直還直,以硬碰硬,絲毫不留情面,這也是竇嬰的性格。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魏其侯,咱們後會有期。”籍福碰了一鼻子灰,自然沒必要再多費口舌了,最後扔下一句話便想拂袖而去。

然而,就是這樣一句話,惹來了新的麻煩。這天,正巧灌夫也在竇府,原本他就一直忍著怒火沒有發作,此時一聽,再也忍不住了,對著籍福就是一陣劈頭蓋臉的怒駡。罵籍福也罷,他還把田蚡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個遍。

籍福原本仗著田蚡狐假虎威,不可一世,此時平白無故遭到竇嬰一頓訓、灌夫一頓罵,兩眼氣得發紅,像是打了雞血似的。

但是,考慮到自己這回有辱使命,直接把情況奏報給田蚡自己也吃不了兜著走,所以思來想去,他回復田蚡道:“丞相想要那塊風水寶地不用著急,現在我們向魏其侯索要,就等於欠了他一個人情。要知道魏其侯現在年紀大了,半截身子已經入土了。只要等個幾年,他兩眼一閉,拿下這塊地就是分分鐘的事了。”

論忽悠功夫,田蚡可是祖師爺了,他從一介村夫能一步步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位置,什麼風沒見過,什麼雨沒淋過,世態炎涼,爾虞我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什麼東西能逃得過他的火眼金睛?因此,面對籍福的忽悠,田蚡很快就看出了端倪。他派人去探聽,很快就對發生的事瞭若指掌了。

對此,田蚡覺得竇嬰是忘恩負義。說他忘恩,是因為竇嬰的兒子當年殺了人,是田蚡出面傾力罩住,才平息了事態。說他負義,是因為竇嬰當年之所以能當丞相,是田蚡主動謙讓的結果。如今,只是想要他的一塊地,他都這麼吝嗇,這麼不給面子,田蚡覺得竇嬰實在是太不厚道,太不懂人情,太不懂政治了。

與此同時,田蚡覺得灌夫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這明明是他和竇嬰之間的事,關灌夫屁事,他居然還跑出來數落一頓。

這件事情一鬧,竇嬰、灌夫和田蚡之間的三角關係發生了質變。原本他們還能貌合神離地和平共處,但現在已演變成水火不相容了。

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套裝共3冊) ¥85.4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